刘乾支
“儿童是种子,母语是土壤,教师是阳光和水,阅读是提供优质土壤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种子在土壤中孕育,在阳光和水的滋润下成长。”这是窦桂梅老师在给湖南省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讲座时的慷慨陈词,她的讲座题为《读经典书,做有根人》。窦老师对当代儿童母语和文学素养的缺失忧心忡忡,她制订了清华附小学生阅读目标手册,编印了校本阅读教材,她要带领孩子们“养成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语言成长环境。这样的环境既是强健儿童语言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精神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语言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漂亮的精神风帆。
窦桂梅老师给我的感觉不是在讲座,而是在演讲,她那丰富的面部表情,手舞足蹈的姿态,博得了阵阵掌声。这种自信和精彩源于她的渊博学识和潜心修炼,正如她自己说的:“如果皱纹要长在脸上,那就别让它长在心上。”一个女人,如果用书籍、用学识作为美容品,她的气质将与众不同,她的魅力将与日俱增。窦老师在自己博览群书的同时,极力影响周围的人,于是,她的学校里响起了最美的声音——朗朗书声。那些优美的文字,从儿童的唇齿间迸出来,滋养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一生,指引他们去追求真、善、美。
听着听着,我开始反思自己,进而自惭形秽,猛然发觉,我离阅读越来越远了。
曾经,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在昏黄的灯光下,打开那些发黄的书本,我的心便飘然离开风风火火的现实,降落到遥远的时空,享受着人生难得的静谧与安然,那种“乃自慰于一壁灯光之温柔,欲求卜于一册古老的卷帙”的轻松适意。我走进“彼黍离离”的古代,审视青铜器一样古怪凝重的夏、商、周,旁观着战国、强秦、炎汉的狼烟和血腥,随着眼花缭乱的唐、宋、元、明、清一路浅吟低唱。我悠然地带着冷眼,翻点着历史的酸甜苦辣,寻访着古人的喜怒哀乐。笼罩我的是千年来檀香炉里飘绕的氤氲,绿玉般铜镜的清冷幽光慢慢朦胧着我心灵的峡谷。
我少时是最喜欢读书的了,一方面,读书是我实现人生理想的渡船。因为父母总是勉励我说唯有读书才能改变人生的境况;另一方面,读书是生活的慰藉。因为阅读确实给我当年那贫苦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精神上的快乐。于是年少时的我渴望上学,渴望识字,渴望读书。
上帝给我一双眼睛,好让我阅读世界。但我好奇而求知的目光,穿不过家乡四面环绕的山峰。我只能把目光从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上移开,深深渗入书本,从那些为数不多的、珍贵的书本里,开拓我的视野,领略更多的精彩,向往无尽的神奇,猎取更多的知识。
书籍就这样成为了我最博识的老师,最开怀的挚友,最亮的明灯,最美的风景。它伴随我度过懵懂的少年,走出乡间的小路,走进城市的霓虹。我当年最自然的想法是一生不离开书本这位精神的导师与知识的密友。
然而现在的我,虽然是一个老师,却觉得与书本渐行渐远。我的时间抛掷在喧嚣里,目光停驻在繁华中,思想迷离在物欲的闹市……读图时代的到来、快餐文学让我随波逐流,我的业余生活中充斥的是喧闹和色彩缤纷的电视,床头放的是读来消遣的所谓“畅销书”,书柜上蒙上了灰尘,心灵里出现了空虚,找不到那份厚重、宁静和充实。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储备的“那桶水”渐渐被沥干,我将怎样带领孩子们爱上语文,在祖国璀璨的文化长河中畅游?
只有阅读。我们需有计划地提升专业知识、方法技巧,还要开阔胸襟、陶冶情怀、扩大视野、提升境界,因为这些常常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深度、广度和灵性。阅读,就是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构建屋宇;阅读,就是给自己的心灵加油;阅读,就是让一个人圣洁而自信地走过每一个人生驿站……
古贤者云:“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智,智者因书而乐。”阅读使人充实,日积月累会越来越丰富。书中那波澜壮阔的场景,那引人入胜的情节,呼之欲出的人物,妙趣横生的语言,会让我活力顿生;流连文字之中,我才能练就“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之态。
中国的经典,至今仍然风行世界,誉满全球。美国的国防大学、西点军校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必修课,日本公司培训高级员工主要就是学习《孙子兵法》。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可见,书已经融入到了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在德国,读书就像喝啤酒一样平常。德国人之所以整体素质较高,这与他们喜爱博览群书的优良传统是密切相关的。
然而,我们的经典却被束之高阁,让年轻一代渐渐陌生。怎能让孩子们去崇拜外国的文化,去熟记明星的生日,而疏远真正的经典文化呢?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少年,就应该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去自豪、去发扬光大。
阅读使人美丽,阅读滋养心灵,厚积才能薄发,从我做起,带着我们的孩子享受阅读吧!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玉潭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