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以下简称“三亚学院”),地处南海之滨美丽的三亚,这所盛满美誉的新型阳光大学,正创造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励志探索着现代大学制度之路。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2004年底开始筹建,2005年9月建成,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出资建设了学院。学院占地200余万平方米,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迎宾大道,毗邻人类文化遗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落笔洞;校园依山近海,空气清新,草绿径幽,美丽怡人,被誉为最美丽的生态化大学。
一、服务海南建设发展需要,勇担高等教育大众化重任
2005年以前,海南省内高等院校尤其是普通本科高校,不仅数量少、教育水平不够高,而且主要集中在北部省会城市海口,布局上不尽合理。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和海南省唯一的地级城市——三亚,不但没有一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而且也只有一所规模几百人的高职院校。如此的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与水平,不但严重影响了海南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更制约着海南尤其是三亚这座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98年高校扩招开始,进入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过渡的转型期。中国实现大众化教育的目标,一方面是传统大学通过不断的联合或合并走扩建扩招之路;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高等教育模式——独立学院,它们凭借新的体制和机制,主动承担起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扩大教育规模的重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秉承投身中国高等教育公益事业的热忱和服务海南地方建设发展的需要,怀抱“教育兴国”“人才兴国”的美好愿景,三亚学院的开拓者们,积极响应海南省委省政府“教育兴琼”的伟大战略,借助海南优先发展教育的大好时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海南唯一的一所独立学院的创建之中。于短暂的时间内,在一片蛮荒之地上,克服种种困难,创造多方条件,历史性地创建起一所具有全新机制和体制的现代阳光大学。
三亚学院作为海南省唯一的一所独立学院,作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它的出现,不仅弥补了海南省没有独立学院的办学类型和三亚市没有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空缺,优化了海南高等教育的布局与结构,为海南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和血液;更在成立之始,就自觉主动地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序列之中,勇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
与传统的精英教育相比,大众化教育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方向上更侧重于培养大众岗位的服务者和管理者;在培养模式上,则不可避免地采用批量化生产方式。而中国的这种批量化的生产方式,既忽视了学生对自我成长的个性化需求,也无法适应市场细分、学科细分及快节奏变化的社会需求下对人才的个性化需要,且教育体系在人才需求和社会适应上反应滞后。
三亚学院的办学团队,敏锐地发现和准确地剖析了这种批量化生产背后暗藏的危机,在积极参与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既通过坚决落实可评估的规范化标准来提升办学实力,又认识到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隐藏的教育危机,并主动、切实地加以解决。因此,在中国独立学院这个群体中,三亚学院的高效、规范办学,不但赢得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赞赏,而且其从育人理念到办学模式、从专业建设到课程体系、从文化建设到品牌规划等方方面面的创新改革思想与行为,聚焦着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目光。
二、“不等不靠不要”倔强精神,创造高等教育发展史奇迹
在三亚这个阳光地带兴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这既是一种公益事业,更是一项阳光事业。三亚学院筹建之初,其崇高的阳光事业,便感召和集聚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知识渊博、教育实践丰富、“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教学和管理精英,组成办学领导团队,负责学院的创建与发展。
2005年初,面对三亚城市化起步较晚,兴办高等教育的条件和资源尚不完备的状况,三亚学院的办学团队者,没有落入国内一些传统高校长期形成的对政府“等、靠、要”的依赖窠臼,而是坚持从社会的需求变化和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了“自立更生、合力更新、有容乃大、不懈则优”的校训,坚持在办学中不等(遇到困难知难而进,寻找机遇,自谋发展)、不靠(在办学过程中面对人财物、文化、办学条件等各种困难时,学院坚持不依赖)、不要(不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钱,不给主管部门添一点麻烦),积极主动地自我整合有利资源寻找出路。正是凭着这股倔强的精神,正是在这一群“以阳光事业为号召聚集在一起的人”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了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理念设计、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专业设置、师资招聘、设备采购、立项审批和一期校园建设等一系列筹建工作;并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奇迹。
教育部高校设置评估专家王纯山教授评价说:“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如此建设速度,在高等教育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2005年10月,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莅临学院开学典礼时,面对千余名师生与各界嘉宾,称赞三亚学院创下了海南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三个第一”。
学院建立之初,面对肩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重任,三亚学院综合自身实际和客观环境,确定了“快多好省”的发展战略:“快”指速度(机遇),“多”指规模(层次),“好”指质量与效益,“省”指节约(有效利用资源)。三亚学院的建立,本身就是依靠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机遇而来,搭乘了建设独立学院的末班车。因此学院既要立足,又要发展。没有速度则机遇丧失,必须坚持快字优先;只有速度上去了,机遇才能抓住,才能扩大规模。没有规模学院难以自主运行,难以立足,也难以发展。因此,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三亚学院以“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办学使命,坚持快速发展,不断锐意进取,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
到2009年9月,经过短短四年多的建设与发展,一所校园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下设社会发展、法学、经济管理、旅业管理、人文与传播、艺术、外语、理工、公共基础教育、国际教育10个分院,涵盖经、管、文、法、工、理、农7大学科门类,涉及41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每年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收近5000名本科生,拥有教职工1300余人,在校生将近17000人,具备现代制度的阳光新型大学,已拔地而起,正欲展翅高飞。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仅在全国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亦堪称奇迹。
三、始终坚持育人使命,自觉追求办学特色
大学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的桥梁,它维系着学生的个人职业追求和社会的现实需要。作为教育者,必须同时关注学生和社会的双方要求,才能真正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满足老百姓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实现教育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意义。在实现现代大学制度之路上,三亚学院始终坚持将育人作为大学的首要和基本功能,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核心、出发点与回溯点,提出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面对市场细分、社会需求变化加快的人才需求现状,三亚学院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符合社会与市场需求;只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才能让学生从大学教育中及时获益。
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三亚学院明确提出了以教学为中心,专注于本科教育,尊重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学院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培养,培养过程中特别重视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市场需求、社会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特色。确立“311”人才培养规格,使每位三亚学院的学生毕业时手握3张牌:一张工具牌(英语、计算机、中文写作),一张专业牌(专业知识和能力可应用),一张人格牌(健康人格的养成),着力培养学生可应用的专业知识与“用得着、带得走、接得上”的实践技能的有效学习。通过课堂内外多个平台,促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的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养成五个基本素养(工具、专业、人文、人格、行动力),形成生活能力和自主成长以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素养。
在此基础上,学院重视因材施教,实行分类培养,建立了学生培养的三大通道:一是对于面广量大、基础相当的学生,学院按照实用性高级人才方向进行培养;二是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学院专门开设人才基地班,瞄准考取研究生的方向进行专项培养;三是对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学生,学院正在筹划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
同时,学院针对“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能力导向型学生”的培养定位,在不断强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文通识教育、人文科技教育的开展。并首创学生“三级实习”新模式,即低年级校内认知实习、中年级校外专项实习和高年级毕业实习的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与相互促进。
四、打造职业化办学团队,为阳光事业保驾护航
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可靠、富有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和活力的职业化办学团队,一直是三亚学院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学院规范、高效、特色办学的基本保障。三亚学院从建校伊始,就坚持“事业吸引人、待遇吸引人和感情留人”的人才引进原则,和“重相马更重赛马”“合适的人就是人才”的人才价值观,吸引了一大批教学和管理精英加盟学院办学团队。
办学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团队建设,确立了全新的做人做事价值观,以“自立更生、合力更新、有容乃大、不懈则优”的校训、“豪气、大气、正气”的校风以及“智、信、仁、勇、严”的五德,作为教职工的价值尺度和评价标准,奉行执行文化、讨论文化和阳光文化的培育与均衡发展,倡导阳光的为人处事文化,高效办公的执行文化以及平等协商、自由表达和尊重规则的讨论文化,形成了志业、敬业、专业、乐业、自立、合作、能解决问题、不懈地追求崇高与精致的团队价值与模式,并在日常工作中培育三亚学院教职工为人、为事、为学的态度和智慧。
在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两支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岗前培训、干部专项培训、人才战略研修班、干部读书会、思想雨林、约会学院、我要升职和个人述职等多种形式,将紧扣使命的目标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层级和个人,实行全员聘任制、全员责任制、全员评估制。从院级领导到普通教师,形成可上可下,重态度、讲能力、看绩效的考评标准,并将考评结果与个人待遇、晋升直接挂钩,从而打造出了一支“志业、敬业、专业、乐业”和极富“创新、创业、创价值”精神的职业化办学团队。
五、实施“张力管理”,坚持灵活高效的办学机制与体制
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陆丹教授作为三亚学院事业发展的领头人,准确理解国情,把握转型期社会发展的走向,深入研究与国际先进办学模式相通的国内高校发展规律,根据现代大学作为大型混合型组织的特点,实行具有特色的“张力管理”。
在办学机制上,学院坚持科学发展、发展为要、统筹发展的思路,将公办机制的稳定性与民办机制的灵活激励性相结合,鼓励竞争,鼓励冒尖,尊重态度,更尊重结果。在管理体制上,坚持一切管理必须始终围绕学院使命实现和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简洁有效的原则,管理的出发点不是在人而是在绩效;倡导在组织内部上下位权责分清,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保持各自相对独立性,推进行政的下位自主,以焕发基层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力推进把握科研学术与教育教学的紧密相关性,保证科研和学术对教育教学更直接的分享和更直接的服务;有效推进大学教学和管理服务两支团队的职业化进程;坚持适时推进行政与学术的权责分清,努力培育学术的自治、自决性,以焕发学术因独立而更可靠的品质。学院以此为基础,充分调动内部的各种优势资源,和教职工对阳光事业、阳光大学的积极性,保证学院规范有序和高效地发展。
六、融合城市文化发展,办学视野与国际接轨
三亚学院的发展得益于海南省各级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三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此三亚学院也一直以服务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参与地方城市文化建设。同时,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陆丹教授清醒地认识到:办学始终要有国际眼光,始终要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只有按国际化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自己,才能够让一所大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才能与地方共生共荣。
据此,三亚学院立足三亚,瞄准全球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吸纳欧美等发达国家优秀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材以及师资,形成学院先进的育人理念;学院重视发掘中华本土文化优势,搭乘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在传统的旅游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度假经济时,三亚学院更是作为三亚市第一所本科大学承担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学院高度重视与国际著名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自2005年建校以来,学院先后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共计80多所高校或科研院所的15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在学院的“三亚大讲堂”开展讲座;先后有20多所国际著名院校主动前来洽谈合作办学事宜,目前学院已经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瑞士等国著名大学就合作办学签署了合作协议。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学院相继成功举办中俄教育文化三亚论坛、中德职业教育论坛和国际人学会议,获得俄罗斯文化部、德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等单位的好评。
三亚学院始终认为,一所大学把这些文化资源积淀下来,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更为广博的知识,抵制学术上的裙带关系和“近亲繁殖”,亦能惠及城市文化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三亚学院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又一举措。
七、坚持特色办学,追求高效高质量效果
四年多的办学时间,相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是短暂的,但短暂的四年多时间里,三亚学院创新的育人理念、高效的办学思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张力的管理办学,获得了社会的初步认可,更得到了省部领导、同行业界和不同媒体的高度关注与赞赏。
2008年7月,三亚学院首届专科生就业率达到100%;2009年7月,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三亚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和第二届专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仍然达到98%以上。2009年,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2008教育年度总评榜”,三亚学院在中国品牌独立学院综合实力十强中跻身全国第9名。
学院成立以来,海南省和三亚市各级领导卫留成、罗保铭、于讯、江泽林、姜斯宪、林方略、陈成、陆志远、胡光辉等,先后莅临三亚学院视察或听取学院工作汇报,对学院创新教育理念、特色高效办学和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表示肯定,并勉励学院领导班子继续高效、高质量、有特色办学,为海南人民做好事。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原副部长张保庆、章新胜、吴启迪,现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李卫红,分别到学院视察或听取汇报时,对学院的育人观念,“311”的人才培养规格,健康人格、五个素养和五种能力的培养特色极为关注,鼓励有加,赞赏学院“设计理念先进”“校园人性化”“校园如画,前程似锦”等。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莅临学院进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调研时,称赞学院的教育改革成功经验值得好好总结。业界内,浙江、甘肃、重庆、内蒙等省市教育厅,广州市、湘潭市、台湾教育代表团等纷纷前来学院参观交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多所著名“211”院校的领导前来学院访问和考察。《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大公报》《海南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海南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长期多次对学院的办学进行了专题经验报道。
三亚学院的发展,得益于海南大特区的改革背景、开放的环境与开阔的胸怀,感恩于社会各界的悉心关怀与鼎力支持。如今,面对更加开放的契机,面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千载难逢机遇,三亚学院将立足海南,坚持在教育规律下持续创新办学,积极服务地方,立志办成理念新、体制灵、结构合理、质量可靠、制度创新,受学生喜爱,学生受社会欢迎的好大学。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院长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