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对待房地产救市

2009-03-14 06:59
关键词:救市房地产研究

崔 嵩

摘要:2008年1-9月,深圳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47.81%,9月份全市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12431.39元/平方米,较去年10月份每平方米17350.26元下跌了28.4%,住宅空置面积更是同比增加了逾九成。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属下的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指出,深圳房地产市场已从初期的“冲高回落”转变为市场交易“持续萎缩和低迷”。该报告首次明确发出“救市”呼声指“当前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干预,已显得非常必要”。“救市”一经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激烈争论,其中最有争议的是关于救市的必要性和如何救市的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 救市 研究

0 引言

2008年1-8月,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天津、江苏等经济发达省市的商品住宅成交量下降都在20%以上。其中北京、上海、浙江的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55.5%、38.5%和32.5%。“上述省市住宅销售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省市销售量的下降对全国影响很大。”市场成交的低迷也导致了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快速增加,截至8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达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8.7%。救市的原因主要是房地产业的起落直接影响到建材、水泥、家具、家电等很多相关行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如今外需不振、出口下滑,投资一项里房地产开发占了两成,而和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政府收入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出让金,消费心理和模式的转变更是需要时间。据测算,房地产业每减少100万平方米建筑量,就会影响30万人的就业,钢材需求减少2万吨,门窗减少8万套,减少2万套左右的卫生洁具。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已达四分之一左右,且上下游共涉及50多个行业,在出口萎缩、消费不足的背景下,如果房地产业出现剧烈下挫,我国经济迅速下滑的风险将加大。

1 反对救市的理由:

1.1 房价下跌顺应民意,地方政府不应出手救市 房地产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关系着国计民生。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百姓都渴望拥有一套产权房。若房价一直徘徊在畸高的水平之上,消费者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往往会节衣缩食,挤压其他消费需求。因此,在不断被推高的房地产价格背后,却是其他产业发展受到不利影响,这其实也是造成宏观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尽管经过一年左右的调整,国内房价依旧过高。以国际上常用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比值仍在10倍以上,远高于海外市场平均4-5倍的水平。这样的整体房价水平,远未达到需要地方政府出手救市的地步。

1.2 房价越早回归金融越安全 “目前宏观调控的基调是遏制通胀压力,但不要给房地产调控随便定调,现在有些人似乎想挑战现行调控政策。房地产如何发展的基础是宏观经济形势,不要把什么问题都归结到房地产上,也不要轻易唱衰。”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战军昨日向记者表示,房价下跌的确会对银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房地产泡沫越早刺破,房价越早回归理性,金融才能越安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也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非如有些人所说的在于政府政策,根本在于房地产企业自身,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并不是要把全国房价稳定在2007年的泡沫水平上,而是要稳定国内绝大多数居民改善住房的经济预期。

1.3 救市无助于扩大内需 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房地产可以拉动四五十个行业的发展,甚至是扩大内需或居民消费的一个增长点。这里其实有几个概念需要厘清:一是房地产需求是居民消费吗?按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房地产购买从来就不算作居民消费而是算作居民投资。如果是居民投资,那依靠房地产发展来拉动内需有多少关联呢?二是假定买房是居民消费,是可以扩大居民的内需,并且带动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种内需扩大是建立在绝大多数居民有支付能力的价格水平上。而在目前房价水平上,国内绝大多数居民都没有支付能力进入,那么这样的内需扩大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1.4 救市或推高泡沫 房价下行趋势已经形成,地方政府出台的救市政策,不利于挤压房地产泡沫,释放和化解风险。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居民住房购买力减弱是去年来“持币观望”、成交量低迷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房价调整才能刺激不同支付能力的居民陆续进入,陆续释放真实需求,提振成交量。但是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有可能使资金告急的房地产开发商继续“硬撑”,这非但不利于提高成交量,并有可能将高房价的风险进一步向金融体系转移。

2 笔者认为救市是非常必要,但是救市的方法手段是很重要的

2.1 救市的目的是为了维稳而不是托市 房地产不仅仅关系到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其背后更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最近的次贷危机中可见一斑。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定和刺激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中指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指出,把“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放在首位说明了中央对待楼市的政策态度:放松政策是为了促进房地产投资,而非“托市”,是鼓励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而非以扩大金融风险为代价去鼓励购房者买开发商的房子。将加大住房保障放在了其他两项政策之前,充分说明了中央政策在“保投资”而非开发商们期望的“托市”。其次,调控房地产主要用意是增加投资需求,在出口下降等形势下,增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好办法,而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住房保障,还可以扩大投资规模,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再次,应吸收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如果强行将房价稳定在高价水平,维持房产泡沫,则金融风险会越来越大。大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救市”政策出发点是稳定房价、刺激买房需求、帮助开发商缓解资金压力。而中央政策则是要支持居民解决住房问题,保持房地产投资规模。虽然全国房地产市场多数出现价量齐跌的情况,但是目前房价仍处于高位,在此情况下帮开发商“托市”显然是不合适的。

2.2 房地产行业进行降价自救 政府救市的前提应是房价已经见底,房地产商已经无钱可赚,甚至已经亏本,直接威胁到地方财源。否则,房地产商只是从虚高房价中挤掉一些水分,使暴利减少了一些,地方政府就惊恐地救市,这等于是在做一件蠢事。说重一点,这是在与房地产商沆瀣一气,迫使购房户为房地产商降低的利润买单。前不久,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播发的《房价成本揭秘》的调查说,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约50%。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迅速回笼资金是这个产业的生存法则。要打破现在的僵局,开发商绝不应再死撑房价,而是要拿出壮士断腕的气概,从虚高的房价中挤出泡沫,切切实实把房价降下来,推动销售,在让消费者受益的同时,缓解自身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当然,在降价的过程中,市场也会出现“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僵持期中“先行一步”的开发商就已经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尝到了甜头。目前过高的房价也确实超出了不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尽管目前一些开发商抛出了打折、“买房送面积”等促销手段,但这些房源大多在地段、户型、朝向等方面有着“先天缺陷”,而且降价幅度还十分有限,开发商并没有显现出真正让利于民的诚意。可以想见,如果价格合适,会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放弃持币待购,而选择尽早“安居乐业”。当然,降价也并非唯一、单一的办法。在越来越严峻的市场氛围下,一些开发商也推出“无条件退房”等政策,这些手段加上适当的降价促销,有效地促进了销售,企业回笼了资金,消费者也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救市房地产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辨析
化解我国房地产库存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白银时代”房企转型,路在何方
楼市新型“救市”,该不该出手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