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焰
你喜欢诗吗?你读过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等作品吗?这些作品以罕有的宁静感和淳朴感,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人的心。泰戈尔(1861—1941)是20世纪初印度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和诗人,由于他的创作对印度和世界文化事业的贡献,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他的一些文学名篇曾对我国的一些作家(如冰心等)起过很大影响。但对泰戈尔的认识,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有一种萦绕在他的作品、凝聚在他人生当中的气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他对音乐的热爱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音乐启蒙
泰戈尔出生在印度的一个名门望族家庭,祖父是最早到英国进行采访活动的一位名记者和社会活动家,父亲是研究哲学和宗教的学者。生长在这样一个极有文化教养的家庭里,他和他的兄长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这个家的许多成员都是音乐家,他们或善于唱歌,或擅长演奏。他的大哥是位大学者、诗人、音乐家、哲学家,据说是把钢琴引入孟加拉音乐的第一人。他的大嫂也是文学和音乐的真正爱好者。他的五哥是位富有激情的音乐家、诗人、剧作家。他的一个堂兄也是格罗夫音乐辞典留名的作曲家。这个家庭里常常飘荡着悠扬的音乐声。泰戈尔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呼吸着。他的嗓音十分甜美,而且他的记谱能力极强,只要听过,便能记住,并从中汲取着有益的养分。泰戈尔的童年音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因母亲身体不好,幼时的泰戈尔整日由仆人照料,而且行动受到限制。泰戈尔经常从窗口眺望蓝天和院落里的花草树木,这成了他每天最大的乐趣。或许就是从那时起,自然界的声响变化就已在泰戈尔的心灵中播下了美好的种子。
泰戈尔最初用诗来表达他的情感,但随后不久他就为情感抒发找到了另一条途径——音乐。当他第一次为他的诗歌谱曲的时候,他才17岁。那时,泰戈尔被送往英国留学,他在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同时研究西方的音乐。在伦敦学习期间谱写的歌曲中,他用了不少爱尔兰、苏格兰和英格兰的音调。丰富的声音来源各个不同,但都被他统统纳入到自己的世界:远处的犬吠、小贩们拉长的叫卖声、骑马人的呼喊声、近处池塘内鸭子的鸣叫声、学校里的铃声、恒河上汽船的鸣笛声等等。他对这些自然的声响十分敏感。对自然界声响的敏感性与他在音乐艺术上的才能一起,把泰戈尔引向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
音乐思想
泰戈尔是印度音乐的革新者,最先倡导东西方音乐结合,并反复进行各种尝试,创造了印度音乐的记谱法(在他以前,印度一切的旋律和曲调都是由口授而世代相传的),并组织了印度第一个管弦乐队,还把印度民间乐器演奏的管弦乐曲用作戏剧和歌舞剧的配乐。他常先构思旋律,再依曲填词,其音乐作品优雅和谐,音调清晰准确,充满诗情画意,富于节奏变化。他一生创作了近千首声乐作品、5部戏剧音乐、2部管弦乐曲,出版了26本歌集,撰写了一本音乐理论著作。他创作的歌曲《人民的意志》和《黄金的孟加拉》已分别被定为印度和孟加拉的国歌。如今在孟加拉、印度和大西洋彼岸,这些歌曲一直被人们传唱。泰戈尔在音乐领域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足以和专业音乐家相媲美。
也许正是因为泰戈尔既是文学家又是音乐家的缘故,他比一般搞音乐的人更有才能、更懂得音乐的重要意义。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在音乐上的创造力超过了普通的观念、定义和标准。他不仅撰写音乐评论,还以演讲、随笔、书信、日记和讨论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表达他对于音乐的看法,阐述他对于音乐的理解。1881年4月19日在加尔各答医学院的大礼堂里,泰戈尔在一篇名叫《音乐与人类情感》的演讲中,强调人的情感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他认为音乐应当抛弃“拉格”(旋律型)和“塔拉”(节奏格式)规定得非常死板的理论,歌词应被看作与乐曲同等重要的意义。乐曲的节奏和速度,应根据歌词内容的感情强度而予以灵活处理。音乐不应该固守旧的“语法”,而应成为表现情绪与情感的语言。由此可见,泰戈尔年轻并且具有热情,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评价世界的善恶是非,按照自己的理想极尽自己所能去改造社会,那一年他年仅20岁。
1884年,泰戈尔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人物,参加了印度国民大会的第二次会议,并在会议上演唱了他自己谱写的开幕歌曲,歌曲中洋溢着他对于民族的热爱与青春的激情。后来,他又谱写《人民的意志》用来表明他的鲜明立场和坚强斗志,使这首歌在以后的岁月中成了最能代表印度人民声音的歌曲。
在经历了青年时期的奋斗历程和人生的生离死别之后,泰戈尔对音乐的看法与过去发生巨大变化。他开始认识到,音乐有它独特的美,语词被限制在世人所理解的意义之内,而音乐则引导人们超越这一切,他的音乐观开始从外在的形式走向内在的音乐精神。在为拉坦·戴维所作的30首歌曲写序言时,泰戈尔写道,在听她唱歌时,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清楚地感受到我们的音乐表现的是宏大的感情,我们的音乐并非主要去表现人生沉浮变迁和悲欢离合。由此泰戈尔的人生也走向另一个阶段。抛开了个人悲喜的狭隘,泰戈尔开始放眼于世界,并于1912年5月前往欧洲,在认识西方的同时,也被西方所接受。
音乐清辉
“假如我所有的诗篇被人忘记,我的歌曲将在我的同胞中活着,而且会占了永久的地位。”一本《吉檀迦利》成为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最好中介,情感表达细腻感人。以心灵歌唱的中国女作家冰心在《吉檀迦利》的《译者序》中说:“我深感遗憾的是没有学过富于音乐性的孟加拉话,我翻译的《吉檀迦利》和《园丁集》都是从英文翻过来的——虽然这两本诗的英文,也是泰戈尔的手笔——我纵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传达出这样的诗中的一点诗情和哲理,至于原文的音乐性就根本无从得到了。”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庞德在听到叶芝朗诵《吉檀迦利》后感叹:“集子中的一百首诗全都可以演唱,曲调和歌词浑然一体。看来,东方的音乐远比我们的音乐更善于做到这一点……”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热爱音乐并是一位音乐批评家,泰戈尔曾就音乐问题同爱因斯坦交换意见说:“在欧洲音乐中,你在拍节的选择上有相对的选择自由,而在旋律上没有。但在印度音乐中,我们在旋律上有自由而在拍节上没有自由。”同时,爱因斯坦从泰戈尔那里学到了很多有关印度音乐的知识。这两位对人类的发展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人,对音乐的理解和看法都相当深刻。他们把音乐与人生、事业十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从音乐中获得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正如泰戈尔说的:“世上一切粒子中都充满着音乐。”可见他将音乐提高到一个十分崇高的地位。对泰戈尔来说,音乐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已成为他尽情使用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使他的整个精神生活中充满了音乐感。他为此而生,也为此而活。印度诗人萨诺基妮·奈都说:“(泰戈尔)已成为一部优秀的史诗,一个流芳百世的神话故事。他那歌曲犹如春天含苞欲放的花朵,将使子孙感到新鲜,他那月亮清辉般的音乐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