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 轶 戴 岳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二册《咯咯哒》。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理解音乐形象。
2.通过想象、体验、感受、创编等活动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和《下蛋啰》的片段。
3.能用简单、有效的图形或符号记录乐曲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欣赏《公鸡母鸡》使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图片、歌片、磁带、实物投影、纸、笔。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展开联想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描写了一种小动物,下面我们就边听边猜一猜它是谁。
(播放《母鸡叫咯咯》的伴奏音乐。)
生:我想到的是小兔。
生:我想到的是小松鼠。
生:我想到的是小鸡。
师: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随音乐用动作来模仿一下你想到的这只小动物的样子,看谁模仿得最像。
(生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样子,有的模仿小兔;有的模仿小狗;有的模仿小猫;有的模仿小鸡等等。)
师:大家模仿得真好,可有几位同学模仿的老师没有猜出来,你能告诉老师吗?
生:我模仿的是小鸭子。
生:我模仿的是小蝴蝶。
师:同学们刚刚用动作模仿了这么多小动物,那么你想不想知道这段音乐究竟描写了什么小动物呢?
生:想。
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放这首歌曲的录音,你们听这首歌曲究竟唱的是谁。
(放有词的《母鸡叫咯咯》。)
生:唱的是母鸡。
师:哦,在生活中你们见过母鸡吗?
生:见过。
师:(教师拿出一只公鸡图一只母鸡图。)老师这里有两只鸡的图片,你们看哪只是母鸡?
(生选择相应的图片。)
二、讲授新课,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
师:那歌曲中唱到的母鸡在做什么呢?下面我们再听一遍这首歌曲,这一次我们边听边看歌曲的歌词。这首歌曲的名字是《母鸡叫咯咯》,是一首德国民歌,请大家认真听。(再放一遍歌曲的录音,同时出示歌曲的歌词,同学们边听边看歌词。)
(生听录音,看歌词。)
师:大家听得真认真,能随录音试着演唱一遍吗?
生:能。(学生随琴演唱这首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这里还有一只母鸡(教师拿出图),你们看母鸡现在的样子,大家可以用哪一句歌词来形容它?
生: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
师:大家说得非常准确,那么你们能学学母鸡现在的样子吗?
生:能。(模仿母鸡的样子。)
师:下面老师来唱这一句,请同学们做动作。
(生随音乐做动作。)
师:接下来,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一遍,歌曲的前半部分由老师来唱,你们做动作,后半部分大家一起唱,好吗?
(师生配合共同唱这首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那大家知不知道母鸡下蛋以后是怎样向人报喜的?
生:母鸡会向人叫。
师:大家知不知道母鸡怎样叫?
生:知道。
师:老师这有两种叫声,你们听哪一种像母鸡的叫声。
生:第二种像母鸡的叫声。
师:大家说得真准,我们一起学一下。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模仿。)
三、让学生开动脑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音乐
师:同学们模仿得非常好,老师这有一段音乐,很形象地模仿了鸡的叫声,你们听,音乐模仿的是公鸡的叫声,还是母鸡的叫声?(放《公鸡母鸡》中的母鸡叫声的片段。)
生:母鸡的叫声。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公鸡、母鸡》,听听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公鸡好像在告诉人们早起;母鸡好像在下蛋。
师:那音乐的什么地方让你想到了母鸡好像在下蛋呢?
生:是乐曲的中间,和后面有一个重重的声音,好像是母鸡下了一个大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它下了这么大的一个蛋,你们想想它现在会是什么样呢。
生:母鸡的脸一定涨得红红的,最后,它下出了蛋心里非常的高兴。
师:好,请同学们看黑板。(贴出歌词:涨红脸儿下蛋。)
师:那刚刚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什么地方表现了它的样子呢?
生:中间有一段好像是在描写母鸡的脸涨得红红的。
师:那你听到它的叫声了吗?
生:听到了。
师:你还记得它是怎样叫的吗?
(生简单模仿母鸡的叫声。)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这段音乐,这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将它的叫声记录下来。
师:大家记下来了吗?
(有的学生摇摇头,有的学生用的是拼音;有的学生用文字记录音乐。)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记录的音乐)。
师:大家为什么没有记录下来呢?
生:因为我们的方法太慢了。
师:同学使用的方法太慢了,是因为大家画得太复杂了。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或者简单的图形来试一试?大家动动脑筋,想想办法。现在,我们再听一遍这首乐曲,我们边听边记录。
(有的学生用的是…~…~~.~..~;有的同学用的是圆形和三角形等等,记录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就按着你记录的图形谱,随音乐一同模仿母鸡的叫声和它下蛋的样子。
(生随音乐模仿。)
师:同学们模仿得真好,这时候母鸡下蛋很辛苦。(教师拿出图片。)你们看它现在的样子,猜一猜它想对大家说什么。
生:你们看我多了不起,下了这样大的一个蛋。
生:看我下的蛋多大呀!
生:我真累呀,这下我得好好歇歇了。
四、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方法。继续记录音乐
师:大家说得真好,它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看。(学生说出后贴出歌词:一声一声来唱歌,好像在说,蛋儿大,蛋儿多。)
师:你们知道现在它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吗?
生:很骄傲。
生:很自豪。
生:很高兴。
师:大家说得真好,它真的高兴地唱起了歌,你们听。
师:我们一起随音乐唱一唱这句。(同时出示歌片。)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准确,如果我们把黑板上的这些歌词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歌,下面我们就一起听一听它是怎样的顺序来演唱的,我们边听边排列一下。
(生听完后排列歌词的顺序。)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下蛋啰》。(教师在歌曲的最后留一个空格,让学生说出在演唱中重复的一句,同时拿出空格的歌片。)现在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使用的最简单的方法完成它?
(生用刚才使用的方法记录歌词。)
师:我们一起唱一下这首歌,母鸡的叫声由你们来唱,其余部分老师来唱。(师生共同合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母鸡叫咯咯》,我们下一节课再完整地学习歌曲《下蛋啰》,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评析: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并且做到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的评议:
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音乐文化与情感体验,不仅集中体现了音乐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蕴藏着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是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学生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丰富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与丰富的音乐表象,是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产生联想的催化剂,三者在联想的过程中不可分离。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联想既是重要的心理活动,但又仅仅是一种基础的感受能力,在引导学生自由想象中,教师不断给学生以想象的翅膀,不断提高他们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水平。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从体验入手,把情感体验和音乐文化渗透在营造教学环境、教学气氛和知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用音乐特有的艺术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为了达到情感体验的教育功能,教师通过亲切和蔼的教态,肢体语言的传递,师生情感的交流,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不仅动静结合,而且通过准确、流畅的语言叙述,耐心细致地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有利的条件。
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所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替代,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摄取知识,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得到满足。本节课,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们体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音响资料的播放,让学生通过想象、模仿等方式,增强对音乐形象的理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这样的练习,就把学生从那种被动灌注知识的情景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能够让学生在兴趣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新课程背景下,改进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动脑筋,在记录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寻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简单可行的方法,利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准确无误地用图形以及符号,来记录音乐中出现的母鸡的叫声。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教师没有脱离生活实际,而是通过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母鸡的叫声,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真正地懂得,音乐是如何刻画母鸡这一形象的,并且能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母鸡的叫声,同时理解母鸡下蛋的音乐形象。自始至终,学生们都在主动地获取知识,而教师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只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流畅,学生真的是在生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
个人简介
楼轶小学高级教师,省音乐学科教学能手,哈尔滨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道里区记功奖励、职业道德先进个人。曾在东三省教研协作会上做观摩课,指导的童声合唱团在省合唱比赛和省艺术展演中均获一等奖,连续5年在市比赛中获一等奖。她的教学体现了“以音乐为载体,知识与趣味相融合”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