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钧
摘 要:本文对绿色会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环境责任的增强是实施绿色会计的重要原因。文章从会计目的、方法、内容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主要区别。文章最后对加强我国绿色会计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绿色会计;企业环境责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1-0022-02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记录环境污染与防治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资源环境经济学相结合,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绿色会计在我国已经逐步得到应用,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分析和完善。
1 绿色会计的兴起及原因
1.1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会计领域的体现
绿色会计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紧密联系的。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在工业化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分依赖和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日益耗竭、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增长日趋困难。为此,一系列关于发展可持续性的著作出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寂静的春天》和《增长的极限》,从而掀起了保护资源环境的浪潮。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绿色会计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ar lin)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而推动了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实践中,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概念和理论付诸于行动。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我国于2001年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同年,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
1.2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增强
绿色会计兴起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环境责任的增加。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组织不仅应该关注经济利益,而且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环境责任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世纪西方自由竞争经济制度下的企业利润最大化观念;二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即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营利组织,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为了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同时应为满足社会利益做出贡献。在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初在西方出现了社会责任会计,而此时,绿色会计便已萌芽在社会责任会计之中。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日益严重,从而使会计界专门就会计如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这一问题加以研究,产生了绿色会计。
1.3 绿色经济核算的深入
一方面,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要求加强绿色会计核算。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要求政府、企业和居民都来保护资源环境。
另一方面,2001年以来,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绿色GDP核算理念。绿色GDP核算一种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它主要以提取资源折旧费和扣除环境损失为核心对现行GDP进行调整。它要求企业对资源环境成本及收益进行核算,从而推动了绿色会计的发展。
2 绿色会计的特点
与传统会计相比,绿色会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在计量方法上涉及到多门学科理论
绿色会计不仅运用传统的会计学知识,还涉及到资源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例如,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进行会计核算,不仅要运用一般会计学原理和方法,还要运用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
2.2 在计量内容上突出环境特色
绿色会计将企业的环境污染损失纳入企业的成本之中,构建包括企业环境外部成本的全成本函数。企业经济活动经常会对空气、水体等环境要素造成影响,但由于这些资源环境要素没有价格,也没有交易市场,所以传统会计一般不考虑企业活动的环境影响。但绿色会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将空气、水资源等资源环境影响也纳入到企业会计核算范围,从而真正体现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或效益。
2.3 在核算目标上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会计核算目标主要考虑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并且通常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标准,而较少或基本不考虑企业的环境成本或效益。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不仅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要考虑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3 完善我国绿色会计制度的对策
近年来,绿色会计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实践中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3.1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
绿色会计将企业的资源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从社会角度讲将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但从企业角度看,有可能增加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收益,这也是许多企业不愿意实施绿色会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开展绿色会计,企业必然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从而增加企业支出,根据经济学外部性理论,企业不愿意承担这一部分成本。因此,开展绿色会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让企业树立环境观念。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相应的制度,让开展绿色会计的企业获得相应的肯定,而对逃避环境责任的企业受到相应的处罚。
3.2 加强科学研究,突破绿色会计核算的理论瓶颈
从绿色会计的实践来看,目前还存在一些理论上的难题。一是企业污染环境与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污染到底多大程度上造成了相应的经济后果。二是企业污染活动的影响范围,即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了多少人群或多大的环境影响。三是污染损失的货币化问题。绿色会计必须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计量和记录,但生态环境的价值评却是理论中的难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企业经济活动的污染经济损失是实践中的主要难点。
3.3 加强宣传教育,让绿色会计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它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关注和落实。一是广泛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让绿色会计思想深入人心。有必要加强学校环保基础知识教育,在中小学增设环保常识课,在大中专学校增设绿色会计专业课。二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该更加树立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要加强在职会计从业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三是通过出版绿色会计刊物和书籍,加大绿色会计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杨劲伟.关于我国绿色会计的探讨[J].财会研究,1997,(7).
[2] 钱金花.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索[J].商业文化,2008,(11).
[3] 王东.绿色会计势在必行[J].山东国土资源,2005,(7).
[4] 张育清、陶志君、邱海霞.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J].消费导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