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区温泉经济发展SWOTS分析

2009-03-11 10:10刘崇荣
绿色科技 2009年1期

刘崇荣

摘 要:本文对乌当区发展温泉经济面临的主要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和措施进行了分析。主要优势包括温泉资源丰富、政府注重产业扶持、区位优势突出、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等;主要劣势包括产业基础薄弱、品牌效应不足、旅游市场单一等;主要机遇包括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温泉旅游升温等,主要挑战是同质化竞争和生态保护压力。文章同时提出了乌当区发展温泉经济的若干主要措施,从而有助于乌当区温泉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温泉经济;SWOTS;乌当区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1-0014-04

乌当区地处贵阳市郊,全区土地总面积962.4 km2,总人口29.91万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乌当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高速发展,在经济总量、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06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60.7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543元。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11.3∶50.6∶3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0.73亿元,财政总收入7.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6亿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 900元。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又好又快目标的基本确立,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区的共识,其重要举措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温泉经济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乌当区温泉资源丰富,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主要就乌当区温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以促进全区温泉经济可持续发展。

1 乌当温泉发展的优势分析

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的温泉资源,突出的区位优势,使乌当具有发展和壮大温泉经济的巨大潜力。

1.1 温泉资源丰富

经勘查,区内热储层(热水层)厚度稳定,属层空性热储,地下热水资源(俗称温泉,下同)分布较广泛、温度较高、蕴藏量大,埋藏深度宜于开发,水质好,适合于沐浴用水和矿泉水开发,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新天片区的小河口、叶家庄、小谷龙、二中坡,水田地区的相思河、定扒(三江农场),新堡地区的香纸沟、石板河、马头寨、大寨,朱昌地区的高寨(百花湖景区内)等地。大多埋藏在1500—2000米之间,水温在45℃—55℃左右。每口成井的日涌水量在1000吨左右,水中含有锶、氡、硫、偏硅酸等微量元素。长期浸泡,对增进造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强身健体,治疗风湿病,关节炎,肥胖症等有一定效果,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乌当区是贵阳市所辖区(县)温泉资源分布最为集中,蕴藏量最大的区(县)之一,温泉开发具备良好基础。

1.2 政府注重产业扶持

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号召,并明确表示支持贵阳市打造“温泉之城”;贵阳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已经明确新天片区重点发展温泉旅游产业;乌当区政府尤其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明确指出三次产业都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要大力发展温泉产业。在前期完成《乌当区旅游总体规划》、《乌当区地热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规划》等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全省第一个温泉业发展规划——《贵阳市乌当区温泉旅游总体规划》诞生,对全区温泉资源优势、温泉旅游市场、温泉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温泉旅游目的地建设、环境保护及园林绿化等做了详细的规划。

目前,乌当区温泉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温泉经济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正在成为全区的亮点。目前,乌当区已形成了以保利•温泉新城、御温泉、香纸沟温泉、振华万象温泉、泉•天下、温泉花园等项目为代表的温泉文化旅游经营实体,并逐步形成文化产业、房地产产业、旅游产业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全区已经提出要大力打造“林中泉城”的品牌。

1.3 旅游区位优势突出

根据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乌当区已规划为贵阳市的九个城市组团之一,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区政府所在地新天办事处离贵阳市中心仅7公里,全区道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贵阳东北绕城高速公路与贵开路、贵遵公路贯穿全区,景区道路、乡(镇)道路已全部联通并硬化。温泉资源广为分布,大多位于交通沿线附近,距市中心近,最远的仅30余公里,便于开采和形成热点,现已开放的景区内(或附近)都蕴藏着丰富的温泉资源,温泉开发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1.4 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趋显现。生态旅游、回归自然的风气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希望到大自然中放松自己,温泉沐浴、温泉旅游已不再是“奢侈”,已逐步大众化。在日本,温泉沐浴、温泉旅游已成为普通国民的消费。在广州、海南、昆明等城市已逐步走向民间。在广东较偏僻的一个县级市恩平,1997年未发展温泉旅游之前,一年接待游客仅10万人次,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该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和温泉旅游综合开发,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使温泉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异军突起,2004年,恩平市各大温泉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142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5.2亿元,增长12倍。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产值由1997年的14.77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8.44亿元,形成了集生态观光、温泉保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温泉旅游市。在贵阳周边如开阳温泉、息烽温泉的发展也很好。乌当区新天温泉2003年12月试营业至2004年5月止,基本是天天客满,双休日、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根本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据调查显示,130多万贵阳市中区城区市民进行温泉沐浴、温泉旅游的还不到1%,仅以贵阳市为主要消费客源市场,开发温泉的市场需求就十分看好,如果放大到全省、全国来看,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2 乌当温泉发展的劣势分析

2.1 经济水平处于发展阶段

乌当区虽然经济发展迅速,在贵州省内处于前列,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土地供给压力仍然较大,项目“落地难”现象突出。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发展温泉项目的用地问题成为全区的主要难点之一;城乡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明显;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2.2 旅游产业基础薄弱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乌当区各项经济指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以温泉、房地产等行业为核心的旅游业逐渐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但旅游产业基础仍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旅游产值规模还比较小,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较低;二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较为滞后,一些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三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如温泉沐浴业的服务特性较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2.3 温泉品牌效应不足

随着乌当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温泉经济的发展,保利等国内著名企业已经进驻乌当区,大量资金打造的温泉产业已经初具雏形。目前已有保利温泉、御温泉、泉天下等温泉景点。乌当区还举全区之力,大力举办国际温泉节,极大地推动了温泉的品牌意识,但就目前来看,由于乌当区温泉缺乏更清晰的产品定位、形象定位、功能定位等,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差异化困难。因此,有必要加强乌当温泉品牌定位和营销的研究。

2.4 旅游客源市场单一

乌当区温泉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劣势是旅游客源市场相对单一。表1列出了乌当区旅游客源情况表,从表中不难看出,乌当区的旅游客源主要来自贵阳市,主要是大众消费,这为温泉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后劲带来了挑战。

3 乌当温泉发展面临的机遇

3.1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

实际上,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特别是在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重要时点,旅游产品提升及产业结构升级,正在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来自市场需求变化的压力,来自政府主导的要求,来自学者发展研究的提示,都清楚地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系统升级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产业整体的结构性升级(系统升级)是关键,而具体产品的提升,则是产业系统升级中的一个实际表现。很多旅游景区和休闲项目都迫切感到提升的需求,但是,如果不能从产业结构整体把握好方向,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另一方面,对于政府领导,很多人已经看到,观光旅游已经难以带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休闲旅游的开发成为主流方向。

因此,以休闲结构创新为重点的旅游产业系统升级与产品提升,正是区域旅游竞争发展中,政府主导旅游开发应该抓住的巨大良机。

3.2 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恰逢其时

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为乌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自然资源尤其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口众多的乌当区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乌当建设生态文明区的战略构想,为乌当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无疑都使温泉旅游及其伴生的温泉经济逐渐纳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乌当区经济发展的“明日之星”。

3.3 温泉旅游持续升温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人工建筑增多,绿地减少,交通拥挤、噪音增多,城市环境下降,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使得城市居民对养生、保健、休闲、娱乐旅游的需求增加,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多。温泉水中含有各种矿物元素、微量元素,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憩度假、疗养保健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对调节人体生理机能、舒缓身心、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具有独特的效用,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休闲的需求,也是推动温泉旅游开发的重要动力之一。

4 乌当温泉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4.1 同质化竞争严重

目前,温泉旅游正成为重要的休闲旅游方式。只要有温泉资源的地方基本上都将温泉开发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途径。乌当区温泉旅游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的威胁。一方面,周边地方如修文、息烽等县也有温泉资源,必将吸引部分游客;另一方面,乌当区内温泉资源的同质化问题需要合理规划,一个重要途径是实行差异化战略,针对不同的温泉景区,打造不同的产品定位。

4.2 生态保护暗藏隐忧

发展温泉经济的实质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将乌当区的地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出。资源开发过程中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占用耕地、破坏环境,等等,温泉旅游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污染环境的活动。乌当区已经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区,要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是乌当温泉经济发展面临的又一挑战。

5 乌当温泉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上述分析表明,对于乌当区的温泉经济发展而言,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将温泉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切实的经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还要保护好温泉经济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已经成为乌当区政府的工作重点。

5.1 健全组织机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对温泉经济发展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温泉经济的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我国各地温泉的发展实践中,没有政府主导的地方,主要的问题是矛盾重重、波动很大、浪费惊人、效益较差;在没有个体参与的地方则是形式主义、样子工程、投资收益低、很难持续稳定地发展。政府和个体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必须首先重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强化温泉管理办公室的地位和职能。温泉经济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乌当区各乡镇,同时涉及到旅游、教育、园林、绿化、环保、农业等多个部门,需要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指导协调乌当区温泉经济及其科技发展。为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和提高温泉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和权力,才能够做到统一指挥,统一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5.2 坚持生态优先,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开发道路

乌当区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区,因此,温泉资源开发是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下的开发,是科学开发,一定要树立并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做好规划工作,温泉资源的开发,必须在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前提下进行。

二是搞好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开发温泉项目时应该根据有关要求,做好项目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温泉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

三是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对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破坏,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恢复治理,将损失降到最小。

5.3 不断完善温泉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是走市场化道路,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要加强对温泉经济发展的投入,保证足额的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同时要争取多方位多层次投入机制,让更多的人关注温泉经济的发展,共同参与项目工程建设,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乌当要继续完善投资的优惠政策,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乌当温泉开发的制度建设,强化社会环境整治,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投资环境。经验表明,乌当区温泉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是争取到了足够的发展资金。

二是发展土地资本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经过多年的发展,乌当区土地资源已经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由于乌当区的自然禀赋是优等地少,劣等地多,因此,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乌当温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乌当区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土地问题,但由于土地审批权不在区级政府,因此,一些大项目由于土地瓶颈没有进行。为此,乌当区必须努力发展土地资本市场,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租赁、承包、入股、转让等方式将现有土地盘活,为温泉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还要保证农户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他们的合法利益。

三是强化管理服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制约乌当区温泉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温泉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作为服务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休闲和娱乐,产品的质量就是服务质量的高低,除了温泉资源特有的自然禀赋能够让人们身心愉悦,得到满足之外,从业人员的服务也是游客的需求,因此,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共同参与。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如果离开了群众的普遍参与,那么这项工作必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乌当区温泉经济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把广大群众都引导到这项活动中来,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找到了可以依靠的物质基础。因此,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宣传工具,多种宣传形式,在全区进行、温泉知识、沐浴知识、生态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等基础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全民的温泉洗浴意识,加强广大群众对温泉洗浴的了解,以保证温泉经济发展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艳平.温泉旅游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 刘久荣.北京地热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年.

[3] 黄向,徐文雄.我国温泉开发模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规划师,2005(4).

[4] 乌当区委党校等.乌当区2008年建设生态文明区理论培训班文集[J].乌当区委党校,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