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钱江
“在这里,读懂中国”。
我一直很喜欢借用《南方周末》的这句口号来描述对外报道的一个重要视角,即到中国的某个角落,用那里的故事,来讲述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变,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未来的走向。
事实上,这也正是外媒在报道中国时常用的手法之一。每逢影响中国的重大会议(如中共十七大,两会)或重要事件(如北京奥运会,国际金融危机)时,外媒往往提前派遣记者到北京之外中国的某一省份,或者城市,或者农村,试图通过那里的人和故事。来解读种种关于中国的话题。
今年8、9月间,新华社借鉴外媒的上述报道模式,组成“新中国60年”对外专题报道小分队,赴各地采访,力求触摸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进步的脉博,用鲜活生动的一线故事,让海外读者对“新中国60年”的主题发生兴趣。
很自然地想到了民主话题。它是海外极为关注但同时对中国又颇多指责的题材,从另一方面说,也正是我们的对外报道亟待向世界说明的中国话题。碰巧,当时正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全会主题是党的建设,而党内民主是题中应有之义;又碰巧某日听《新闻联播》讲,南京正在进行的社区党委书记换届,用了“公推直选”的办法。
巧上加巧,南京便成为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此一去,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南京所进行的党内民主试验令我大开眼界。
南京市委组织部建议我们到白下区淮海路社区一探“公推直选”的究竟。由于选举已经结束,采访便采取了座谈会的形式,参加者有当选书记陈明,失利的候选人赵志村,几位社区党员,以及白下区委组织部部长。令我颇有些意外的是,大家对公推直选的做法有许多话说,争先恐后地发言,一致称赞“民主的办法好”,特别是几位退休老党员,当说到自己是入党以来第一次感到手中投票的份量,真切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时,竞激动得落下泪来。
这场景感染了我,深深感到民主的力量,民主的需求和民主的好处。组织部的官员又介绍,城市社区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是共产党在城市执政最基础最重要的单元。这番话提醒了我,十几年前,中国“海选”村官的举动曾引发外界的强烈兴趣和好评,现在南京在城市社区中进行“公推直选”的试验,意义也非同小可。这个想法在后来采访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奇时,不仅得到了印证,而且得到更具新闻意义的阐述——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共在城市中进行的最大规模直选试验。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篇稿子的立意逐渐清晰起来,这就是新华社9月10日在对外报道“中国聚焦”专栏播发的深度报道《中共尝试在城市“公推直选”巩固其长期执政根基》。
稿件以淮海路社区“公推直选”党委书记的过程为主线,描述了经过公开提名、访问选民、竞选演说到票决结果等环节,陈明最终击败赵志村的选举全过程,说明了中共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的两个关键点,即提名方式体现更多民意和实行一人一票直接选举。稿件的主体就是讲述公推直选的南京故事,以细节化描述和直接引语,回答海外读者可能有的下述疑问:这是真的直选么?选民有没有投票热情?各方接受选举结果吗?等等。
从具体到一般,稿件又援引党建专家的评论指出,“公推直选”的办法符合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客观要求,也符合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大势所趋。
此稿在四中全会召开前的黄金时段播发,为党建主题提供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引发海内外热议。据不完全统计,有80余家新闻网站转载,台湾“中央社”、香港《信报》、《商报》等多家海外媒体采用。尤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海内外网友对这篇报道予以热烈的评论,而其中绝大部分对“公推直选”的民主试验持肯定态度,比如:
“这样的公推直选才是共产党的根本,因为共产党最初就是从群众中来的,如果—个执政党不敢让民众参与进来,最终会失去执政基础,其后果不言而喻。”
“竞争才会带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