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招金
海外华文媒体数量多、分布广、扎根华人社会,在国际舆论格局中是一支非常独特的力量。中国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
不可替代的独特影响力
海外华文媒体的受众是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在所在国被称为“少数族裔”,美国的华人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加拿大的华人约占加拿大总人口的3%,印尼的华人约占印尼总人口的3.5%,在许多国家华人占所在国人口比例都在1%以下。华文媒体作为这些少数族裔的媒体,其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全美非牟利团体新加州传媒、美国进步中心和民权教育基金会领导会议于2005年联合进行的一项针对美国亚裔、西班牙裔、非洲裔、阿拉伯裔美国居民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有5100万成年人使用少数族裔媒体,这相当于四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根据调查,有45%的少数族裔认为,他们喜欢自己族裔的媒体胜过主流媒体。调查还发现,来自中国、韩国和越南的移民非常依赖本族裔传媒提供的信息,40%的华裔通过华文媒体获得日常信息,超过半数的华裔新生代通过华文媒体了解中国,学习中华文化,约有80%的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25%的华裔收看华语电视的次数多于收看英语电视的次数。
这个调查结果公布之后,社会各界人士都感到大开眼界。原来在英语主流媒体之外,那些看来并不起眼的少数族裔媒体竟然有如此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传媒报道这一调查结果时,形容那些少数族裔的传媒为“躲藏在平常^视野之后的巨人”。
同一调查机构在4年之后又对美国少数族裔的媒体进行“第二届美国少数族裔媒体调查”,调查结果在2009年6月5日公布。相隔4年之后的同类调查发现,包括美国华文媒体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媒体的消费人口增长了16%,达到5700万。华文报纸的读者共覆盖了70%的华裔成年人,有54%的华人经常浏览中文网站。
调查发现,在过去4年里,《星岛日报》、《韩国日报》等主要亚洲语言的报纸,读者群和发行范围都在增长。在过去4年里,亚裔电视观众增长了30%,网站读者的增长最具爆炸性,并仍有发展空间。负责该项调查的Bendixon公司总裁本·迪克森介绍,与第一次调查比较,发现少数族裔传媒的市场仍在扩展。
乔治亚大学格雷迪新闻学院负责人托马斯指出,少数族裔传媒为社会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另一项调查由中国新闻社完成,时间在2009年7月,中新社共发出280份问卷,收回65份。根据对世界各地华文媒体主要负责人进行书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个别报纸因金融危机冲击关门以外,所有华文媒体都在继续运行。发行量下降或上升的报纸为少数,大多数华文报纸的发行量与上年持平。华文媒体创办的网络媒体的阅读量在上升,日页面浏览量平均上升30%。在经营方面,少数华文媒体的广告额下降或上升,绝大多数与上年持平。从总体上看,由于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世界各地华文媒体成功化解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仍在平稳发展。
平衡西方舆论的独特力量
近几年来,海外华文媒体话语能力不断增强,对西方的舆论起到某种平衡作用。
拉萨“3·14”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记者未到事件现场,却发出了铺天盖地的报道。这些报道相当多数违背基本事实,在公众中造成极大混乱。法国的华文报纸《欧洲时报》与美国的华文报纸《侨报》均在事件发生后次日即展开了揭示真相的报道。世界各地华文媒体还利用地缘之便主动出击,采访当地对华友好人士,以更具说服力的原创报道,强力反击了西方舆论。如美国《侨报》去年3月17日刊发当地藏学专家披露英国BBC中文网新闻图片严重失实的专访,对揭露西方媒体所谓“公正”报道发挥了重要影响。3月19日、4月7日,《侨报》先后发表了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执行主席黄克锵质问《西方媒体对西藏问题意欲何为》和《致CNN的公开信》两篇评论,代表旅美华侨华人强烈谴责CNN等西方媒体“采用双重标准、背离新闻操守”的行为。3月31日,又报道了当地华人社团呼吁全球华人以一人一信抗议CNN的行动。
在今年乌鲁木齐“7·5”事件中,西方媒体又是故伎重演。全球各地的华文媒体进行大量客观公正的报道,在平衡西方单极舆论报道中再次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可以这样认为,通过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全球华文媒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力量,证明他们是一支不可被忽视的、独特的舆论力量。海外华文媒体通过一系列维护中国形象的报道活动,改变了不少西方媒体和民众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对西方舆论霸权起了一定的抗击和平衡作用。
在海外传播中国声音与中国文化
海外华文媒体是当地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属性来讲,大量海外华文媒体,特别是新华侨华人创办的媒体,可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延伸部分。由于共同文化属性的原因,华文媒体对中国新闻的报道,一直抱有很大热情。海外华文媒体还是在世界上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海外华文媒体作出了大量的报道,并扮演救援者的角色。他们在各自的媒体上发动赈灾,有的甚至走上街头向华人社区居民商家、主流社会和外裔游客介绍灾隋,进行互动式的赈灾义卖。
东南亚华文报纸在及时报道地震灾情、发动华人捐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地震后的第二天,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光华日报》、《中国报》、《南洋商报》打破常规,大篇幅、多角度对地震灾情进行报道。《星洲日报》从5月13日起,两版对开,从头版开始用十几个版面对地震灾情进行报道,并派记者赴灾区进行采访。《光华日报》辟出将近一半的版面,多角度报道。东南亚华文传媒积极开展的社会募捐活动,在民间掀起了一股捐助热潮。
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与国内媒体大量、热烈、翔实、持续的报道一样,海外华文媒体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在东南亚地区,华文传媒则倾尽全力给予综合性报道。《联合早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等华文报纸,专门派出记者到中国采访,用整个通栏图文并茂地反映开幕式的盛况,突出报道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对提升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民族自豪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媒体走出去的重要合作伙伴
海外华文媒体的最大特点是扎根社区,成为海外华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当地政府和当地主流媒体都十分重视华文媒体的作用。在加拿大,各级政府及政党,甚至议员办公室都有专人负责每天翻译华文媒体的报道和言论,供他们制定政策作参考之用;当地媒体经常从华文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华人社区的动态以及新闻线索。许多华文媒体的负责人在当地都享有很高的声望,成为当地政府、政党重要的联络对象,特别是在各项政治选举活动时,华文媒体负责人都是各政党争取的对象。
华文媒体通过表达社区华侨华人的心声,向居住国政府与人民反映华人社区的想法和建议。华文媒体既是中国联系海外华人社会的桥梁,也是华人社区联系当地政府的桥梁。其实,华文媒体还可以发挥另一种桥梁作用。即中国媒体走出去的桥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文化具有的魅力,中国必将朝着成为文化传媒大国的方向迈进。中国媒体走出国门应该是今后—个时期的潮流。中国媒体到海外发展,深深扎根当地社区的华文媒体应是重要的支持力量和合作伙伴。
中国媒体走向国际市场已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与努力,但距真正进入主流社会尚需时日,华文媒体可以成为中国媒体进入当地主流社会的桥梁和中转站。华文媒体的媒体人一般精通中西两种文化,熟悉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洞悉当地的市场人脉。如果将中国媒体的办报经验、经济实力和海外华文媒体的市场网络、人际关系等优势结合起来,定能在海外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概念”的强势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