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媒对大学生的传播宣导抚慰功能

2009-03-10 09:50谭靖仪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1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

谭靖仪

摘要:传媒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媒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问题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公共管理和传媒业内都引起了高度重视。研究传媒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旧传媒;大学生;宣导抚慰;和谐社会

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即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甚至可以说,未来社会是由大学生引领的。所以有必要就媒体对当下大学生群体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作具体分析。鉴于资金、时间、精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我们选择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和分析部分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

1实证研究中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特大地震及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行动为线索,共派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其中,按照受众性别分类女39份,男58份;按照受众年级分类05级30份,06级38份,07级29份。

1.1大学生第一时间要了解相关信息的途径

在问及大事件发生之后是否相信各种媒体立即会有大量报道传递信息的意识时,97个被调查人中有90人表示有这样的意识,占92.78%,只有3人回答没有,4人回答“未想过”;图1显示了大事件发生后,大学生群体中的个体第一时间想到的了解相关信息的途径,这些途径中,广播、电视、新媒体所占比例为93.40%。

1.2大学生认为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在广播、电视、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群体的意识中已经对媒体形成了一种信任乃至依赖的思想。这种意识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大型突发事件时,不至于陷入极度恐慌和忙乱之中而失去应对处理事情的理智,很大程度上引导疏通了大学生的心理。

从图2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传播媒介。另外,59.80%的大学生认为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广播、电视、新媒体给予公众的大量信息多向交流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公众的恐慌情绪;52.58%的大学生认为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对抗灾救灾行动有一定促进作用,43.30%的大学生认为其促进作用极大,比例和值为95.88%。这体现了在事情特别是大事件发生过程中广播、电视、新媒体对大学生情绪不可忽视的宣导抚慰功能。

1.3媒体在消除大学生心理阴影的作用

调查结果还显示,92.78%的大学生认为在事情发生相当长时间之后,广播、电视、新媒体在消除公众的心理阴影和心理干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其中认为广播、电视、新媒体在消除公众的心理阴影和心理干预方面有极大作用的大学生比例为14.43%。(图3)

综合和概括此次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在以上的具体分析中,广播、电视、新媒体对大学生这个社会特殊群体的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显而易见。

2合理利用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等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传媒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有破坏社会稳定的负功能。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传媒有责任把民众的知情权放在首位,有责任及时、客观充分地把信息报道出来。以广播、电视、新媒体为主流的大众媒体对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大学生所质疑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报道的真实性。

众所周知,对于信息的不实传播不仅是对事件本身不负责任,更是对广大公众的欺骗。对于事件的虚假报道不但不会对公共情绪起到宣导抚慰作用,反而会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引发不和谐因素,造成社会将抗发展的阻碍。

2.2显现人文关怀。

在对事件的报道过程中,部分媒体操纵者为了吸引眼球,不顾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不顾当事人的感受,一味挖掘可以造成震撼的悲情元素,过分渲染悲观气氛。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采访现场,就出现过记者逼问刚被救出的伤者“现在是什么感觉?”的情况。这种行为完全不顾及当事人失去亲人、失去家园,身心遭受的巨大创伤,完全撇开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会造成对公共情绪的误导和煽动悲情,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2.3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商业化日益严重。

部分媒体为了商业利益,刻意引导其受众的情绪向商家需要的方向发展,造成部分群体情绪偏离正常社会公共情绪轨道,其中不乏夸大其词和欺骗行为。如果这种情形愈演愈烈,一方面没能更好的发挥其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引起社会公众对媒体的反感和不信任,此消彼长,无论是对于媒体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鉴于此,以广播、电视、新媒体为主流的社会公众媒体应该更加完善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加强信息传递播报的审查力度,不传递虚假信息;在信息传递时,斟酌用辞,不用歧视、侮辱、误导性话语,尊重媒体受众,给予社会公众足够的人文关怀;不过分渲染商业气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最广大社会群体的利益为重。

广播、电视、新媒体在对大学生情绪的宣导抚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直接影响到媒体受众的情绪变化。在自然灾害频出、人为过失不断、社会稳定受到挑战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规范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合理运用媒体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使之更好地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研究传媒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特别是传媒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发挥好其对大学生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抚慰大学生情绪和稳定社会环境,对于构建党和政府当前正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廖为建.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

[2]谭昆智.论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6,6.

[3]邓秀林.论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及其社会责任.河南工业法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1).

[4]周鸿铎.传媒产业经营实务.新华出版社,2000.

[5]卢绯.关于媒介产业化问题的综述.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2004,5.

[6]谭昆智.公关原理与案例剖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8.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