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与学:爱生学校的核心

2009-03-10 06:01朱益明
中小学校长 2009年1期
关键词:爱生教与学儿童

朱益明

一、引子

1、爱生学校的由来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国际组织与东亚一些国家开展了基础教育合作项目,项目的名称是“面向爱生的学习环境(Towards Child-Friendly Learning En-vironments)”,项目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国际教育界对此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于2000年8月在泰国举办了专题国际研讨会。当时,我国教育部也派人参与研讨。由此,“爱生学校”的概念和思想引入国内,并把最初强调学校是“儿童友好的环境”(Child friendly environment)逐步变成了“儿童友好的学校”(childfriendly school),简称为“爱生学校”。

在2001-2005年UNICEF与我国教育部合作开展基础教育项目的过程中,“爱生学校”成为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早期关爱”项目的一个方面,并已在内蒙古、重庆和广西三地启动“爱生学校”试点,试图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来开展爱生学校的建设。实践表明,这些试点学校通过参与项目活动和学校自主探究,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原有的面貌,取得了一些成果。

2、目前的发展状况

为了促进中国普及初等教育,基于以往的合作,UNICEF与我国教育部在2006-2010年间合作开展的一项教育项目是“爱生学校和学习者质量”。项目总目标是,开发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方法,实施性别敏感、儿童为中心和参与方法为主的学校策略,促进形成有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学校管理、教师素质、教师支持体系和远程学习。

这个合作项目的开展,不仅基于UNICEF一直倡导和努力推进实施的《儿童权利公约》,同时也结合我国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和优先关注不利地区和不利人群等实践需求,体现了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的总要求。爱生学校建设成为了本周期项目合作的主题内容。

本合作项目在2006-2007年间,通过专家研讨、实践调查、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已经开发出了“中国爱生学校标准”,旨在使认识和建设爱生学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这个标准包括了四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下再细化出各自的领域,进而罗列出对应的指标。这四个维度分别是:全纳和平等:有效的教与学;安全、健康和有保护;参与与和谐。当前,爱生学校项目正围绕以上四个维度,在西部10个项目省20个项目县的部分学校中,有组织地开展实验和试点。

二、有效的教与学是实现爱生学校思想的重要领域

1、把握有效的教与学的理论要求

由于“爱生学校”是一个引进的新术语,很多教育人员并不了解其完整的含义。正确理解爱生学校和推进爱生学校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爱生学校的产生和发展看,人们起初关注的是,学校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即关注每个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倡导平等的、有性别敏感的公平教育,实行不排斥任何儿童的教育,即全纳教育。同时,要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友好的学习环境,为儿童提供保护。在学校教育中,需要关心学生,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自UNICEF在1998年起把“爱生学校”术语引入中国,并开展了一些试点活动以后,参与的项目人员,包括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以及一些研究人员,往往把“爱生学校”简单地理解成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确实,爱生学校旨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和实现儿童权利,它首先表现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与当前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一致的。不过,如果我们只是将爱生学校的理解停留在思想或者理念层面,则对于建设爱生学校显然是不利的,或者说是不力的。

2、有效的教与学是实现爱生学校思想的载体

纵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追求优质的教育质量,成为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这种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不仅表现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东部地区,同时也体现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包括了数量的整体要求,也包括了质量内涵的共同发展。

进一步分析当前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问题,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为绝大多数的校长和教师所认同:但是,如何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体现这些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前传统的学校管理方式、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材为中心的学习内容、强调记忆的学习方式等仍然比较多的存在于学校教育之中。学校生活单一、课堂教学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学生参与学校活动和满足学生学习愿望的突出性制约因素。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就是,在一些学校中产生学生辍学和导致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教与学的问题,而使学校失去吸引力。

建设爱生学校,不仅需要有“爱生的”思想和环境。更需要有爱生的能力和行动。因此,爱生学校建设的重点主要具体落实到学校教与学的活动之中,需要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反映出学生学有成效的结果。一句话,需要将体现爱生的思想和理念转化成有效的教与学。

三、有效的教与学的基本要求

有效的教与学,自然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同时,也涉及到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等教学环节。“中国爱生学校标准”中提出的“有效的教与学”是指,“教师作为学习的引领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它包含了四个领域的要求:第一,拥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师;第二,开发渗透生活技能教育的课程;第三,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过程:第四,建立开放、持续的、基于技术的教学支持系统。

如何在学校工作实践中把握这些标准的要求,对于切实促进爱生学校建设是一个关键。认识和把握爱生学校框架下的有效的教与学,需要系统的全面的观点。

1、有效的教与学,意味着面向每个儿童和确保他们的主动参与

爱生学校建设始终坚持全纳教育的思想,坚持面向每个儿童的平等思想。为此,在教与学的过程,有效性首先就意味着不排斥任何一个学生。在目前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注意到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平等地对待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民族的学生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但是,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缺少耐心,缺少关注,缺少特别的辅导和指导。从教育平等的角度出发,不仅是需要为每个个体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而且需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获得各自的发展。这才是面向每个儿童的真正目标所在。因此,全纳和平等的思想需要转化为真实的教与学的行动并成为常规性行为。

爱生学校强调参与和和谐,这不仅需要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同样需要反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是实现有效教与学的重要前提之一。传统教学的问题正是在于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种忽视学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课堂教学仍然显著地存在于不少的学校实践之一。有效教与学中的学生参与,首先需要是每个学生的参与,同时需要是主动的参与。在学生主动而积极的参与过程中,教师给与积极的反馈和指导,由此形成和谐对课堂气氛,并产生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

2、有效的教与学,意味着针对每个儿童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阶层正在发生分化,家庭形态和特点也发生着变化,这些直接影响到了作为儿童的学生群体。学生入学基础、个体生活环境及其社会经历,也发生着分化。学生群体中的多样化特点日趋增多,传统学生群体的同质性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学校教育面向的学生具有更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表现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不同、学校外的学习条件不同、学习的动机和目标不同等等。学习的差异也不只是在于以往学校一贯强调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因此,在面向全体儿童教学思想的指引下,有效的教与学,意味着需要为这些不同的儿童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教与学,而不能仍然固守以往统一的教与学要求、内容和过程。

为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组,实施有差别的教与学活动。最直接的就是要实施“分层的教学”甚至个别化教学。需要教师面向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的辅导,进行不同的学业评价,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取得相应的学习结果。这种教与学,真正体现出了教育面向每个儿童的全纳性和平等性。这种因材施教的教与学,对课程、教材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教师角色尤为重要和突出。

3、有效的教与学,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快乐和尊重学生的经验

爱生学校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场所,更关键的是要创造儿童能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灵慰藉的环境。因此,教与学的活动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不应该是学生“痛苦的”枷锁。必须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愉悦的体验,成为学生学校快乐生活的重要方面。不能把学习与非学习的因素割裂开来,必须关注影响学习的非智力性因素,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的社会因素。爱生学校在关注儿童学习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儿童的心理与情感状况,帮助他们度过低潮或者困难时期,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关心、合作学习和团队参与。

要实现这种有效的教与学,必须体现尊重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因此,爱生学校必须在开发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方面有显著性的特点,要结合地方、民族和社区的特点,开展有利于儿童学习的教育活动。为此,每个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学生特点,而建构具有本校特点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

4、有效的教与学,意味着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有效的教与学,不只是关注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同样关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支持。有效的教与学不只是关注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或许更需要关注儿童的态度形成。在当前价值观多元的时代,爱生学校必须更加注重培养儿童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引领儿童的终身发展。

正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指出的,教育必须为儿童参加未来社会的生活做准备。在现代社会中,理解、和平、宽容、性别平等和友谊是人类的基本精神。因此,教与学的活动不仅要基于传承社会文化知识,也要培养时代所需要的文明和素养。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良好的道德精神和社会公德规范,而且,要求每个个体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建设我国的小康生活、和谐社会而做出每个人的贡献。21世纪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四个学会”,其中,“学会学习”和“学会共存”,对于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尤其显得重要和必要。

需要关注的是,自尊和自信对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教学活动中不能用“失败者”(如“差生”)来给学生贴标签。当学生表现不如意时,学校和教师都要支持和鼓励他们,为他们提供建设性的建议,注重正面的引导和积极的评价。在教与学中,学校和老师要避免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公开排名。

5、有效的教与学,意味着教师需要具有更高的专业发展水平

建设爱生学校需要依赖一线教师的拳与、投入和努力。教师是教与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并不是排斥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而是更加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而展开更有针对性和更有实效性的课程开发、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因此,教师能力及其专业发展始终是实现有效的教与学的关键要素。

在建设爱生学校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更多的立足于学校内部。为此,要在学校中建立一种制度化的教师学习的制度,建立一种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要关注研究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客观困难和未来挑战;要研究课堂中、教学中、学生中的问题和现象;要注重运用研究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此外,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日趋普及的情况下,要建立运用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活动,使技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四、结束语

加深对爱生学校的认识和理解,把握爱生学校建设的本质要求,使全面实施有效教与学的基础和前提。要实现上述这些有效教与学的基本要求,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和措施,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做出进一步的探究和实践。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爱生教与学儿童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教师品德修养浅谈
留守儿童
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