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当代大学生成功追求的道德支持

2009-03-09 03:24
道德与文明 2009年5期
关键词:冯先生冯友兰诚信

曾 黎

[摘要]通过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成功追求的价值取向。成功与做人如何统一,如何采取正当或正确的方法以求成功,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生行为导向。冯友兰先生“存诚敬”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尤其是大学生提高对诚信的理性认识,正确处理成功与诚信的关系,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以诚信架起走向成功的桥梁,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诚信当代大学生成功追求道德支持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09)05-0105-03

如何处理做事与做人的关系,使自己的“生活方法不违反道德规律”是当代大学生实现成功追求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冯友兰“存诚敬”思想及启示

冯友兰先生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新世训》又名生活方法新论,是冯先生关于伦理道德思想的著作。关于生活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先生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是“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所以,冯友兰先生的生活方法“新论”,与古人有不尽相同之处,在其生活方法新论中,先生指出,生活方法必须符合道德规律,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律有两种。他说;“生活方法,必须是不违反道德底规律底,道德底规律,有些是随着社会之有而有者,有些是随着某种社会之有而有者。”Ⅲ。”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是随着社会之有而有的道德,忠孝照其原来的意义,是随着以家为本位的社会之有而有的道德,而“诚”是人的生活方法,不是在某种社会生活的人的生活方法。在《存诚敬》一篇中,先生论述了自己的“诚敬”思想。

1.“不欺人”、“不自欺”才是“诚”。自欺欺人,都是不诚。“诚与信都有实的性质,我们说信实,又说诚实。所谓实者,即是没有虚假,即是无妄。若对于信与诚作分别,说信则注重不欺人,说诚则注重不自欺……若对于信与诚不作分别,则诚可兼包不欺人,不自欺,信亦可兼包不欺人,不自欺……从此方面说信与诚二字可以互用,不过信的意思,终是对人的成分多,而诚的意思,则是对己的成分多。”这里“信”注重不欺人,表现为对人的方面,“诚”注重不自欺,表现为对己的方面,“诚”、“信”应是一个人在为人处事时在对人和对己两个方面的要求。冯先生的这些思想观点对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诚”的内涵,在诚信养成上下功夫时,注意从诚的两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既做到“诚”,又做到“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冯先生认为:“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这就是说,一个社会成其为社会,需要社会成员的互助和合作,但互助与合作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互信是社会成员互助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互信不立,则互助不可能。先生通过通俗的例子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设想一个人,说话不当话,向来欺人,社会上就没有人敢与他来往、共事,亦没有人能与他来往、共事。这个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不能在社会上混了。成功追求离不开诚信的道德支持,“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3.“有真至精神是诚,常提起精神是敬”。先生强调对“诚”的全神贯注,也就是做到“敬”。敬有专一的意思,做事必须全神贯注。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应“当心”去做,把那一件事“当成一件事”做,做到“执事敬”。做大事如此,做小事亦须如此,“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社会中常有“大江大海都过去,小小阴沟把船翻”者,即是吃对小事不诚敬的亏,敬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勤,敬是一个人的“精神总动员”。“敬”与人做事的功效是成正比的,同时,先生认为敬是一种超凡人圣的途径,“敬”是达到“诚”之境界的方法。“立身处世,是圣学之始;超凡人圣,是圣学之终,二者均须用敬,所以敬字真是学问之始终。”冯先生的思想启发我们对“诚”要有真至精神,而且还要做到专一,全神贯注,无论是做大事,还是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都应如此。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支持的弱化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带来了经济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挑战,社会上出现了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导致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支持的弱化。

1.考试诚信缺失,学业弄虚作假。掌握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认真刻苦学习本是大学生应该完成的本职工作,可是部分大学生不是通过认真努力通过考试获取高分,而是想不劳而获。据某高校学生处问卷调查:“在受调查的3000名学生中有70.2%的同学有作弊愿望和动机,其中有60%的同学承认有过作弊行为。而对于是否认同考试作弊,40.3%的同学表示能接受,而46.5%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13.2%的同学认为只要不被抓住就可以。”

2.交往诚信缺失,交际待人不诚。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本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言而无信、撒谎欺骗、时间观念淡薄等不良现象。就恋爱问题而言,不少大学生对待恋爱不真心,谈不是为了结,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去谈恋爱;另一些人对恋爱抱着游戏态度,搞多角恋爱,用他们的话说只是“玩玩”而已,对本来很神圣的爱情问题,表现出非责任化的态度。

3.网络诚信缺失,信息真假难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助长了大学生虚拟网络交往过程中的网络道德失范。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使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在网络虚拟的交往中出现了互相谩骂、攻击,随意发表一些虚假的、不负责的信息或言论,甚至出现撒谎、盗窃、诈骗等丑恶行为。网络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网络道德的维系。

4.信誉道德缺失,恶意拖欠学费。教育改革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进入高校的大学生理应自觉缴费。但目前高校拖欠学费成了烫手的山芋,在校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较为普遍。据统计,“一年级欠交学费较少,不足5%,二年级后,不按时缴学费的越来越多,达到20%~30%,毕业班成为欠费追缴的老大难”。尽管学校实行三证扣押、担保等措施,但仍然有不少毕业生就是不缴学费。

5.就业诚信缺失,契约意识淡薄。当大学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成为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时,部分同学为了迎合用人单位标准,增加就业几率,在毕业推荐材料上弄虚作假,涂改学习成绩,编造职务,伪造各种证件等。随意变更、撕毁合同的情况或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的现象越来越多,看到有更好的单位的时候便在未解约的情况下又私自签约,只顾个人利益,完全没有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声誉。

三、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支持的自觉寻求

提升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很多,但本文的着力点在于把大学生作为诚信道德支持寻求的主体,在冯友兰先生道德思想的启示下,遵循“执事敬”的有效路径,以实现诚信道德的自律,塑造诚信人格,达到诚信的“慎独”境界。

1.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诚信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知存在着偏差。有些学生认为“诚信有时需要遵循,有时可以不去遵循;有些事情需要遵循,有些事情可以不遵循”。冯先生在“存诚敬”的思想中,强调“诚”是人的生活方法,诚信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人都应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而不是在某种社会生活的人的生活方法。冯先生的思想对于大学生认识“诚”是做人之本,常存对“诚”的敬畏之心,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一些学生认为,“诚信是一种不利己的行为,不诚信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理念偏差是对诚信价值的错误理解。实际上,诚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诚信具有内在的精神价值和外在的物质价值,它不仅是一种义务和要求,更是一种利己的最好方式。从精神价值上看,拥有诚信,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好的心境,反之,说谎、虚假、欺骗,则会使人的良心备受折磨。所以,诚信道德有利于大学生保持身心的健康。从物质价值看,诚信可成为个人持续获利的无形资本,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只要大学生拥有了诚信,就会赢得信任、赢得合作。

2.以“敬”的态度追求“诚”。冯先生“存诚敬”中的“敬”,讲的不仅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方法,更是追求“诚”的重要路径。“敬”的意思是专一,“主一只是心专一,不以他念乱之”。做一件事情应当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把它当作一件事去做,“做大事如此,做小事亦如此”。“敬”作为追求“诚”的方法,丰富了儒家的人生修养理论。冯先生自己正是遵循这种做事的宗旨,成为一代宗师的。大学生应该克服浮躁心理,在学习、生活、交往中力争做到“敬”,以实现“诚”,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拿到步入社会、立足社会的通行证,获取通过服务社会、服务群体,实现成功追求的金钥匙。

3.不断“内省”以实现“慎独”。“内省”和“慎独”是中国传统道德所提倡的修养方法。“内省”就是通过反省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自觉地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慎独”不仅是一种修养方法,而且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或独处,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环境、条件和可能的时候,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不道德的事情。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诚信道德素质,做到诚信自律,关键在于“内省”和“慎独”,在网络社会的交往中尤其重要。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现实交往中诚实、正直、公正,能遵守道德法规,不做坏事,但在网络虚拟的人际关系交往中,解除了现实社会的舆论、监督、评判的顾虑后,就暴露出虚假、欺诈、荒谬,甚至是无耻的一面,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长期被社会道德规范所抑制的“劣根性”。所以,大学生一定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学会自我负责。一方面,要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在网络社会,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道德需要,拥有一定的网络道德权利,这就必然地使每个人负有一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学会自我负责。在网络虚拟的人际关系交往中,大学生还应力争控制自我、超越自我,不断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其潜能,以形成主动“求诚向信”的内在要求,从而在网络社会中实现慎独。

4.遵循诚信道德准则,塑造理想道德人格。冯友兰先生特别强调“诚”的重要性,把“诚”看作理想人格的第一前提和“百行之源”。“诚”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没有了“诚”,就只剩下了“伪”,不讲诚实,就谈不上人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诚信是大学生实现成功追求和自身价值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大学生要塑造理想道德人格,就要自觉做到诚实正直、实事求是,说真话、办实事、信守诺言,以诚心来进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诚”的程度决定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大学生只有遵循诚信道德准则,塑造理想道德人格,才能立足于社会,实现成功追求,较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勇于实践,自我磨炼。冯先生在他的生活方法新论中提出,生活方法应该与眼前的事结合起来。冯先生所说的“与眼前的事结合起来”,实际上讲的就是要注重实践,亦即注重知行统一。知行统一,说的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不能只凭他说得怎么样,而要看他做得怎么样,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人格必须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高度统一。所以,大学生要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人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并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矫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习惯。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来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善念和恶念的抗争中磨炼自己,逐渐凝固业已形成的诚信品德。

(作者:曾黎南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南阳473061)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4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340.

[2]覃元.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伦理思考[J].科技信息,2008,(7).

[3]韩路.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李亚宁.网络社会青年学生主体性的弱化与提升[J].教育探索,2006,(10).

猜你喜欢
冯先生冯友兰诚信
President speech in foundation conference
十分钟的朋友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最好的尊重
我不想让你误会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晴空一声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