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冰雪风情游:不可抗拒的诱惑

2009-03-09 04:05毕亚丁
新疆人文地理 2009年1期
关键词:滑雪板滑雪冰雪

毕亚丁

一段小经历一条大信息引发的上万年追思

大概是十五年前吧,我带几位台湾客人到喀纳斯湖游览,途中在贾登峪吃午饭。健谈的小饭铺老板——一位壮壮实实的甘肃老汉,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说:“你们如果能冬天来,嘿嘿,用两瓶一般的白酒,就可以换半麻袋鱼!哎,你们要是会滑雪,可以跟上当地人到山谷里追马鹿。有政策,这里的人每年可以按规定的数,抓上几头马鹿圈养起来。那马鹿,一被赶到沟谷底雪窝里可就傻了——细长腿陷进深雪,它跑不动!而我们穿上滑雪板,在两三米深的雪地里,还可以跑得飞快……”

说实话,除了新鲜感,我当时并没太在意他的这一番话,但是过了若干年后,一个令世界震惊而令我振奋的消息传来——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的发祥地!却让我蓦然想起了彼时的那番交谈。

而遥遥一到三万年前,地球上的人类还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据说那时的阿尔泰山,有长达七八个月的冰雪覆盖期。居住在此的原始人类除了采集外,已开始了靠狩猎维持生计。那么,在马还没被驯化成家畜之前,猎手们如何能跑得比野兽还快些呢?即使马被驯化了,在冰天雪地里,猎手们又如何追得上野兽呢?于是,聪明的阿尔泰先民,就“急中生智”了……

其实,我们的老祖先,完全没有今天人类的潇洒、休闲,也没有多少闲情逸致玩耍、游乐。原始社会,人类的平均寿命很短,至多只有30岁上下。面对严酷的大自然,他们当年的一切行为,只有一个非常严肃的目的:生存。而滑雪,正是一种被逼出来的、效率更高的生存手段。

看看至少一万多年前生活在阿尔泰山里的原始人类们,是怎样娴熟地运用滑雪技巧,与野生动物搏斗,以相对丰厚的所得,度过漫长冬季:在阿勒泰市的汗德尕特乡,有一组一万多年前古人留下来的敦德布拉克石棚岩画。画面上,身手矫健的滑雪猎手,或正在向猎物围攻,或已同野牛、野鹿展开搏斗。色彩绚丽的画面在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场激烈的搏杀过后,人们就可以围着火堆,美美地填饱肚子啦!

早在隋唐时期,阿尔泰山地一带就有滑雪狩猎的部族。唐代将滑雪板称作“木马”、滑雪叫作“乘木马”。居住在阿尔泰山北的结骨(又译作“黠戛斯”:其后人即今天的柯尔克孜人)人、居住在贝加尔湖南的拔悉弥人,都是乘木马狩猎:“其国猎兽,皆乘木,升降山阴,追赴若飞”;“隋时闻焉,在北庭北海南,黠(结)骨南,依山散居,去敦煌九千里…”其人雄健,能射猎。田多雪,恒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其状似盾而头高,其下以马皮顺毛衣之,令毛着雪而滑,如着履屐,缚之足下,若下阪走过奔鹿,若平地履雪,即以木剌地而走,如船焉,上阪即手持之而登。”从这些人群聚落活动的地域来看,不难看出滑雪是与雪地狩猎经济相联系的。

而非常有趣的是,至今在阿勒泰当地,蒙古人、哈萨克人,依然保留着冬日以滑雪板代步的习惯。而更有趣的是,他们的滑雪板依旧是“土造的”、古老的,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毛滑雪板”。

阿勒泰古老的滑雪器具包括古老毛滑雪板及其配套的单木杆滑雪杖、普通棉鞋、替代固定器功能的皮条。这种滑雪板属于典型实用滑雪板,最适于在厚厚的“野雪”中走滑。

阿勒泰古老滑雪板没有固定器装置,滑雪时鞋是用皮条捆绑在雪板中部,皮条的宽度约为1至2厘米,厚约1厘米,如果皮条需要加长,用较细的皮条缝接。

古老滑雪杖为一根长实木细杆,长短、粗细相差很大,长度明显超过身高,约为2至23米,甚至更长些,直径约3至4厘米。

这是阿勒泰地区旅游局提供的资料。可以想象,这种仍在被当地人广泛使用的“毛滑雪板”,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木马”,简直就没有任何区别,堪称之为“活文物”。今天尚在使用的“毛滑雪板”,刚好成为阿尔泰山为人类滑雪发祥地之说的有力佐证。

一种新项目一段老话题引发的可持续遐想

说起来,新疆开发“冰雪风情游”,已经有10年历史了。与改革开放30年相比,10年不算长,冰雪活动,算得上是“新项目”。

如今,许许多多的新疆年轻人,一到冬季来临,可就“蠢蠢欲动”了。

“滑雪?够刺激,够味道,真过瘾!”

“不会滑,不好意思去设施齐全的滑雪场,只好就在附近一般的场子,随便玩玩。”

“乌鲁木齐近郊,已经有现代滑雪场啦!这些年来,咱们的冰雪运动发展还是挺快的……”

新疆四面环山,从理论上讲,何处都可滑雪。近年来,新疆许多地方都把开展冰雪活动,列入旅游项目。

横贯新疆的天山山脉有众多峡谷,春、夏、秋季,是避暑、观景的好去处。而冬天,白的冰雪,绿的松杉,牧村小屋、农家院落、雪野中徜徉的牛羊、冰河上汲水的姑娘……除了滑冰滑雪,这一幅幅冬景画面,多么恬静动人、撩人情思。

冬日,我曾游过伊犁河谷、奇台半截沟、赛里木湖等地。丽日下,我经常不由自主地吟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名句。

叩访少数民族人家,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情。哈萨克人待客礼节很有讲究,比如进门须分男左女右,因为在毡房里,左手边是男人活动的地界,而右边,则是女人操劳的区域。主宾,应该是年龄最长者或地位最高者,居中对门而坐;其他人,也须按年龄尊卑而坐。最靠右边的边座,是约定俗成的未婚女婿的席位。坐错了位置,你也许会成主人或了解此俗的同行者善意调侃的对象。

阿尔泰山间,冬季最好的代步工具,除了“毛滑雪板”外,就是雪橇、雪爬犁。每天何时可乘之进山、出行,当地哈萨克人、蒙古人自有经验也自有主张,而你必须严格遵行。那里的山间到处都是可出摄影大作的美景佳胜,穿得厚厚实实的游人,只管按快门出作品就是喽。特别是喀纳斯湖一带,更是冬季滑雪、摄影的天堂!游人还可以尝试一下古老的“木马”——“毛滑雪板”,每年冬季,这里都会举办以哈萨克人、蒙古人为主要选手的毛滑雪板比赛呢。

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市、天山天池,已经开展数年雪雕、冰雕活动了。新疆风格的冰雪艺术品,令外来旅游者大开眼界,游兴更浓。

天池,还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滑冰场,当年曾举办过多次全国性滑冰比赛。也就是说,滑冰、滑雪、赏冰雕,天池全兴盛。

帕米尔高原,我严冬季节去过多次。有趣的是,高原上平川基本无雪,而山上则冰雪凛然。游人们或徒步、或乘车、或骑马、或驾驼,兴由心生,高歌连连,怎一个“乐”字了得!夕阳西下时,晚霞映照,凛凛雪峰衬着蘑菇般的云头,云红、雪红、山红、岩红,而云、雪则红中透白;山、岩红中透黑、透紫、透黄……牦牛群、羊群、骏马、牧人,仿佛都沾染了氤氲灵气,也变得或红或紫、若仙若圣。而游人在姹紫嫣红之情境中,不觉迷醉,不觉癫狂,不觉忘乎所以,几不知自己身处“神界”,还是人间。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帕米尔高原南端,冬日几无严寒。石头城遗址高耸,在默默向来访游人诉说着当年玄奘法师、马可波罗的故事。城下河流,冬日再冷,竟然永不结冰。据化验,这是世界

上水质最优的河流,超过了曾雄踞世界第一的法国水质,属于“高锶水”,所以不易结冻,而饮之对人体大有裨益。

好客、善良的高原塔吉克人、柯尔克孜人,古朴的高原礼俗风情、独特的“库麦西铛”、“玉谷茹波洛”等风味美食,曾令我兴奋到家而恋恋不忍离去……

假如我们此行不再想进入雪山深处,那么,南疆绿洲也是冬游不错的选择。那些故城、古墓、千佛洞、清真寺,依旧随时可进;神秘峡谷、奇特山峰、古老胡杨、别样村舍,各具一番风姿。别愁吃不上瓜果一你知道吗?维吾尔乡亲们贮藏鲜果,可是自有妙招的。把瓜果、葡萄吊在半空的窖中,聪明的维吾尔人是这样保存鲜果的:放一碗水在其中,看上去结冰了,就赶几只羊进棚来,感觉温度高了,减掉两只;如温度不够,再加几只。这样,甘甜的瓜果,可以一直吃到来年5月,大体上就连接不断地有鲜果喽。

到维吾尔人家做客,各地礼俗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特点。比如在喀什,沿客厅四周铺着地毯、坐垫,正中间铺着“饭单子”;在阿克苏,客人依然盘腿席地而坐,而客厅中间则摆着一张长方矮桌子。“饭单子”或矮方桌上面,都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美食,而好客的女主人还不停地在厨房展示手艺,看那架式,不把客人肚子吃“爆”,她是绝不善罢甘休的。

“上座”在哪里?喀什的上座是离门最近的边座,方便贵客出入;而阿克苏,则在正对着门的方桌中间位置,与汉地习俗相仿。

不要以为新疆美食就是拉条子、抓饭、烤羊肉串,其实农家的“尧普丹”、“亚玛什”、“恰玛古曲曲”……清淡可口,会让人既“休整”了胃口,又尝到了美味。

冬季,又正是户外运动、特种旅游爱好者大显身手之时。罗布荒原、塔克拉玛干、库木塔格沙漠、阿尔金山……到处都有勇敢者的足迹。我认识的多位考古、地质、生态工作者,年纪已是六七十岁,仍然活跃在这些不毛之地、无人之野。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之时,就有70岁的著名地质学家夏训诚教授及其他学科的专家、教授们,正在罗布荒原考察途中……

冬季到新疆穿什么?现在时尚的正牌带厚抓绒衣的冲锋衣加羊毛衫就已大体够用。滑雪套装加羊毛衫,一般情况下也可御寒。当然,厚一些的羽绒服就更可靠。因为近年来,比如乌鲁木齐一带,白天最低气温,也就零下十几摄氏度左右。而山间滑雪场,大都处在“逆温层”——比市区还温暖。如果参加特种旅游活动在野外露营,帐篷、睡袋则必须可抵御零下20摄氏度以下严寒。选对了旅行社,就可以由旅行社提供合适的野营装备,可口餐饮,而尽可能在恶劣的环境下,享受舒适的服务,度过舒适的时光。

那么,新疆还有哪些民俗,可以直接结合到冰雪游之中呢?太多太多了,这里仅举几例。

维吾尔族人每年有一个不定期的“初雪节”——下第一场雪时才过,饶有意趣,可移花接木,为“冰雪风情游”所用。

哈萨克人、蒙古人、柯尔克孜人、塔吉克人……过冬服饰、餐饮、住房及冬日活动,包括一些民俗体育活动,引人入胜,可以搬来、“拿来”,融入“冰雪风情游”之中。比如,柯尔克孜人的白毡帽,其防风雪、御严寒的功能有哪些?塔吉克人的羊皮大氅,是如何有效保暖的?哈萨克人为什么一到十一、十二月,就要熏制马肠子、马肉,除了美味可口之外,其饮食这一习惯的科学性是哪些?

而这一切,又都是已经开发成旅游工艺品或旅游美食的了。

本文一开头提到的那位甘肃老汉的一席话,曾引起我的深思。我想如果阿勒泰人想做的话,把自古有之的雪地追马鹿而活擒之,完全可以开发成旅游项目。至少,可以用家畜当做“替身演员”,比如用一只羊。让会滑雪的客人去“猎获”之,亲身体验1万多年前这里的先民是怎样狩猎的。这是不是一件富有情趣的活动呢?

还有,在一些开展冰雪运动的基地,选择一些合适的少数民族人家,或“移”来一些少数民族人家,开办“家庭旅馆”,接纳外来旅游者入住,除冰雪游外,吃人家饭,干人家活,睡人家炕,方便这些外来者深入了解新疆民俗风情……

要知道,只有新疆,才拿得出他处所无的西域多民族风情“绝活儿”;而这些风情“绝活儿”,终究会使得新疆的冬季旅游更加丰富多彩,而傲立于全国冬季旅游之巅。

新疆的冰雪风情游,对游人来说,是否有了不可抗拒的诱惑呢?

猜你喜欢
滑雪板滑雪冰雪
It’s Snow Time!
冬来啦,滑雪去
与众不同的滑雪板,让您在冰雪世界畅游
Wheelblades,夹在轮椅上的滑雪板
雪娃
小熊滑雪记
菜鸟入门ABC滑雪基础入门
冰雪幽默来袭
滑雪秘籍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