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场
“我没钱交学费,也不想贷款。”每年开学,这样两手一摊的“贫困学生”让高校头疼不已。日前,《南京日报》记者从部分驻宁高校了解到,尽管助学贷款机制已经非常完善,但不交学费的学生还占相当的比例。不少高校每年为追缴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的学费动足了脑筋,但收效不大。据了解,恶意欠费成了在不少高校间传播的“流行病”。
当今加入到“讨薪”行列的不仅有农民工,还有大学校方。大学教育不是国家义务教育,每位大学生均有义务缴纳学费,但是国家政策也强调不能因为学生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让学生辍学。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各高校大学生欠缴学费情况严重。笔者以为,除了因家庭贫困而欠费的学生情况比较无奈,新出现的“有钱不交学费”现象,却是当今社会普遍失去信用的不良风气在大学校园内的体现。
如今家庭贫困证明很容易开出,这就给学生恶意欠费提供了机会。有人观察到,欠费现象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规律。大一时,除了家庭真正贫困的学生,其他同学基本上能够全额交清学费。到了大二以后,学费拖欠情况就开始严重,有些同学家里为其准备了足够的学费,学生却将钱挪为他用。学校为贫困大学生实施了奖、贷、助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是面对众多开具了各类证明的“贫困生”,学校也无能为力。不少学校曾经对部分交不起学费的学生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有的人手机、数码相机三天两头就换,衣服全是名牌,谈恋爱、逛街时出手也非常大方,一点看不出“贫困”的样子。
博弈论认为,在存在利益冲突的竞争及斗争中,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某个参与者的抉择,而且也依赖于竞争对手或其他参与者的抉择。学生恶意欠缴学费,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不讲诚信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在学生当中逐渐形成不讲诚信的风气。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学费的收缴情况可以看出诚信教育的效果,以及资助工作的实效性。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教师,对学生资助工作和学费收缴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了资助就完成了任务,而缺乏对资助实效性的考虑,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教育。教育不到位,讲诚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益处,不讲诚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致使许多学生的缴费意识很差。在欠费学生中,谁是真正的贫困生,谁有钱故意不交,校方如能下大力气做好区分工作,然后区别对待,让真正的贫困生不受牵连,才能体现学校对学生的真诚。
恶意欠费,主要还是学生缺失诚信引起的,应加强对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把诚信教育列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诚信教育纳入到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度,约束学生的违约失信行为。与此同时,还应该通过与外界社会加强联系,与外界社会共同建立诚信信息体系,对学生不诚信的行为进行约束。
需要指出的是,正人必先正己,在催缴学费时,学校也要遵守法律法规,要照章办事。笔者以为,学校在清理学生欠费时,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既要保护贫困生受教育的权利,又要打击假贫困生的恶意欠费行为,避免出现对欠费学生收取滞纳金、扣发毕业证书、不准参加考试等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