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近来号称“史诗电影”的《孔子》和中英合拍片《杨贵妃》因为选角问题闹得沸沸扬扬,据圈内人称,周润发可能被选为扮演孔子,而《杨贵妃》一片中或许会出现中日混血影星金城武扮演的李白,甚至美国人莱昂纳多扮演的唐明皇和英国人温斯莱特扮演的杨贵妃等。
孔子号称万世师表,其形象在中国民间已成定式,善演枭雄、豪杰或黑老大一类角色的发哥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尚难预料;而金城武版李白或温斯莱特版杨贵妃的“轰动效果”,看看《赤壁》中那个金城武版诸葛亮,就能心知肚明了。所以正常国人对此表示异议本是意料之中的。不过一些朋友将之提升到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层面,笔者倒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
不论这些影片打着怎样“正剧”、“史诗片”的招牌,它们的实质都是明摆着的———商业片。制片人、投资人的目的不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阐发中国传统思想,而仅仅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于他们而言,周润发像不像孔子,或温斯莱特像不像杨贵妃都不重要,周版孔子、温版杨贵妃能否产生票房噱头,带来滚滚收益才是他们最关心的。用历史、传统的标尺去要求他们,就算这些人迫于舆论作低调状,心中也是决计不听的———我玩我的票,何预卿事!
对于他们,与其徒然怄气,还不如另辟蹊径:你不就是要票房么,那么我们就用票房告诉你,这样的孔子或杨贵妃,我们不认同、不接受,惟如此,那些傲慢高呼“就这么定了,没得改”的投资人、制片人才能听得进。毕竟类似《埃及艳后》弄垮20世纪福克斯这样的惨剧,是任何投资者和制片人都不愿经历的噩梦。
不仅如此,大家还应想到,正因为这些“史诗”、“正剧”实则不过是涂上一层历史金漆的商业大片,在运筹、拍摄、上市的每一阶段,制片人和投资者必然会绞尽脑汁,营造出一个又一个足以激起舆论波澜、吸引眼球和口水的话题。其实想开了,不就是商业片么?制片人爱让谁演李白、杨贵妃就让谁演,哪怕小沈阳演唐明皇、芙蓉姐姐演南子,那也是赔投资人的钱,丢制片人的脸,又何能损李白、杨贵妃形象之万一?
当然,也该奉劝那些制片人、投资人一句:钱是你们的,拍片的自由也是你们的,你们爱怎样演绎都是自己的事,但拜托别整天把经典、史诗之类挂嘴边。经典、史诗不是自封的,而只能是观众和时间授予的。你们可以选择不尊重观众,不尊重历史,但倘果真如此,就别指望观众和历史尊重你们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