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生产中心地带的东莞,新世纪酒店的宴会厅中正在举行一次紧急会议,宴会厅墙壁上的金粉已经开始脱落,昔日的辉煌似乎正在衰败。
这个气氛似乎暗合了东莞工业支持会此次紧急会议的主题。那就是讨论如何渡过这场对中国出口业打击如此巨大的金融风暴。
由于西方市场对他们廉价、大规模生产的货物的需求量几乎一夜之间枯竭,过去半年内收入下跌40%。每念及此,房间内与会者毫无例外都是脸色灰白,额头上渗着汗珠。
东莞某插座厂的经理弗兰克·陈说:“我们预计,需求要到2010年第二季度才会回升。现在是考虑如何渡过难关的时候了。”
他的经历不过是东莞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员都非常熟悉的事实。不到一年前,他们还能凭借那些小电子产品横扫世界,现在却发现面临一场优胜劣汰的考验。过去一年东莞有上万家企业倒闭。
东莞一向是个快节奏的地方。即便在出口兴旺的时候。工厂倒闭也是经济循环的一部分。一些企业开始兴旺发达,随后遇到竞争对手,被挤出市场,被迫关门。这里是企业诞生、死亡、再重生的地方。这个过程有时只用几个月。
但现在,要想重新站起来并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作为东莞发展生力军的外来打工者,日子更为艰难。由于企业都在压缩开支,工作机会变得稀少,工资也日益下降。
35岁的龙建平来自湖北省,在东莞打工13年来,他每年只有3周时间能回乡探望两个孩子。现在,这种机会几乎不可能了。
“我在考虑去越南打工。”在招工摊位间辗转的间歇,龙建平坐在东莞劳务交流中心前的台阶上说。“工资会高一些,可我不想在外国生活。但除此之外,我没璃其他选择了。”
尽管出口下滑,但东莞走马灯式的循环还在继续,新的企业在不断开张。因为西方公司的存货基本售罄,已经开始重新采购。不过企业主们表示,过去的火爆景象难以再现,因为原材料价格今年已经开始上涨。
本·施瓦尔是一名美国人,他在东莞有一家照明设备厂,同时负责为外国公司向30多家东莞企业采购产品。他说:“在这种时候要生存只有两个途径。要不削减开支。要不开发新产品。”
“我们已经参加了一个美国研发团队的项目,目前正准备开始制造高端的发光二极管。我们希望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渡过经济难关。”
保罗·林是一家麦克风生产厂的经理。他说他的公司正在采取这些措施,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将雇员从1800人减少到1200人。
另一条出路是把目光投向国内市场,面向国内是一个有些冒险的战略,却有长远发展的前景,因为中国正在从出口型经济转向扩大内需,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需要质量高的产品。
弗兰克·耶格是一名来自德国的工厂主,他在东莞的工厂生产返销海外的电脑线。现在他已经决定冒一次险,向中国市场推出产品,而且已经雇用了一名当地的销售经理。
由于去年底以来订单急剧萎缩,耶格个人损失约为50万美元,其雇员也从最多时的1200人砍到210人。
但他说,金融危机的打击,加之中国2008年出台的劳动法使劳动力成本上升了15%,而需求却在剧减。这些让他开始重新思考如何采取更好的经营方式。
他认为,从长远来看,这次危机也许对他和东莞来说都有好处。危机将把那些投机者和不专业的企业淘汰掉,让那些优秀的企业继续发展。
弗兰克·耶格说:“我对未来基本持乐观态度。我的企业就是个例子,好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推销,靠口碑就行。现在可以看出,好的年景把每个人都惯坏了,让人沾沾自喜。”
他说:“我一直说要面向中国国内市场,但一直也没有做。现在我开始推行节能政策,而且开足马力,以最低成本生产好的产品,我们以前从不需要这样,现在则必须这样做。”
他说:“在危机结束后,我们也许能够销售价格更低的产品,获取更多利润。对那些渡过难关的企业来说,这个市场更广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