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思想与研究性教学

2009-03-03 10:01徐元玉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建构师生

王 林 徐元玉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一直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响应,近几年来更是激起了当代学者的研究兴趣,启发了一系列的理论建构。

按照维果茨基的解释,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发展区揭示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它突出了教学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彰显了教育教学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区别对待原则,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展开教学活动;明确了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启发了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成果与潜能的动态评价。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对教学、学习和发展之间关系的见解深刻,它对当前“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建构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1最近发展区思想对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意义

1.1教学、学习、发展——研究性教学三位一体融合的空间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手段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性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研究性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这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三位一体关系,

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这一关系与过程被清晰地融入一个积极互动与合作的空间(见图1)。

在图1所示的空间内,研究性教学才能有效、动态地开展:教师研究性的教学与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有机融合,“学习共同体”不断得到进步与发展。反之,游离了这一空间,教学活动的双方将失去共有的研究基础,教师的帮助、教育与引导将不能得到应有的回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与效率将受到损伤,学生的发展将失去动力,教学、学习与发展间应有的三位一体功能便不能得到体现。

1.2个体、小组、班级——多样性的群体组成多层次的最近发展区

近些年,随着建构主义知识观与认识论的兴起,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与技能的主动建构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原则。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建构意味着教学过程必须在课程内容、方法与人之间形成一种整体的意义关联。这种关联如何达到最优化?多层次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多层次的有机空间。

1.2.1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

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个体“最近发展区”的意义在于:在“该学生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这一空间内,教学不应再是教师面对知识的独白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创创;教师不再仅仅“教教材”,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究“他正在经验的一切”;而学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以不断质疑、不断探索和不断表达与展示个人见解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有效地建构知识、技能,使自己得到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认同学生发展的多元性差异,使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利用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是促进每一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

1.2.2学生群体的“最近发展区”。

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之间的有意义关联不仅通过教师建构在与每一学生的个体之间,在更多的情况下,还建构在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班级之间。研究性教学中,单个学生与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合作发展成一个学习的集体——学习共同体。在共同的活动中,其成员确立共同的目标,共同思考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与方法,共同体中存在着交叉重叠的最近发展区,每位学生以不同的速率、沿着不同的途径前进,彼此的最近发展区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的区域,成为学习小组或学生班级整体的最近发展区。

“小组或班级最近发展区”扩大了原有学生个体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教和学之间形成了更为广阔的有机合作空间,大大增加了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师生对教与学内容及方法的选择性与合作性。

2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水平展开研究性教学

师生合作式学习与研究首先应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选择贴切的教学内容和适宜的教学方法。

2.1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提供选择性的学习内容与方法

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使命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和探究知识、技能,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每一个学生不仅日复一日地创造着其个人知识,而且与同伴一起创造着青年文化。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心灵与其置身于其中的文化世界的交互作用以及学生心灵的自我反思,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将文化、知识和技能介绍给学生,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层面上,向学生提供可选择性的学习内容。这种可选择性一方面体现在能满足处于不同发展区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每一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展开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研究;另一方面也能体现按学科内容结构循序渐进逐步展开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

最近发展区思想不仅要求我们向学生提供选择性的学习内容,还要求我们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向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可选择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可选择的学习方法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所有的学习方法均处于“班级最近发展区”内。②每一学生或小组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或“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或研究方法。③有利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与研究。

2.2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展开合作式学习与研究

研究性教学的另一重要使命是引导学生展开与教师及其他同学间的合作式学习与研究。

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建立合作式学习小组。

适切的教学理论不仅必须提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体过程,而且必须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了学生的学习应在与同伴、教师及周围环境中的互动中展开,因此,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①将学生集体中的性格内向与外向的同学相互组合,以利于合作学习氛围的形成。②将处于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同学相互组合,利用同学间的发展差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③合理安排合作小组的男、女生比例,利用男女同学各自的性别优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其次,创设教育交往氛围,建立互动机制。

不同于传统教学单向的“师传生受”,研究性教学以师生间、生生间展开多元的教育交往为主要特征。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育交往是教与学主体间的相互关心、关爱与给予。教育交往的过程是一种对话,是两个以上主体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同时,更要建立在一种共有的交往基础上,这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在这一基础上,师生才能“共同建构对教学客体的理解”;教育交往还是一种共享,教师与学生在合作式学习中获得的可能不是一个答案,而是多个答案,师生在交往中共享这些成果,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创设教育交往的氛围,要具有主体意识,因为无论教师与学生,每个人都是主体;要具有民主意识,这既包含教育主体间的相互尊重,而且包含各种课程与教学资源在各主体之间的平等享用;要具有宽容意识,宽容才能共生与共存;要创设教育交往的公共领域:在小组“最近发展区”内表达各自的意见,理性地进行对话、协商,讨论合作学习的共同课题。

第三,引导合作式学习过程,争取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1)师生合作建立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目标,是一堂课教学活动的主线,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首先,教师应依据个合作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小组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应达到的共同目标。在此基础上,再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知识、技能的现有水平和学习与合作能力,对每个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建议。建立学习目标应抓住以下要点:①学习目标应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体现,如:了解或掌握某项知识点或技能。②小组共同目标和学生个人目标要明确,其细化成的小组共同任务与个体独特任务均处于小组的最近发展区内。③师生合作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应通过协商与交流对学习目标达成共识。

(2)生生合作,展开学习研究。

此阶段是合作式学习的关键阶段。首先,应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自主学习和探究,因为独立思考是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合作学习便不可能。其次,应依据小组共同任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要求小组各成员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通过合作共同提高。

(3)组间合作,展示与交流。

组间的展示与交流是全班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是合作式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中,随着交流信息量的增加,教师应运用“班级最近发展区”的空间意识组织、把握交流活动,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对发散性较强、具典型意义的知识点,更需要在全班交流。

(4)师生交流,反馈与评价。

合作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反馈与评价,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①通过总结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提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在扩大学生个体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扩大“班级最近发展区”。②通过积极性评价,激励学习过程中学生间交流互动、团结协作、完成集体任务的合作事例,使学生体验成功,强化合作意识。③通过鼓励与引导,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研究性建构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麻辣师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