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计算机化

2009-03-02 06:04彭红利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题型交际考试

彭红利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取得了突破。而现有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不能适应教改的发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本文从语言测试的发展过程和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的优势两方面探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英语四、六级考试语言测试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039—03

1引言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在2004年特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明确提出了标准和要求。尤其强调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此目标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已从知识传授转移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上。

此《课程要求》一出,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响应,积极行动,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积极探索。许多有条件的高校均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

随着计算机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现有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形式已无法有效地反映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无法达到测试服务于教学的目的。尤其是很多高校将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生毕业挂钩,与教师队伍考评挂钩,客观上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应试教育。阻碍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向前发展。许多有识之士认为目前的外语考试制度和考试方式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指出“改革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方式。是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韩宝成,2002:410)。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而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则为我们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代表了未来语言测试发展的方向。

2语言测试发展回顾

现代语言测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语言观的问题。语言观和语言能力观决定着语言测试的内容、方法和题型。外语测试的发展过程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但是,“从时间上看,外语测试流派往往迟于相应的语言学和教学法流派的形成。这反映了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何高大,2001:38)。按照时间顺序,外语测试理论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

在科学前语言测试时期,语言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尚未形成指导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系统理论。因此,这一时期的语言教学和测试没有科学依据,一切全凭教师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进行。语言测试完全是知识性的,测试方式通常采用短文写作一翻译法。试题的信度、效度也无从顾及。

20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套复杂的符号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分解成语音、词汇、语法。因此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也被分解成听、说、读、写的技能,人们运用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的能力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同一时期,心理测量学理论对语言测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强调测试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因此具有评分客观、覆盖面广等特点的多项选择题就成了这一时期语言测试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题型,这是测试科学化的开端。

到了60年代,乔姆斯基(1965)关于“语言能力”的提出及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的产生,给语言学界带来了很大影响,扩大了人们对语言能力的认识。语言学家不仅认识到使用语言时考虑语境的重要性,同时还认识到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就是从这一时期起。语言测试界开始重视综合测试法。

综合测试主张通过一次测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总体语言水平,同时,还考虑到了语境的重要性。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语言学一社会语言学时期。综合测试的代表题型有完形填空(cloze)和听写。研究表明学生在完形填空中的表现与其听、说、写的语言能力高度相关。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只能用来测试学生听力的听写,也可以很好地测量学生的总体语言能力(Heaton,2000)。然而,综合测试法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做到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虽然完形填空可以采用客观题型。“但采用客观题形式后所考核的仍然只是领会能力,对考核综合语言能力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杨惠中,1999:20)。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交际语言测试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交际能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海姆斯(1972)提出的。在进一步发展了乔姆斯基有关“语言能力”概念的基础上。他提出语言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语境和社会目的。所以学习语言不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还必须掌握在具体语境中使用语言的社会规则。他把交际能力归纳为四个方面:语法性、可行性、合适性和现实性。Canale和Swain(1980)提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四种能力: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交际策略能力。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对于八十年代的外语教学界和测试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进入90年代,Bachman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既: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心理生理机制。Bachman的理论对于90年代有关交际能力测试方面的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实,无论交际能力的模式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即仅仅掌握语言形式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既然如此,交际测试强调的就是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和交际性,而非某个语言技能或某个语言点的掌握情况。即“语言测试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采用真实材料来进行,观察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并以此来判断学生的语言水平”(杨惠中,1999:20)。岂今为止,交际语言观最深刻地反映了语言教学的本质,因此交际测试也日益受到普遍关注。但是“交际测试在实践上还没有跟上教学的步伐,它依然是交际语言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李桔元,2001:68)。尽管如此,交际语言测试代表了未来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

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1987年开考至今,已历经20载。不可否认,它对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作为一个教学考试,大学英语考试本应考核《课程要求》中规定的“交际语言能力”,却无法做到。其效度受到广泛质疑。韩宝成提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开考以来,“考试形式虽有所变化,但本质上走的还是一条结构主义的老路子……其特点是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忽视语

言能力的实际运用,不符合现代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2002:410),存在着“为求信度牺牲效度”的问题(韩宝成,2004)。李炯英(2002)指出,四级测试把语言能力看成可分解的离散系统,失去语言的本质,因而构卷效度不高。如果一门考试失去了效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造成的客观现实是许多已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却听不懂,说不了,写不得。据调查80%的教师不认为四、六级考试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水平,64%的学生亦有同感(韩宝成,2004)。大学英语考试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外语考试。如果不与时俱进,不作本质上的改进,这样的测试系统必将成为一种陈腐的机制而误人子弟(肖云南,罗晓英,2002)。

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是相互作用的。测试即服务教学又影响教学,并对教学产生反拨作用。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测试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反之则会带来负面影响。现存的大学英语考试不但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

大学英语考试造成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围绕着大学英语考试这根指挥棒。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一些学校不顾《课程要求》,完全根据四、六级考试要求调整课程设置。缩短正常课时,搞考前强化训练,大办四、六级考试辅导班。尤其是考前,正常的教学完全停滞,全力以赴大做模拟题。据韩宝成等人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试教学非常严重”(2004:19)。这样的教学是无法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此外,口语考试不是大学英语考试的必考项目。只有少数四、六级考试成绩良好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这样的规定注定了口语教学的边缘性。造成毕业生口语能力低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正是认识到四、六级测试中存在的缺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也在积极探索改革四、六级测试。首先,在考试题型上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取消了重知识、轻技能的词汇和语法的专项考试。新增加了听力和阅读测试中的主观性题型。这些新题型更注重考察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尤其是把“交际语言能力”作为四、六级考试测量的重心。改革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采用新的计分体制和分数报道方式。自2005年6月起,四、六级考试的分数在经过加权、等值、常模转换等数据处理后,报道的总分满分为710分,各单项分之和等于总分,同时公布各单项成绩的计分比例和满分分值。四、六级考试对于改革计分体制的做法,正是交际测试的惯例。交际测试不仅给出一个总的分数,往往还给出各单项技能的成绩。这样做,即有利于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真正体现《课程要求》的规定,即各校无论采用何种考试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实用型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经过一番大幅度的改革,“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语言能力结构模型中,分立语言测试、综合语言测试以及交际语言测试各占一定比例”(朱正才,杨惠中,2001:13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六级测试由最初的“重视知识转向重视技能,再转向重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韩宝成,2000:50),这一转变过程与语言测试发展史相一致。由此可见,一旦条件成熟。交际语言测试将成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主要考试方式

3计算机自适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Computer—adaptive Language Testing,简称CALT)是网络计算机技术和教育测量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其独有的优势,正逐步渗透到各类外语测试中,引领着外语测试发展的新方向。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托福考试(TOEFL)。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作为大规模考试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必将受到CALT的影响。

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是个性化的考试。因此也被称为“量体裁衣”式测试,这是它与传统的纸笔考试最大的区别。传统考试中。每个考生不论其能力高低,都必须做同一套试题。而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的难易程度不是事先定好的,而是计算机根据每个考生的能力,随时在线调整,生成不同的试题,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精确地测试出每个考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为每个考生“量身定做”考题。

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兼具计算机和自适应测试所具有的优势,因此,较之传统的纸笔测试,CALT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1适应性

这是CALT最大的特点。它根据测试对象的能力水平,随时在线调整试题难易度,有针对性地施加测试题目,避免考生回答太难或太易的问题,真实地反映考生的语言能力水平。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计算机随时调整题项,适应考生的语言水平。

3.2科学性和准确性

衡量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科学性在于其信度和效度。CALT由于测验的信息量大,而且可大量采用主观性题型,因而有较高的效度。CALT的信度也较高,主要因为CALT强调测试的个性化,测试项目和速度可以根据每位考生的能力加以调整,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测算出考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其次,先进的电子评分系统(e—rater)将取代人工阅卷,避免因人而异产生的误差。计算机阅卷准确、迅捷、可靠。测试整个过程由电脑自行进行,排除了人为因素,因此测试成绩公开、公正、公平。

3.3反馈及时性

由于测试是在计算机终端上进行,所以,考试一结束,考生便立即得到自己的分数以及测试的一些统计数据,有利于其以后有针对性地学习。此外,考试结果也会立即反馈给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作为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3.4安全性

由于是无纸化测试,保密性较高,不用再担心试卷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或提前泄题等问题的发生。另外,由于每个考生所回答的题项都是根据其能力水平挑选出来的,所以几乎每位考生的考题都不一样。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杜绝作弊和抄袭情况。

3.5存储性

CALT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存储性能。把每一位考生的历次成绩及相关统计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中,这样考生可以对成绩进行纵向对比。(Henning,2001)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计算机能收集和储存有关考生的个人详细信息和答题的各种信息,如答题时间、答题策略、是否略过未做某些题项、使用求助信细的次数等。这样拓展了研究和评估的能力,成绩报告也会更加详尽。

3.6创新性

多媒体技术在CALT中的应用,如色彩丰富的表格、图形、动画甚至电影剪辑,会使得考试的情景更加真实。同时也为开发新题型创造了条件。例如,文章复原法(storyboard)(孔文,李清华,2002)、选择配对、填空填图、改错、排序等都是可供选用的题型,甚至需要综合评判的人工智能型作文自动阅卷、采用语音识别技术的口语能力自动判分等都有可能实现(朱正才,杨惠中,2001:138)。

以往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交际语言测试虽然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却一直无法充分付诸实践。虽然近年来,在交际语言能力测试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在向主观性题型倾重,如新开发了听力测验中的复合式听写、阅读理解测验中的简答题等,但还远未达到交际语言测试的要求,不能真实地反映考生的英语交际水平和应用能力。如果将CALT引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可以突破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创设更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以更丰富生动的语言材料和题型来考核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CALT为交际语言测试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平台。自90年代以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一直都在致力于研究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已完成“计算机化的大学英语自适应考试(CET—CAT)”的理论研究,并已启动实用系统的开发工作。目前,基于项目反映理论的试题库正在建设与完善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自适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会成为现实。

4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学生人数多,覆盖面广,影响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意义重大。作为反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定要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才能真正反映出教学改革的利弊得失。其次,每年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就达数百万人次,如何利用现代化测试手段和技术,解决大规模语言测试所带来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虽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但它的准确性、安全性、高效性和节时性等优势使其代表了大规模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

猜你喜欢
题型交际考试
情景交际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