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慧 叶 飞
WebQuest是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推理、判断、综合等,从而解决一个或一组具体问题。WebQuest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WebQuest由6个模块组成:情境、任务、资源、过程、评价和总结。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而学生要面对教师提出的任务,依据教师的指导和所提供的资源,自己或小组协作进行探究来解决问题。因此,WebQuest的教学设计更侧重于学生对信息的使用,主要用来支持学生分析、综合和评价信息。
教学例析——《装饰小报》
《装饰小报》是一节复习总结课,要求在Word中运用各种图文混排的方法设计一份小报,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知识。笔者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WebQuest的教学模式,将Word图文混排的知识运用到“家乡的介绍和宣传”的主题中,要求学生围绕该主题展开讨论,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进行小报的设计和制作。
1.情境
在该模块中,呈现教学信息的方式避开了传统的说明书式文字,而是在导入部分加入多重感官元素,如利用优美的音乐和丰富的视觉冲击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主动、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WebQuest网页的第一个页面(即情境页面)上,首先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关于“我的家乡——黄冈”的视频,简要地介绍了家乡的历史、发展、建设、民风民情等内容。紧接着,提出学习主题:“我们的家乡是一块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风水宝地,是一个将星闪耀、民风淳朴的革命老区。你希望将这个美丽的地方介绍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她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份以‘家乡为主题的小报,介绍家乡、宣传家乡的美吧。”随后,我们通过一个电子相册来展示几份有代表性的小报,给学生起到提示和启发的作用。
2.任务
在大多数的WebQuest中,学生最终的作品形式往往是以文字描述性为主的演示文稿或口头报告。而在这一课题的任务布置上,我们将任务多元化,包括调查、摄影、写作、排版设计和口头表述等,通过多样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的才能和兴趣之间建立起关键联系,调动学生强项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1)分组:全班学生每5人为一组,大家互相合作、交流,直到任务的完成。
(2)细化主题:关于“家乡”主题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宽广,我们可以将主题进一步细化,缩小范围,拟定子题,如家乡文化、家乡教育、家乡旅游、家乡民俗、家乡名人和家乡特产等。细化后的子题显示在“任务”页面上,供各组学生交流讨论,从中选取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学习,也可自己重拟其他关于“家乡”的题目。
(3)分配任务:各组经过讨论确定好主题后,围绕该主题分配任务。每组5名学生,一名负责收集文字材料,一名负责收集图片材料,一名负责材料的分析和组织,一名负责图文排版,一名负责作品完成后的介绍和交流。除了通过网络获取相关材料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参与调查,对调查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分析、再组织,要求学生亲自参与相关主题图片的拍摄,并对图片进行诠释和说明。这样一来,将相关材料的组织、写作、排版设计和口头表述等多重任务巧妙贯穿于主题探究的始终,学生根据自身的强项选择合适的任务。这将使该WebQuest主题的实施显得更加生动、更有意义、更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
3.资源
(1)搜索引擎(略)。
(2)利用黄冈热线等相关网站,帮助学生从中找到关于某一主题的信息。
4.过程
先浏览资源网站中有关本主题的信息,收集有价值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在浏览网站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记下已浏览过的网站地址,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找到相应网站继续研究。同时,围绕小组确定的主题,进行校外调查分析、拍摄图片。接下来,各小组一起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讨论,选取合适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开始小报的制作。制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进行合适的图文排版和装饰,力求图片丰富、布局合理、版面优美。
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将每一阶段的成果上传至教师提供的讨论区,还可以发布疑难问题,请求其他学生和教师的帮助,不至于形成问题的沉淀。
各组选一名学生向全班介绍所设计小报的主题、内容以及版面设计特点等。
5.评价
学生完成小报的制作后,每个小组对作品进行演示和设计说明,并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小组互评。通过对优秀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借鉴,进一步促进、激励学生的学习。
6.总结
通过该WebQuest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熟练使用Word进行图文混排,熟练掌握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边框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排版。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如何互相帮助和合作,学会了如何通过寻找信息、处理信息来表达主题,制作出一个个优秀的作品。
教学反思:如何有效探究
基于WebQuest的教学设计,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不断应用新的技术,变更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这无疑是WebQuest作为一种网络教学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和其他的网络教学方式一样,它还处于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
WebQuest教学模式只是目前大班教学环境下指导性探究活动的一个方向,或者说是对大班教学后效果的检验、遗漏问题的补充。它最适用的是那些不需要得到统一确定性结论的、并且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比如,在一章节或一单元的内容完成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教学进行检验和巩固。
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下,问题的创设是最关键的一环。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还要适合学习对象,与其认知水平相符合且能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很快地、自觉地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与思考中。同时,设置多元化的学习任务,对发展学生个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前面已谈到,WebQuest最适用于那些不需要得到确定性结论内容的教学。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资源时,要注意从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选取合适的资源,才能实现更为有效的探究。
今后,WebQuest若能借助相关的教学管理平台对教学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组织和管理,实现发布教学通知、上传教学课件、进行网上测验、网上提交作业等功能,将更加有利于网络主题探究学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梁文鑫.WebQuest——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J].中小学电教,2004,(11).
[2]蔡少莲.WebQuest在网络教学中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5,(6).
[3]田凌.多元智能理论对WebQuest设计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5).
[4]郑晓鸥.基于WebQuest的高中英语主题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3).
(作者单位: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