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语言与非语言障碍浅析

2009-03-02 02:43
关键词:语言障碍听力英语

刘 慧

摘 要:语言学习过程包括语言的输入和语言的输出。输入以听为首,输出以说为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强化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从听说的认知基础入手,分析英语学习中的听力障碍,可知其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大类。语言障碍有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欠缺;非语言障碍方面有知识面、语言背景知识以及心理、记忆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听力;语言障碍;非语言障碍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1-0032-03

听是领悟语言的复杂活动,是强调听者通过听觉分辨语音、领悟语义、理解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过程,要求记住听到的内容并将其放在直接的和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因此,说听力理解是语言知识和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

而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无法使语言知识与心理活动很好地协调,因而无法达到“听”与“理解”的完善结合,从而对所听内容不能准确而完整地理解,造成障碍,引起失误。

妨碍听力理解有诸多因素,我们不妨将其概括为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下面就对这些障碍因素略作分析,并就听力学习和应对策略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语言障碍

1.制约学生听力的语言障碍之一是语音不准。

学习者的发音准确程度制约着听力理解的程度。学生往往由于受母语及方言影响,发音不准,重音掌握不好,缺乏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连读、失去爆破音的省略和同化不适应,听不出语句重音及语调变化所表达的含义,于是出现“听起来一句不懂,写下来句句明白”的情况。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注意纠正和提高学生的语音,传授必要的语音知识。

2.制约学生听力的语言障碍之二是词汇欠缺。

词汇量的严重缺乏是学生听力较差的根本因素。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成话语的基础,也是理解的基础。对常用词汇不熟悉,习惯用语陌生,不具备基本的词汇量,提高听力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方法都将成为空谈。

对于听者而言,不仅要认识单词,还要耳熟单词。要通过单词的正确发音刺激耳鼓膜,经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读得懂却不一定能听得懂。

3.造成听力理解障碍的语言因素之三是语法不熟。

英语是拼音文字,不论语言还是构词造句都不同于汉语。不仅阅读中要通过语法分析才能弄懂意思,在听力理解中也是如此,而且较之阅读有更高的要求。

具备较为丰富的语法知识,就能比较轻松地将语言材料按句意划分意群,在听力过程中有效避免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能更快速、准确地掌握听力材料的大意。

4.语言技能较差也是听力障碍的因素。

在听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在词汇、句子和语法结构等语言形式的推敲上,试图边听边记边分析。事实上,这样做不可能达到良好的理解。就听力理解而言,重点不仅在于听辨句子结构,而且在于通过句子结构的听辨去理解意义。交谈时,听者要提取的主要是信息与内容,而不是语言的具体形式,更不要去花力气推敲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交流的目的是双方交流思想,互通信息而不是研究语言本身。要及时抓住输入的信息并同步反应至大脑。同时,在听的时候要根据谈话内容、语气等已知条件做话语预测,不能消极等待下文。

二、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非语言障碍

除了上述因素制约听力理解以外,听者的知识面、文化背景常识、心理素质、记忆机制以及信息量大小都对听力理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1.知识面的狭窄造成障碍。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各种信息通过说者传给听者,有时会因为听者缺乏相关的知识而曲解说者的意思或者干脆就听不懂,不知所云。特别是对于一些信息量大、专业性和综合性强的语言材料,学生更是力不从心,一筹莫展。由于知识面欠缺直接造成听觉认识的障碍,无法接纳输入信息。

2.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维方式障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中国学生受汉语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式的汉语思维习惯。听英语时,不自觉地用汉语的句式、修辞结构、语言语句顺序以及中国的风俗习惯来分析理解英语句子,势必会产生障碍,甚至无法弄明白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所以,更多地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及其特色,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必修之课。

3.心理素质与记忆机制方面的障碍。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与其所做的事情的成功与否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心理素质障碍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对所说材料的期望值很高,从而造成紧张烦躁的心理,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其二恰好相反,对自己太多的怀疑,在听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无助的状态,不能有意识地选择信息,不能恰当地促使大脑兴奋,不能紧张有序地过滤所输入的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听力水平的正常发挥。

同时,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对大脑暂时停留的信息不能迅速强化记忆,结果新的信息马上涌入,引起紧张。在听的时候不善于把握记忆机制,不懂得抓关键信息或者是抓住了关键信息却不知对其进行语境作用的扩展,使记忆机能暂时性减弱,不能适时加强起来,最终也造成听力理解障碍。

三、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克服障碍的应对策略

1.精听和泛听结合,适当选材。

精听是指对听力材料的音素、单词、句子、段落、意群等逐个听,反复听,目的是训练听力基本功,区分不同人物发音和语调在语流中的变化,熟悉部分基本词、常用词和常用句型,进而掌握不同人群在英语发音方式上的共性和个性,听出材料中不熟悉的内容。

而泛听的过程则是泛泛的、粗略的。对于听力材料不做精细处理,只求能听懂大概内容。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精听成果,接触更多语言信息,提高听觉反应。

精听是听力训练的基础,其优势在于稳、准、精,劣势在于速度过于缓慢,形式过于拘泥,气氛过于沉闷。听力真正的提高更多地依靠泛听。通过泛听,大量丰富多样的真实交际中的自然语言,让听者在很短的时间获得很多的信息。

但泛听也有松懈疏略的缺点。教师应注意把握好精听和泛听的比重;根据需要补充材料,如一些占时不多、语速较快、题材新颖、贴近生活的地道英语,一些原版的英文影视片、磁带、广播、歌曲等都可以让学生熟悉各种不同的语音语调,包括男女老幼、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的各式各样的话语声音。有时还可以在材料中增加一些背景声音或增加一些干扰声,进一步增强学生分辨语言信息的能力。提高听力的最佳方法是精听和泛听的有机结合,如此才能稳中有快,量中有质,放松中有收获,严谨中有乐趣。

2.听说结合,听说相长。

听与说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老师应引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尽量模仿、重复侧重点等,这样可纠正发音和培养英语语感。

听是被动地通过语音、声调、语速等来接受信息,而结合听与说有两层含义:一是被动模仿和重复,这有助于听音准确,语句熟练;二是利用所接受的语言模式对接受的语言信息或知识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反馈,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及开放性表达行为,其目的是表达与交流。听说结合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3.创造和利用语言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气氛。

语言环境是快速而有效地提高外语水平的重要条件。创造语言环境意味着人为创造出一种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条件或氛围,如组织听英语歌曲、英文广播、名人演讲、电影对白,定期举行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晚会、演讲比赛等活动,繁简适度,循序渐进,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这些活动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口语和听力的能力。

语言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由于在校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对异国风情了解甚微,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注意引导学生对于语言背景知识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即听与说的有效提高。只有了解以英语为本族语者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才能够真正深入地掌握好英语,才能在听说英语时游刃有余。

4.适当注意听力技巧。

(1)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抓要点。

我们有时听完一篇材料后,什么也记不住,这是因为我们在听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语言知识,对每个词、每句话倾注了过多的注意力,而不是通篇理解,没有抓住要点大意。

(2)在听力理解时,进行信息预测。

预测是指学生在做听力理解前,根据标题、题干,动用自己的常识,对即将听到的材料内容进行预测,或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已知内容和线索,推测下一步要讲述的内容,并迅速与听到的语言信息进行验证、综合理解。还有,根据谈话者的身份及其关系,预测谈话的内容。谈话的主题和内容在很多情况下都带有说话者的职业特点。在语言材料中一些过渡性词语如表示转折、过渡、开头、结束、指示、概括总结、逻辑顺序、因果等信号,它们对内容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3)做扼要的笔记。

在做听力理解时,因为大脑瞬时记忆的遗忘率极高,老师应指导学生作一些简单的笔记,记录关键性的词语,如人名、地名、时间、年龄、职业、数字等,从而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材料。

结语

本文就提高学生听力理解,克服听力障碍与应对策略谈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总之,作为教师或者学生都必须清楚一点: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是以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为基础的。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提高了,听力水平也就水到渠成。所以,提高听力水平归根到底是抓基础,勤学苦练,从各种材料、各种练习包括听说读写,去全面地学习英语。听、读能力可谓是英语输入能力,而说、写能力是英语输出能力,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能单独地发展,只能够同步发展、协调进步。

【责任编辑 闫会学】

猜你喜欢
语言障碍听力英语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智力糖浆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分析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如何提高语言障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