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09-03-02 09:33王淑云
新媒体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课件效率多媒体

王淑云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2013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计算机技术早已进入教育领域,使传统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手段,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数学方法和数学手段又决定课堂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年的实践证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课堂效果好,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创设情境,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教学内容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多媒体教学集光、形、声、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究的热情。例如:我在讲“相遇应用题”一课时,学生对什么是“同时”、“相向而行”和“相遇”等概念并不理解,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单调,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时,我把准备题中,两人同时相对而行后4分钟相遇的运动过程,通过微机演示展示在学生眼前。把课本上静止画面变为色彩鲜明动态的画面,当显示屏幕上小华和小诚相遇运动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完全被吸引住了,这时浓厚的学习兴趣充满了整个课堂,学生逐渐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为动态图像,不仅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习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且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促使认识内化达到理性认识。通过两人相遇过程动态画面的演示,学生很快理解了“同时”、“相向而行”或“相遇”等概念,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过程,有效地使学生从“苦学”变成了“乐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再如,我在设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首先利用自编动画《巧分甘蔗》:在大街上,三位学生在玩耍后又热又渴。这时见到卖甘蔗的老爷爷,于是买了一根甘蔗。其中一人提出要将甘蔗分成三等份,这可怎么办?三个学生难住了。动画最后,将甘蔗放在可看成平行线的人行道上,放在停留在大屏幕上,设置悬念。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以思考问题的启示,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题中复杂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解题方法是重点,如学生不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就不能正确地解答应用题。因此在教学中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中的例5,(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时,运用计算机,把小强和小丽运动变化的路程用线段图表示出来。(1)教师先操作演示。小强和小丽同时相向而行,在校门口相遇的线段图,当学生们看完演示后就很快说出第一种解法,即先求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再加起来。(2)教师再操作演示线段图,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解法。课件逐步演示:(在提问中逐步演示)帮助学生两人4分所走的路程的和刚好等于两家的距离。通过以上线段图的动态演示,学生很快理解了第二种解法:先求两人每分所走路程的和,再求两人4分钟一共走的路程,就是两家的距离,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就是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主要障碍,通过微机演示,形象直观地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现出来,学生就能够很快地说出算理,并列式解答,采用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师教之有方,生学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应用多媒体,可以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有些题简化得几乎可以直接观察出结果。另外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可能需要很多种方法解决。在数学探究性活动中,采用实验观察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数学问题不比理化生实验有实在的物体,而只是抽象的符号和模型,要将抽象化直观,运用多媒体课件效果颇佳。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考的困难。例如在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实验,学生从y=ax2+bx+c的图像变化中,将很难理解的函数问题掌握了。学生看到当a在变化时,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也在变化;当b在变化时,对称轴则在y轴的左右移动;当c在变化时,y轴上的截距在变化。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踊跃发言,对a、b、c的变化做出了正确的理解。这不仅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中重视了“右半脑”形象思维的训练,发展了学生逻辑思维,启发了发散思维,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三、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45分钟内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中始终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时间大多因教师的绘图、板书而占用。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让教师从过多的板书中走出来分析数学问题,而且也能适应其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别是面对新事物出现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抛砖引玉”,增大课堂容量,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中,我充分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整堂课中的知识内容: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框架结构图,变式练习一和变式练习二。我还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在我设计的动画制作中,对其图像进行割补、旋转,学生能将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等知识抽象成几何图形解决,大大丰富所讲的知识容量,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用好多媒体,生动形象,灵活多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是一次真正的“洗心革面”。但多媒体不是万能钥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适时、适量地运用,发挥其教学的最佳效能,才能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课件效率多媒体
“慢”过程 “高”效率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一)2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