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写作课幽默的教学氛围

2009-03-02 02:43常小鸣
文学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富农论文书记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课的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写作课的教学氛围也应有所变化;如果说轻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形成良性的教学气氛;审美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在美的氛围里学习写作,提高美学素养,增强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那么,幽默的写作课教学氛围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批判的锋芒和思想的力量,领略到人类思想之花绽放的另一番风景,体验到睿智、深刻、冷峻展示的别

样的意味与境界。

1.事例自身的幽默感。

凡具有幽默感的事例,其共有的基本特征是:表面有趣、引人发笑;内涵隽永、意味深长。中国传统的幽默,较为讲究内容与外在形式的协调性,内庄外谐,寓庄于谐,其讽刺批判通常较为温和,但对人的思想的启发、对人的心灵的冲击力仍是巨大的。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精选一些发人深省、幽默感较强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我在写作课上曾举过一则小幽默《掌声》做为例子。《掌声》的主要内容是,有位公社书记不学无术,不思进取,整天无所事事,不作不为,连讲话稿也要秘书代写。有一次在召开大会时,这位书记拿着秘书写的发言稿“照本宣读”,其中有一句话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由于秘书把这句话结尾的“吗”和“?”写在了稿纸下一页的开头,这位书记就把这句话念成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一片喝倒彩的掌声;这位书记没听出这掌声的真意,在得意之中,又大叫着将此句重复了一遍:“人的正确思想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结果,台下再次响起了长时间的喝倒彩的掌声。这个事例讽刺了一些干部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思想素质低下的状况,引发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深思。

与中国传统幽默不同的是现代写作技法中常用的“黑色幽默”,这种幽默对荒唐的社会现实做无情的调侃和冷峻的嘲笑,营造出一种冷峻、辛辣、反常、荒延互相交织的效果,其基本特征是“寓笑于哭”。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只羊是怎样送出去的》,主要内容是,在“文革”中,有一家富农父子屡遭大队书记的批斗,到了这家人实在忍受不了之际,富农在无奈中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给大队书记家送礼。但这家人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唯一可作为礼物送人的就是羊圈中的一只公羊;这富农便叫儿子牵上这只羊送给大队书记,但富农儿子碍于面子不肯将羊当面交给大队书记,只是将此公羊拴在了大队书记家的羊圈里一走了事。本来这富农父子挺高兴,认为这回送了“礼”,今后不会老被批斗,日子要好过一些;谁知第二天一早,这富农家的公羊又回到自己的家门口,并把大队书记家的母羊也带了回来。大队书记见此情景,不仅把富农父子拉出来批了一顿,还把富农家的那只公羊拉出来,给那公羊戴上纸糊的高帽子,上面写着“流氓犯”三个字,赶着那公羊在街上游街。这事的结果是,这富农家还是给大队书记家送去了一只羊,原因是大队书记家的母羊怀上了富农家公羊的崽,一只羊就是这么送出去的。

这则小幽默,对“文革”中搞运动到了荒诞离奇、不可思议的地步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人们刚听到这则幽默时,会因作品中某些喜剧闹剧的因素感到发笑,最终则会为作品中反映的荒唐可怕的现实感到震惊,引发人们对“左”的错误的深刻反思,认识到“左”的错误带来的严重危害,从思想上追根溯源,挖掘“左”的思想根源,铲除产生“左”的错误的土壤。

由于写作课的教学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又能共享较多的信息资源;但是他们缺少阅历和实践,思想缺乏深度;他们对苍白枯燥的纯理论说教十分厌倦和反感,因此,结合写作课教学实际,增加一些有幽默意味的内容,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幽默的有趣和可笑,同时可以凭借幽默内在的冷峻与深刻,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的思想更有深度,思维品质达到更高的层面;因此,精选事例,发挥幽默作品的重要作用,对写作教学的意义非其它方式可比拟,这可使写作课收到优化的教学效果。

2.点评展现思想力量。

在写作教学中引用的幽默作品和其他文学作品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具有有机性、模糊性、整体性,因此此类作品只能综合感知,不能条分缕析,随意肢解。因此在举例时,必须是以事例的整体形态出现,靠学生的领悟、联想、再现等多种能力,完成对作品的理解。而学生由于知识、阅历、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局限,想理解幽默作品的内在意蕴,存在较大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善于精选事例,更要善于把握幽默作品内涵,用精当的语言将作品要旨和精僻之处揭示出来。

一个作者,选择幽默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看法,这是因为作者对社会生活有较深的洞察力,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一般的涉足,而是阅历丰富,学识深厚,水平卓然,他们往往是以一种冷静超脱、居高临下的态度来俯瞰生活,对生活中的黑暗、丑恶、荒唐,他们选择了用调侃、冷嘲、夸张、讽刺及寓庄于笑或寓庄于哭的形式加以表现,这使作品有较大张力,作品意义得到较大的强化。

如果教师要把幽默作品的内涵充分揭示出来,首先要理解的是此类作者在写此类作品时的心态和他们的内在感受,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对作品的精要之处辨识得出,阐释得当,点评深透。这要求教师本身要具有相应的学识、阅历、思想,有较强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如果缺少这些素质,对幽默作品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对作品的把握就仅能停留在诙谐、有趣、引人发笑的肤浅层面上,作品内涵难以得到挖掘和展现,想充分揭示作品意蕴的愿望就无法实现。

在对幽默作品进行点评时,教师应该以一种客观、冷静的心态对待幽默作品,充分挖掘和展示作品内涵。在写作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我曾举过一则小幽默为例,这个例子主要讲的是,清朝时,有个人犯了罪,被判了死刑,在押赴刑场即将行刑时,这罪犯递给刽子手一个纸团,叫刽子手等他死后再打开看。待到行刑之后,罪犯人头落地,刽子手打开那纸团,只见那纸条上写着“好刀,快也!”我在分析点评时指出,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最为宝贵的;一个犯人怎么可能去赞扬刽子手杀了自己呢?这显然是犯人用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清朝当时“冤狱遍布全国”这一现状的不满;整篇幽默冷嘲和讽刺了清政府大兴冤狱、大造冤案的黑暗政治,营造了恐怖、反常的效果,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有的幽默作品全篇以叙事“画龙”,在关键处用精当之语“点睛”,这点睛之语是全篇的“文眼”所在,需要教师予以揭示与点评。

有一则小幽默讲的是知青小王有一天晚上看见队长从仓库偷出生产队的面粉,在队里伙房擀面条吃,小王上前质问队长,“你为什么私吃生产队的面粉?”队长先是不理小王,待到吃饱喝足后,队长指着小王斥责道:“你们这些知青,整天说听组织的话,今天组织就吃了一碗面,你们就气不服,明天组织就让你们去挖河,看你们知道不知道什么叫组织!”

这则幽默让人觉得挺可笑,但反映的问题绝非一般。其中最可笑的一句话是“组织就吃了一碗面”,这句话反映了有些干部文化水平很低,就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既有逻辑错误,也有汉语知识的错误;这句话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素质较差,他们把自己和组织等同起来,把个人和党的领导等同起来,这种干部的素质实在令人堪忧,也说明改变这种干部队伍现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类幽默的精辟性和典型性都需要教师向学生做较为详尽透彻的分析和点评,以加深学生对此类作品的理解。

有的幽默作品,内容蕴藉、意味深长;教师尤其要善于用精当的语言,揭示其内在的意蕴。作家沈乔生在《狗在1966年咬谁》中写了这样的内容:小说主人公凌泉申是资本家的儿子,在学校组织春游时,别的同学的午餐大多是黑面馒头和山芋,而凌泉申带的是奶油蛋糕,这招致了班主任的不满和鄙夷;在凌泉申上初一时,一天午饭以后,凌泉申和同班一男生在水池边因互相对射自来水发生了哄闹,在追逐打闹时,凌泉申为了尽快抓住那个男生,一伸手,抓住了那男生的衣领,谁知那男生的衣服太破旧,凌泉申尚未用力,那件衣服的后襟竟然全都被扯了下来;那男生叫凌泉申赔衣服,凌泉申只好认赔;就在凌泉申回家取衣服时,那男生为了不让别的学生看见他衣服后襟全被扯坏了,就站在一堵墙前面,让这堵墙遮住他的后背;过往的学生只能看到他前面的衣服泉尚是完整的,不知他其实是光着后脊梁。凌泉申赔给那男生一件风衣,被班主任发现后,这件风衣又成了“资本家儿子腐蚀无产阶级后代”的证据。“文革”开始后,凌泉申受到批判,班主任三番五次叫凌泉申做交代;那个当年和他打闹,曾接受凌泉申赔偿的风衣的那位男生,后来找了几个出身好的“无产阶级后代”,把那件风衣用竹竿挑着,在学校里转了一圈,然后在学校校园某处地上挖了一个坑,把那件风衣埋进坑里,再加上一块破木板,几个男生往那坑里撒了几泡尿,扬长而去。

在分析这些颇具幽默意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出,《狗在1966年咬谁》中的这部分内容,对“左”的思想的危害性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凌泉申吃奶油蛋糕受到班主任的鄙夷;凌泉申扯坏了同学的衣服,赔偿同学一件风衣,这被戴上了“腐蚀无产阶级后代”的大帽子,这反映出“左”的思想毒害了“凌泉申班主任”这一类成年人,而且程度很深,可谓根深蒂固;凌泉申的那位同学身上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衣服破旧到轻轻一扯,化为碎片的地步,这反映在“左”的思潮的影响下,物质匮乏,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十分窘困的社会现实;那位曾接受凌泉申赔偿的那件风衣的“无产阶级后代”,以及由他呼唤而去的家庭出身好的“同类”学生,他们在埋葬凌泉申那件风衣的同时,也将“左”的思想的根子深深根植在心灵的沙漠里,这比他们的班主任的“左视”和偏狭更加可怕,青少年一代心中的“左”的根苗一旦生根发芽,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将更大,而且更难铲除,更难扭转,这说明肃清“左”的错误的影响将是长期的、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教师善于将幽默作品的内涵和精辟之处揭示出来,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理解作品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要让学生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幽默作品有趣、可笑”这一层面,而是要让学生从幽默作品中感受到批判的雷电、思想的力量;这才能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与思考能力,当这种写作中最重要的素质形成之后,这才意味着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他们写出的作品或作文的主题或内涵才可能有较高的含金量;写作课也因此走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有模式,展现出思想之花绽放的另一番风景,传诵着振聋发聩、激荡心魄的思想之音。

3.教师语言传达中的幽默感。

凡是幽默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内涵深刻但又诙谐有趣、引人发笑。而由幽默引发的笑声,往往会有会心、沟通、交流的作用。因此,写作教学中如果增加幽默的元素,这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轻松和欢快的笑声中增加写作课的效果与魅力,将写作教学提高到更高、更新的层次与境界。

有的学生在写论文时,论文题是《论英雄韦小宝》,而论文中论述的则是“韦小宝是小混混”;有的学生写论文《论<史记>中的刘邦》,但在论文中却写成了“刘邦大人物(褒)”,“刘邦小人物(贬)”;还有的学生论文标题是《论王安忆和张洁的异同》,而在文章的论述过程中却写成了“论王安忆和张洁在描写女性身材方面的异同”等等。在分析此类问题时,简单地批判指责往往收不到较好的效果,如果采用另一种语气,增加一点幽默的成份,则往往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

在给学生进行此类论文的指导时,可以这样去分析:有的同学写论文也不去查一查“英雄”和“小混混”在概念上有什么不同,将“英雄”和“小混混”混为一谈,韦小宝居然成了“英雄”,文中“英雄”和“小混混”两个概念前后不一致,违反了“同一律”他也不管,这位同学能不能把这两个概念查清楚了再写论文呢?

至于前面提到的第二位同学,可以这样指点他:你说刘邦大人物(褒),刘邦小人物(贬),你到底想说刘邦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呢?你的论文重心究竟确定在哪里呢?可能这位同学想说刘邦既是大英雄,但又有许多小人物的低劣与卑俗,这种看法可以用加定语的方式来表达,突出刘邦是英雄,又有许多遭人诟病之处,是一位颇受争议的政治家,这样就可以较为准确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前面提到的第三位同学,我们通常会这样给他做分析:王安忆和张洁是两位创作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家,“创作风格”和“描写女性身材”是一回事吗?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写论文的标题和论述内容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呢?这种前后不一致就违反了“同一律”,这就使论文在逻辑关系上出现了混乱,这样的论文哪里能写好呢?

除此,在写作教学中,从对事例的描述,对某些理论问题、逻辑问题的阐释和分析,对学生作文的分析和评价,都需要教师有一些冷静超然的心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写作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学识有较深入、较系统、较熟练的理解和把握,这才有可能较为恰当地在教学中增加幽默的元素,营造幽默的氛围,在会心的微笑中,在对幽默作品的深刻思考中,沟通思想,交流看法,提升思想素质,领略思想之花绽放的壮丽景象,开辟出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常小鸣,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富农论文书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秦昌礼
老富农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书记家的狗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中苏富农政策对比研究:1928—1930年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反腐败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