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尼泊尔特约记者 陈 岩
本月9日,一些学生家长举行集会,呼吁尼泊尔政府收回一项针对海外留学生的规定。据悉,这已是第二次类似的抗议活动。事情的起因是尼卫生部近期决定,凡外国医学院培养的尼泊尔留学生需到原校所在地实习。规定中所指的留学生主要是在中国学习的,而“外国”其实是中国的代称。这一规定使近千名在华留学的尼学生陷入困境,甚至直接影响他们毕业后的就业。
大量尼泊尔学生来华学医
尼泊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20个国家之一,医疗卫生方面更是缺医少药,平均每6000人有1名医生,生活在山区的居民则几乎没有可靠的医疗保障。在尼泊尔,医生不但有较高社会地位,还收入丰厚。近年来,很多尼泊尔青年选择从医。要成为医生,必须经过专业学习,但这在尼泊尔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没有专门的医科大学。一些富家子弟去美英甚至印度等国深造,但一般家庭无法承担巨额学费,于是很多学生选择赴中国学习。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费用,而且根据以往两国间的默认,在华学习的尼留学生回国后可在具有资质的医院临床实习,中方承认其实习期并在实习期后发给相应文凭和学历。一位从事留学生招生工作的中国医学院老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来华学医的尼留学生大多选择西医。
据统计,中国各地招收尼留学生的医学院不下20家。其中不乏教学质量高、信誉好的名校。北京大学医学部留学生办公室的李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北大医学部大约有十一二名尼留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课程和临床实习与中国学生完全一样。“我们对留学生的要求很高,如果他们没能完成学业,就会面临淘汰。不过,我们这里的尼泊尔留学生大多非常勤奋,学业也很不错。”李老师告诉记者,由于是汉语授课,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要求也很高,入学时他们必须通过HSK6级考试,中文的听说读写都没问题。李老师介绍说,尼泊尔留学生本科需要读6年,“前3年在学校里读完后,后3年他们会在我们的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学校鱼龙混杂,质量难以保证
但近年来,一些不知名的地方医学院校也纷纷通过中介或赴尼自主招生,许诺可通过英语教学完成专业学习,学完后可回尼泊尔进行临床实习并获得相应学历。这吸引了不少尼年轻人,他们认为这不但可免除学中文的痛苦,还可回国在没语言障碍的环境下实习。尼泊尔学生往往不用考试,只要缴费就能进入这些学校学习。而且学费相对较低,4年学费大约需要15万至20万元人民币。
但是,这类学校很多缺乏教学资质和实习机构,他们所称的英语教学实际上是由一些在华尼泊尔毕业生担负,他们自身就没有多少经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中国驻尼使馆有关人员表示,只要是通过使馆的学校一定是有资质保证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一些学校为扩大生源,绕开使馆和当地教育机构,以考察旅游为名来尼进行招生宣传,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上当受骗。
2007年,尼卫生部和教育部向中国派出一个联合考察团。考察团认为有一些中国学校的教学水平不高,一些尼泊尔留学生的专业水平也没达到从医标准。当年12月,尼卫生部做出决定,禁止在国外学习医学的留学生回国从事临床实习,任何学医的学生需在当地学校完成全部的学习课程及临床实践并获得学历后,才能回尼从事医学活动。
学生进退两难,政府态度坚定
这一决定公布后,很多已在华学习或刚完成学业的尼学生受到很大冲击。刚从中国回国的科瑞娜激动地说:“我带着自己和父母的梦想去中国学习,希望成为一名医生,政府禁令让我几乎崩溃,因为我现在既不能回中国继续学习获得学位,又因语言问题也不能在中国临床实习”。一名家长表示,政府至少应允许2007年12月底以前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回尼从事临床实习。
面对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情绪,尼卫生部副部长博幕明确表示,不管面临多大困难,政府都不会撤回这一决定。
中国是尼泊尔近邻,也是大量尼留学生首选地,每年有上千名尼学生赴华学习。这些学生在中国不但获得了专业知识,为今后自身发展提供保证,同时也作为中尼友谊的使者发挥了巨大作用。
笔者与几名早年在华留学的尼泊尔朋友通话,问及上述问题。曾在中国学习泌尿外科的医生阿米塔对那些教学质量不让人放心的学校表示担忧,希望中国政府能规范招生程序,向尼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况。一名复旦大学毕业的尼泊尔神经内科医生表示,“如果今后出现留学生学成回来不能达到专业要求,那将对想去中国留学的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希望中国有关方面能加强对一些学校的管理,严格把关。”从医20多年的尼留华同学会主席哈利仕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是尼泊尔第一位中医针灸硕士。他说,一些院校以赚钱为目的,不顾教学质量,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中国高等院校的声誉,对尼民众也是不负责任的。他建议中国医学院校规范管理,杜绝滥发文凭,让留学生真正学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