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去年12月的机床订单数量比上年减少了40%;中国9000家玩具出口工厂已经有半数破产;今年1月,中国台湾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下降了1/3,美国国内组装的汽车数量比去年1月减少了60%……”最新一期《经济学家》封面文章描述说,这些无所不在的情景让人们无法不去想象一个可怕的问题:世界制造业是不是要崩溃了。
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的破坏性力在去年变得愈加明显,“制造业危机”正在浮现。在过去的这个季度中,美国和英国的工业产出值分别下降了3.6%和4.4%。在那些更为依靠制造业出口的地区,工业产出的下滑幅度更大。去年第四季度,德国工业产出下降6.8%,台湾下降了21.7%,日本下降了12%。这是全世界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从未见过的。东欧、巴西、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地的工业产业正在崩溃。
在出资拯救金融体系之后,各国政府现在被要求继续拯救制造业。因为制造业仍然是一个雇工大户,这在底特律、斯图加特和广州等地尤为明显。但制造业是否就应该得到特别的支持呢?《经济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文章认为,援助制造业存在两个缺陷。首先,政府方案修订的速度极为缓慢,而且难以满足不同类型、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世界制造业。其次,产业援助并不能解决危机的深层次原因———需求下降。由于产能过剩,无论政府给予多少资金援助,一些企业都必须关张。此外,一国政府对该国产业的优待将有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将资源投入到效率低下的公司中将会影响本国的长期增长。
文章认为,政府出资援助银行系统并不是为了银行本身,也不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加高效的金融产业。即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签署的漏洞百出的银行救援计划,也是着眼于经济问题的根本:救助银行就是为了保证资金能够流向公司和企业,经济刺激计划是为了拉动需求。当制造业面临崩溃时,政府的任务并不是推出制造业救助计划,而是持续消费,刺激金融。▲(伊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