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乱
我想,今年我是考不上一所好的大学了。每一年春节,我都会去当地最大最灵验的寺庙拜菩萨和烧香,今年我要高考了,却恰好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去得成,但是全班一大半同学都去了,我很沮丧,我想,我是考不过他们了!
陈唯香
那时我还很年少,每年春节,都会被父母领着去当地最大的寺庙祈福,抱着同样心理的人那叫一个多,不管平日里是不是善男信女,这个时候必然汹涌如潮并且虔诚无比,以至于我每年去那里,都仿佛打了一场硬仗。
祈祷的内容多种多样,“健康”、“平安”、“富有”不一而足。其实不管哪一种形式的祈祷,归根到底无外一种:求得好运!
许多年过去了,春节在人们心里渐行渐远,年味儿也越来越寡淡。两根香肠的传统和打一个电话的新潮,都各自衍生出了很多种形式,唯有去寺庙“拜菩萨”和“烧香”的习惯却从未变过,甚至越发狂热。
烧的香越来越贵,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苛刻,那些愿望也分得越来越精细。我琢磨着,菩萨如果真的在天有灵,有朝一日,一定会拒绝接受这些香火,清清净净地过自己的安心日子,恨不得自己也给“钱”许一个让世人都不向自己许愿的愿!
世人用钱向菩萨许了一个愿,也不管人家接不接受,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菩萨的保佑。世事如果如此,菩萨又该怎么办呢?难不成他还得模仿百度“竞价排名”模式,来决定满足愿望的先后顺序?
你要相信,就算菩萨真的灵验,那么多人求他“办事”,他总也有打盹的时候,疏忽掉你的祷告。就算没疏忽掉,也会有人比你拜得吏早,早到肯定就有优先权。菩萨是公平的,就算你是天下烧香最早的那个人,也会有人比你烧的香更贵,菩萨保佑人也得参照香火钱,倒不是说势利,而是心意。
心意的深浅不能用香火的贵贱来衡量,香火的贵贱却能代表心意的深浅。
所以,你还是老老实实地静下心来学习吧,与其花心思在懊恼没拜菩萨和烧香上,不如用那个心思和时间来学习,政治书上有一个考点就叫做“唯物主义”。
曾经看过一则乔叶写的小寓言《自己的观音》,它让我明白观音和凡人的差别在于,前者遇事只去求己而后者遇事喜欢求人。文章很短,抄录于此,送给你和其他抱有同样想法的同学。
一名虔诚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一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你是观音吗?”
“是。”那人答道。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我可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加油,在这个六月,我相信你也会是自己的“菩萨”!
春节拜佛图
成都:求了一支“上上签”
烧香、拜佛、护身符……每年春节,绵阳七曲山、成都昭觉寺、文殊院等寺庙香烟缭绕,不少高三考生和家长临时抱起了“佛脚”,为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来求得神灵的保佑。
“妈妈!我中了上上签!”成都某中学高三学生跪在殿前,虔诚地磕了三个头后摇出了一支签,而这支签对应的纸上“上上签”三个字特别醒目,兴奋的她立即引起了旁人的注目。“那不用担心了,今年你肯定考得好哟!”感受着旁人羡慕的眼光,妈妈推了推眼镜,有些激动:“本来我们女儿成绩也很好,考600多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在文殊菩萨的佛像前,几个学生模样的游客在虔诚地拜着。殿内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最近拜文殊菩萨的人特别多,香火非常旺。有很多人专门带来供果或是鲜花,“每天大概有好几百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所以很多考生在考试前都会去拜文殊菩萨。
上海:文庙学子欺负忙
“今天来拜孔夫子,希望您能保佑我考上理想大学。”春节期间,上海文庙孔子雕像边的两排大红色的“祈福架”和两棵高大的“许愿树”上,又新挂上了几千张“心愿牌”,其中九成以上是学生祈求孔夫子赐福自己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位陪同儿子来文庙的父亲说:“我并不相信烧香拜佛,别人都说文庙孔庙不是庙,而是儒家文化圣地,所以我想带他参观一下。”不过儿子似乎对心愿牌更有兴趣,买了一套,认真写好后给爸爸过目——寒窗九年迎来人生第一搏,祝我考上××大学。接着让爸爸帮着一起把心愿牌挂上祈福架。两名结伴而来的女生说,她们很喜欢看到自己的心愿牌和红绸带在风中飘荡的感觉:“挂上树了就能实现愿望!”
北京:不信命但求心安
大年初一上午9时,雍和宫还没开门,门口就已经挤满了等待烧香的人。等待在大门口的还有许多背着书包的学生,他们的手里大多捧着一大口袋的香。一名女生说,她今年就高考了,今天总共买了80元钱的香:“求菩萨保佑我考上第一志愿吧!”
烧“学业有成”香、拜主管智慧的文殊菩萨、求保佑升学的挂饰……高考、中考在即,学生和家长成了雍和宫、潭柘寺等地香客中的“主力军”。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拜佛越来越“专业”。“我高考那年就是一通乱拜,没想到现在都这么有讲究了。”已是研究生的江雪陪今年高考的表妹在商店买香时说,“如今‘高人指了明路,我们打算放弃其他菩萨,诚心只拜这一尊了。希望妹妹考个理想学校。”
雍和宫外卖香火的店主说求功名的“事业香”,尤其好卖,一上午卖出了上百束。
学会“自我信任”
烧香祈福在我国是悠久的民俗传统,高考大军也恋上烧香并不稀奇,但这种行为并不值得鼓励。从心理学上分析,高考学生希望通过神佛的保佑实现人生的飞跃,存在走捷径的侥幸心理,
在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淄桂瑞教授看来,这种现象背后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她认为这是学生缺乏自我信任的表现:“当人缺少某种安全感时,往往会求助于外界安慰或帮助。”她举例道,古代科学矢口识不发达,面对洪涝灾害,人们往往会求上天保佑,“这是对自身能力不能控制外部自然力量的恐惧”,如今学生烧香也是同样的心理。
对考生热衷进庙祈拜的现象,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也认为,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是学生和家长信心不足的表现:“明知道学习靠的是努力和方法,拜一拜是不可能改变考试结果的,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学生会来许愿呢?因为这些学生和家长对能否考好还是有种不确定感,为消除焦虑,他们选择参拜孔子、填心愿牌的心理暗示来平衡、安慰自己。”
也有老师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高考的压力很大,成绩再好的学生考前也会“没底”,学生考前去寺庙烧烧香、拜拜佛,只是缓解精神压力和焦虑心情的一种宣泄方式。“考生排解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的方式很多,可以多与家人沟通,听听节奏舒缓的音乐或散散步。”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梁华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