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009-02-25 06:32康旭鹏
教师·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直觉形式美术

康旭鹏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中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重要阶段。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对视觉艺术的欣赏来增强对艺术作品和生活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欣赏过程中,用美的形象和意境感染学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实践美,从而使他们得到陶冶、受到教育,并勤于实践,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态度。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因素有:①新颖有趣,充满情感因素的学习内容;②丰富多彩的图像世界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场景;③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与教学手段。

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节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如在欣赏任伯年的作品《苏武牧羊》时,教师可吟唱起“牧羊北海边,雪地又冰天”的词曲,使学生尽快进入到作品欣赏的情境中来。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参与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

二、通过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课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感受美术作品的外部形式美开始,逐步深化到对作品内容美的认识和理解,并经过长期积淀,最终形成正确的审美评判观点。

如塞尚的《苹果与橘子》,其顺畅、和谐及愉快情绪的形式机制是由那些主要成分造成的,线条是流畅的、形状是柔滑圆润的、色彩是暖调的。桌面向左倾斜造成圆滑的果子有不稳定感,但似乎又在右倾斜的果盆的强力牵制下取得了平衡,这样画面既有欢乐的动感,又有祥和稳定的均衡感。但这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后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因素的剖析胜不过对形式的直觉。直觉是对形式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而剖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是静态的。在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我们需要直觉形式,但不能把直觉神化;另一方面,直觉后的理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所能直觉的东西是那些因素造成的,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欣赏中,教师应当正确地指导学生在形式分析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的判断和评价能力。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接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能力。

三、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其审美素质的提高,应开展一些相关活动。

美术老师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可以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风貌,如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环境美化活动,开展班级间的绘画、手工、室内装饰等各种形式的比赛和举办作业展、画展等,充分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或组织参观各种美术展,参观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大致介绍,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独立的审美能力。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得到更好地发展,艺术情感也得到满足和升华。

总之,一切被理解为美的东西都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本能和兴趣,使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精神振奋,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性情。

猜你喜欢
直觉形式美术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创意美术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数学直觉诌议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