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昶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凸现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应发挥出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质有机协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和提升,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把握情感教育特征
1.情感教育的阶段性
从小学音乐课程上看,教材编排在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情感教育的阶段性,与此相应,教师在情感教育中也呈现出阶段性。
2.情感教育的持续性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音乐课程的特点,依据每个单元教学目标,展开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不同形式的情感教育,而学生在不同年级的不同的掌握目标中受到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情感教育,这样师生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中开展环环相扣、连续不断、持续发展的情感教育,形成师生融洽的学习氛围,把音乐教学不断推向一个个新的高度。
3.情感教育的多元性
情感教育中包含着多元因素:审美、品德、习惯,个性等;通过小学阶段系统的情感教育,能对学生产生全面的、直接的、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艺术个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
二、采取情感教育的多元方法
1.经纬结合法
所谓“经”是指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中的音乐文化,所谓“纬”是指各年级中的单元教学的文化内涵。“经纬结合”即是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要先把握好总纲,再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来确定情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确定情感教育应达成的“既定目标”,从而把情感教育发挥到极致。
2.神形结合法
“神”是情感教育的重心,是情感教育的某一点的突破或深化;“形”是形式,在教育中要寓情于乐,寓情于景,寓情于境,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有侧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效果适得其反。“神形结合”重在隐性情感的渗透和强化,让音乐情感教育丰实起来。
3.思述结合法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思”,思其所蕴含的情感,思其所表述情感的技巧,思出“精妙”,思出精巧;在思中生疑,在疑中生思,在“疑义共相析”中得到感悟、得到理解、得到教益。在思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述,即学会表达情感,把所思所悟用外在表现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得以交流、得以教益、得以共同提高。
4.实而不华法
在情感教育中要讲究一个“实”字,要“实际、实在、实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从情感教育的实际出发,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方式的“实在”,重视学生在情感中的“分歧”与“共识”,要注重学生在教育中的实际效果,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善于诱导学生挖掘和领悟其深层含义(不光是指技能,也包含思想情感),真正达到让学生净化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1.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情感教育中以审美理念为核心,使学生在体验各种不同风格同时,领悟和体验音乐中的各种情感,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提高情感表现能力
情感教育中,通过情感体验、交流和表达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交流,有效地沟通双方之间的情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打破了师生之间年龄差异、知识差异和个性差异的界限,形成师生平等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需要通过语言、动作等形式来表达,也需要以其他(如舞蹈、彩曲等)形式进行表达,而情感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3.有利于思想积累
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在宽松的教育氛围中,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观点都可以亮出来,积极地思考,活跃地思维,不仅加深了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让学生拥有了思想积累,不断积淀、丰富,并得到升华,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4.掌握音乐文化知识
音乐文化知识是不断生成、不断变化的,意蕴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虽然经过抽象化、概括化,但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情感教育正是充分挖掘文化内涵隐含的内在价值,更何况知识教学本身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融入了师生的个人的情感理解,所以,应把音乐文化知识融合情感教育,生成和延伸其教育意义。
总之,在实施音乐教育功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让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心理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学生不断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