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打造大理古城文化圈

2009-02-25 09:59
大理文化 2009年1期
关键词:苍山大理古城

陆 璐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创新地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内涵深刻、内容博大的概念,这对我们大理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所谓软实力,是一种靠吸引而非强制与收买达到目的的能力。如果说军备、武力、经济、科技领先、扩张地盘等是有形的“硬实力”的话,那么文化、价值观、道德、文化力及影响力就是无形的“软实力”,换句话说“软实力”就是凝聚力、亲和力、影响力。

这几年,按照大理州委、州政府的规划,将用几年时间把大理打造成滇西中心现代城市,加之“七彩云南”计划和大理在云南的地位作用和示范性,以及“两保护两开发”、旅游的二次创业的内在要求,其文化软实力应提到新的高度来认识。也就是说,在我们重视“硬实力”提高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创新意识、制度环境、生态环境、民族风情及“七彩云南”、“生物多样性”等“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资源可具体量化和清晰的指标,对其评价往往有强烈的主观意志,而文化资源作为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决定了该区域文化产业的特色、类别及可持续发展前景。

大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宜居城市……,可谓集诸多殊荣于一身。这里山水秀丽,古迹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理古城五华楼、南门、文献楼、三塔寺等一大批名胜古迹驰名中外,再加之苍山、洱海、喜洲古镇、蝴蝶泉、周城以及最近凸起的天龙八部影视城、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崇圣寺、南国城等,文化资源十分可观。那么,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如何发挥好积极作用?如何为大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此中还真有大文章可做。

我们认为大理古城文化软实力包含历史文化、建筑美学、文物价值和观赏、休闲性,具体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二是大理多元文化,特别是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的窗口;三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大通道枢纽点;四是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五是四季如春。把上述五点融为一体就能展现出大理古城的文化软实力。

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对文化建设特别对“大理古城文化圈”极为关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认为大理古城文化软实力,是实现大理旅游二次创业提升大理形象的关键所在。

一、大理古城文化软实力

1、大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为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大理古城的民族风情和民俗丰富多彩,大理古城及周边也居住着白族、回族、彝族、纳西族、藏族等,各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长期的民族交融形成了特色区域文化,具有民族多样性的特色。

3、大理是滇西重镇,是南方古丝绸之路重镇,是博南古道重镇,是茶马古道重镇。

4、大理古城及周边文化资源类型多样,既有数量众多的古建筑,又有特色鲜明的民居。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周城皆有丰富的民居资源,可谓中国民间“建筑博物馆”中的妙品。

5、大理民族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原创性、地域性、延续性,最典型的是文化产业亮点《蝴蝶之梦》。除此之外,大理民族舞蹈还可以深入挖掘,诸如:白族三道茶及各种茶文化的品评形式和展演;白剧表演;白族对歌等等。

6、大理的工艺特产也极有个性。如大理石系列产品;白族扎染时装及生活物品;白族传统服饰及新开发服饰;白族木雕、石雕制品;金银铜首饰及传统器物;大理民间刺绣、剪纸;大理特色花木、根雕、盆景。

7、大理的生态资源中的兰花产业、茶花产业。

8、大理的饮食文化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滇味的传承中心和正宗。如大理古城的青石桥豆粉、龙德轩的破酥包子、四牌坊的白族卤肉、烧饵块、喜洲粑粑、还有“生皮”、“八大碗”、“沙锅鱼”等等不胜枚举。

9、崛起中的滇西综合大学——大理学院。

二、大理文化软实力比较优势

大理位于大香格里拉前哨,是大香格里拉和滇西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翠、人杰地灵的地方。整个古城文化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片区:1、以大理古城为核心的古镇区、苍山风光区,包括三塔、崇圣寺、影视城、南国城。2、以下关为滇西现代中心城市的新城区,今后开发的亮点是西洱河文化景观区。3、以喜洲、周城民居为代表的民间古建筑群落区。4、以海东开发新区的串珠式、组团式别样风景区为代表。

这四大片区皆可发挥优势突出特点,体现出特色性原则、雅俗共赏原则、可深入开发性原则和吸引力原则。

三、对大理古城文化圈开发的思考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的旅游模式及宣传口径应由过去的“观光游”更改为“休闲度假游”、改为“体验感受康体游”。古城文化圈形成品牌的目的还是提升大理支柱产业——旅游业。这就是文化与经济不可分,文化力驱动经济力,文化软实力促进、辅助、提升硬实力的作用。

大理古城文化圈开发方案是整体打包、分散经营,可用“一个核心、两条线路、三个产业和四个方位”的格局来展现。

(一)突出核心作用

要突出大理作为古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这个核心,在“古”字上下功夫,真正吸引世人来感悟“古”的魅力,对古建筑、古文物、古民居统一标识、统一宣传,树立民族性、多元性和边疆文化的古城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让人提起历史古城就绕不开大理。古城包括南门、文献楼、三塔崇圣寺、影视城、南国城等,挖掘重点是古城中的大街小巷。

(二)延伸两条线路

就是要延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两条主线。

1、挖掘自然资源。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喜爱以欣赏苍洱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但当下,以休闲度假和康体健身的旅游活动已悄然为主流。那么开发苍山探险游、延伸苍山索道,甚至是开发苍山滑雪场等是延伸产业链的重要举措。

2、提升人文景观文化品位。高品位的文化附加值是体验生活永恒的主题。要让好风光的大理让世人共分享,那么借鉴大理、体验大理、创造大理显得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大理旅游集团精心改造的崇圣寺、蝴蝶泉、南诏风情岛和即将开发的西洱河文化景观工程也是人文景观的重要举措。

大理古城始建于唐朝,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滇西乃至云南最古老的城镇。公元十世纪左右,大理是世界十个大城市之一,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唐宋时期大理就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中心,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作用,是“和而不同”的文化式样,特别是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古遗址,流露出许多历史信息,换言之,“文献名邦”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应深入探究和开发。

(三)做精做美三个产业

这里三个产业指的是文化产业、传统工艺业和饮食业。

1、关于文化产业

大理的文化工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精品呈现良好势头。如《蝴蝶之梦》、芭蕾舞剧《小河淌水》等为代表的精品,地方性、特色性、时代性和国际性让人咄咄称赞。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文化产品生产开始了由“事业模式”向“产业模式”的重大转变,这场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将文化与经济联系在一起。但,文化资源丰厚并不等于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资源丰厚更不等于经济指数,面对这一全新课题,大理还有许多资源可以研究、挖掘和开发。我们认为,大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是:⑴、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业。⑵、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现代传媒业。⑶、丰富的人文资源与大众文化、体育、健康消费相结合的文体娱乐业。⑷、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观光、休闲、度假集一体的旅游业。⑸、丰富的人文资源与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的文化教育培训业。⑹、丰富的人文资源与展览、咨询相结合的会展文博业。⑺、影视拍摄基地。等等。一句话,打造并加长文化产业链,与时俱进地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2、关于传统工艺业

传统工艺业是指民族服饰、扎染、大理石、金银制品、木雕等手工艺制品。

3、关于饮食业。

民以食为天,品尝美味佳肴是人最大的福分。大理的饮食业前面已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四)四个方位展示魅力

大理古城文化软实力又可更具体的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展示魅力。

东边:新开发建设的海东串珠式、组团式新城区将成为大理的新亮点。

南边: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下关,将崛起为滇西中心现代化城市,古城距下关10余公里,这一古一新,一动一静形成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的跨越时空的对比。广义的南边可以包括巍山古城。

西边:做好做足苍山游这篇文章。既要保护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又要开发苍山东坡游、西坡游,政策法规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北边:喜洲古镇、周城、蝴蝶泉、南诏风情岛和广义的北边包括地热国,是身心放松的好地方。

总之,大理的古迹、名胜、地域、气候、山水、宜居、宜游、休闲以及民族、民风、民俗、民居等都是大理文化软实力的潜力和优势。

(作者系大理州人大副主任)

猜你喜欢
苍山大理古城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大理:梦游理想国
大理好风吹
苍山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苍山脚下
请叫我党员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