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艺
服装号型标准是服装工业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标准。我国现行服装号型标准的制定经过了人体功效学、数理统计、服装标准化、服装生产、管理和教育领域等专家精密的计算,精心的设计,先后研究了人体体型分类、基本部位的选定、号型设置范围、上下装配套、中间体确定、控制部位及其分档数值的选定等,是一部系统的、具有相当高水准的服装号型标准,为我国服装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号型规格标准的要求随之会提出新的要求。而我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人体测量,新的服装号型标准也将随之出台。
本文在对国内外服装号型标准的研究基础上根据服装标准制定的理论提出对我国服装号型规格标准进行优化的参考意见,希望对新号型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制定服装号型的原则
服装号型规格的设置是一个集数理统计、人体功效学、服装生产等领域科技的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很多领域学科及其相互之间交叉影响的问题,所以,为解决问题,首先应根据服装标准制定的理论来研究制定服装号型规格标准的原则,然后,遵循这些原则去制定服装号型规格标准。
我们知道,服装标准应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由生产型标准向贸易型标准转化,并且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我国现行的服装号型标准GB 1335—1997是1986年开始研究修订方案,1989年形成征求意见稿,1991年发布,1992年4月1日正式实施,从研究修订方案距今已有近20年。在这十几年中,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深化,今天的成品服装完全是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既是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交换的双方是销售商和消费者,销售商需要通过商品使用价值的转让而实现商品的价值,消费者需要通过金钱的转让满足对商品的使用。这个过程实现的前提条件则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满意;销售商可以获得自己满意的利润。所以,服装作为商品的属性使得它首先要满足消费者使用的需要,才能满足销售商获取利润的需要。据此,我们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度来考虑服装号型标准的具体制定原则如下:
1.尽可能提高覆盖率,尽量减少服装号型数量。成品服装也即所谓的成衣,一般都是经过厂家对款式精心设计,紧随时尚,对服装面辅料精心选择和搭配,相对会比较协调。另外,在服装种类、先进设备、流水线、缝制工艺等都是街头裁缝店的单裁定制所无法比拟的,并且可以在购买后即刻穿用,所以,成品服装的号型规格是否能满足需要,也就相对成为消费者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从理论上来说,生产商所生产的服装规格越多,消费者的满意度就越高,但另一方面,这将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润,销售商都在努力使自己有限的产品规格尽可能地赢得最多的消费者,那么,如果以少量的号型覆盖更多的人群,销售商就会达到降低成本,满足更多消费者、获取更大利润的目的。所以,提高覆盖率是制定服装号型标准的根本原则。
2. 根据服装的最终用途来制定号型规格标准。根据用途制定标准也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国际贸易的需要,调整标准体系结构,更适应现代的生产特点,把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目的结合起来,从而不但有利于企业工作的开展,也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3.尽可能能够依据号型规格标准提升服装的美感和整体质量。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首先考虑的是服装能否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服装的目的从物理意义上的保暖、遮羞转移到审美、自我满足感等。服装尺寸除了和合体性有关外,还和服装的造型有关,所以它关系到服装的外在和内在质量。
4. 要方便实用。 各国的服装标准的实践证明,制定标准应以企业为主体,考虑企业需要。在标准的使用过程中,简单实用、方便操作才可以使厂商缩短劳动时间,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并且也可以成为推动企业广泛自觉使用服装号型、规格标准的动力。
5. 与国际接轨。要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与国内标准进行整合,取国外之精华,保留自我标准中的先进性,从而才能促进我国服装质量的提高,并可以提升我国标准在国际标准中的采用比例。
6. 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及标准动态化的特点,制定有持续发展空间的标准。
服装号型覆盖率优化分析
号型覆盖率是号型标准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减少号型数量,但不降低覆盖率,才能满足销售商和消费者的需要。我国服装号型覆盖率虽说达到90%以上,但它是通过强调大量的号型来实现的,而据市场调查,我国绝大多数女装厂只生产5个以下号型的服装。从近200个号型中选择5个号型生产,导致在市场上买不到合体服装的人群比例较大,而生产厂家增加规格就意味着成本的上升。
服装款式和年龄紧密联系,不同的服装款式适用于不同的年龄层,而根据人的生长衰老过程,不同的年龄层有明显不同的体型特点。按照我国号型标准,每一种款式需要打制一套版样,这套版样分为四种不同的体型。该套版样在制作、推档的时候究竟应该选用什么号型才使得该款式正好命中该年龄层的目标消费群,并且可以尽量减少打板的数量,是企业在设计好款式后准备生产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如果能将号型的划分和年龄联系起来,那么,适合少女的款式,就没有必要考虑40岁左右女士的体形和相应的规格,这样就可以减少企业生产的盲目性,提高所生产服装的覆盖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我国在女子服装号型标准中没有划分年龄,但在日本、美国等国的号型标准中有年龄的区分。号型规格按年龄划分后,企业就可以根据适销对象找到相应的人群尺码表,而不用自己去判断特定年龄层在服装号型系列中所占的位置。以女上装为例,若服装企业按国家号型标准制定服装规格,则应有C1以C4 =7×7×4=196个规格。(身高从145cm到175cm,分档值为5,共七档;胸围从72cm到96cm (A体型),分档值为4,共七档;体型Y、A、 B、 C,共4个)要从这么多的号型配置中找出与自己生产的服装款式所适合的年龄层相配的号型系列,在我国现行号型标准中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需要每个企业去跟踪调查,从销售情况中总结经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物力,否则事先的生产将是盲目的。而如果按年龄划分号型规格,将会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具体款式服装的号型覆盖率。
服装号型系列的优化设置
服装号型系列的设置和提高号型覆盖率、减少号型数量紧密相关。服装号型增加,当然总的号型覆盖率会随之提高,但如果服装号型过多,生产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经济效益也会随之降低,所以靠增加号型数量来提高覆盖率不是合理的办法。怎样使号型数量尽量少,又要使所设置的号型覆盖率不降低或提高,也就是说号型覆盖率和号型数量的比值需要提高。我国的女子服装的号型数量在前面已经提到,大概为200个,即使考虑年龄段的划分,号型数量仍然很多,和厂家进行生产的号型数量相比,将会有很多人被厂家排除在外,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号型的设置上进行研究。在号型系列的设置上,身高和胸围是两个最重要的基本部位,最能够代表身体其他部位的信息,以它们为基本部位设置不同体型的号型系列已是各国号型标准制定时的共识。
我国服装号型标准中身高档差为5 cm,很多国家都为8 cm,日本曾经用过5 cm,为减少号型,已改为8 cm。身高档差是控制服装衣长的档差,据销售实例考察,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对三围的合体度、舒适度比较关注,甚至有些苛刻。但是对衣长、袖长等长度的要求却相对较宽容,以合体性要求较高的上衣、西服及衬衫为例,在三围能够合体的情况下,衣长偏长2.4 cm或偏短1.2 cm,袖长偏长1.8 cm或偏短0.9 cm通常是可以接受的,因穿着外观效果差别很小(裤长因为在裤口处可以修改,所以宽容度更大)。根据身高和衣长、袖长的回归系数,△H=△L/0.4, △H=△SL/0.3,我们可以计算出身高可以宽容的档差,计算结果显示身高档差可以为9 cm,和日本、德国标准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