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篇不该入选的课文谈起

2009-02-25 06:32曹保印
同舟共进 2009年2期
关键词:面包店五星红旗崇高

曹保印

我刚刚阅读了一篇名为《那些不该入选的课文》的文章。它发表在2008年第6期《读写月报・新教育》上,作者朱华贤。

哪些是不该入选的课文?文章举的一个例子很有代表性: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讲的是这样一件事:“我”在国外的漂流中,不幸落入激流,并且受伤和迷路。第三天后,才找到小镇,当“我”向面包店老板说明处境时,老板却提出要“我”身上的一面五星红旗交换面包。“我”不肯,离开面包店,摔倒在地。后来,面包店老板把“我”送到医院,并支付了医药费。

课文要告诉学生的是:五星红旗代表着祖国的尊严,它比人的生命更宝贵。宁可饿死,也决不能用它来交换。课文中的“我”宁可饿死而不肯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看上去是颇为崇高的,但这是没有必要的伪崇高,是缺乏人性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应该得到最高规格的尊重。

除了朱华贤所批评的,面对这样的课文,有一点笔者不吐不快:该文有明显的编造故事欺骗孩子的嫌疑。这种假大空的东西,犹如精神上的“三聚氰胺”,毒害着孩子们的心灵。它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说谎和造假的“样板”——为了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难道就可以不择手段?

朱华贤的这篇文章,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切的痛感,促使我思考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其实,教育的对象是人,全部目的也是为了人,离开这个核心,教育就失去了价值。这应该是教育的常识。

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忽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心态,从深层次讲,也是社会浮躁症的反映。要知道,教育非比其他,它的“树人”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拒绝急功近利,拒绝浮躁、浮华、浮夸。

观察当今中国的教育现实,种种教育病涌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了对人的理解和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为什么当今中国的青少年,在学习时难以享受快乐,常常只能感受痛苦;为什么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子女,虽然身在城市,却只能寄身郊野陋室,不能与城市儿童并肩读书;为什么同为国家公民,只因一纸户籍,就要在跨进大学之门时,付出悬殊代价……

如果教育能真正做到尊重人、关注人、为了人,这些所谓的教育病并不难解决。推而广之,各种社会病,也一样能治愈。

猜你喜欢
面包店五星红旗崇高
存在心中的五星红旗
啊 五星红旗
甜甜的面包店
狮子面包店
五星红旗颂
我爱五星红旗
企鹅大婶面包店
哥俩好面包店
无名的崇高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