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之有道

2009-02-24 07:02郭智毅
汽车与运动 2009年2期
关键词:赛手阿斯顿车迷

郭智毅

标准化的国际赛事,这是阿斯顿,马丁亚洲杯这个概念给我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产生于2007年下半年该赛事浮出水面之后。当然,经过一个赛季(2008赛季)的运作,我们看到了一个新兴的单一品牌赛事的成功诞生。

2008年,阿斯顿·马丁亚洲杯总共进行了10站比赛。赛场包括中国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和珠海国际赛车场、马来西亚雪邦赛车场以及本年度的最热门赛场新加坡F1赛道。由此可见,这个2008年首次登上世界赛车舞台的“年轻”赛事——阿斯顿·马丁亚洲杯——其气势与气魄是相当可观的。年度受关注程度最高的新加坡F1夜战进行阿斯顿·马丁亚洲杯年度第七站比赛、6月20日-22日作为Super GT马来西亚站辅助赛、10月17日-19日作为F1中国站辅助赛,这些都显示了阿斯顿·马丁亚洲杯赛事机构积极运用世界顶尖汽车赛事来迅速推广自身品牌的战略。

赛车复兴

事实上,从最近几年阿斯顿·马丁参与的世界顶级汽车赛事就可见这个老牌的英国豪华跑车品牌正在慢慢重拾昔日的赛车辉煌。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GT1组赛车阿斯顿·马丁DBR 9,从诞生起就使FIAGT的一线赛车法拉利550和玛莎拉蒂MC12感到阵阵危机。而当DBR 9登场之后则更是横扫千军,经验丰富的法拉利和玛莎拉蒂也不得不屈服于“Aston Martin Racing”的招牌之下。2008年,阿斯顿·马丁和劳拉赛车公司合作打造的勒芒LMP1组“怪兽”Lola B08-60 Aston Martin也“试航”了,先抛开成绩不讲,仅看阿斯顿·马丁进军勒芒LMP1的动作就知道他们重振GT赛事旗帜的决心。

高效比赛模式

使用阿斯顿·马丁Vantage N24作为比赛用车的阿斯顿·马丁亚洲杯也是典型的GT赛事,只不过,它并不像勒芒或FIAGT大奖赛的GTl或GT2组赛事那么高端。事实上,从参加2008年全年亚洲杯赛事获总冠军的日本车手Sasaki获得阿斯顿·马丁全资赞助去参加2009年FIA GT4的事实来看,阿斯顿·马丁亚洲杯更像是一个顶级赛手的摇篮。就比赛模式和单一品牌这种形式而言,阿斯顿·马丁亚洲杯极像保时捷卡雷拉杯。作为阿斯顿·马丁亚洲杯的参赛车手,他可以买下N24赛车参赛,也可以租借赛会的N24赛车参赛,而这些费用车手会自己解决,要么自掏腰包、要么拉赞助商,因此,该赛事的准入制度相当灵活便捷。当然,这种便捷来自于高度的商业化,只要成为赛手之后,技术团队和回合间的赛车运输都由赛会负责,赛手只需专心比赛。

2008赛季,来自新加坡、日本、斯里兰卡等国家的赛手驾驶N24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精彩角逐,使到场观众享受了豪华跑车的视听“盛宴”,这样的比赛形势显然得到了车迷的首肯。作为阿斯顿·马丁,举办这样的单一品牌赛事,无疑起到了直接的品牌宣传效果。依附于F1、Super GT这样的顶级赛事,也能使阿斯顿·马丁的比赛在更多人群面前得到展示,目标客户也许就在其中。

如何使比赛更吸引人

首个赛季,比赛场地涉及中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比赛场次分别为3、2、1场,这说明了英国人在亚洲举办的这项阿斯顿马丁的单一赛事有着明显的中国倾向。赛前官方试车日在北京举行,揭幕战和收关站也选择了上海和珠海,这让中国的车迷们赚足了面子。不过,我们在大呼过瘾之时却发现这样一项专业的国际房车赛事却没有中国车手的参与,相信这应该是阿斯顿·马丁亚洲杯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像姚明之于NBA,只因有了中国选手的运动才能深入国人的心里,阿斯顿·马丁亚洲杯的“姚明”在哪里?也许是明年,后年,希望这样的专业比赛有中国车手的参与。这样,对于中国车迷来说,赛车这种冰冷的机器也有了同族血液的暖化,阿斯顿·马丁亚洲杯在中国所起到的推广效应将成倍增加。

而从比赛场地来说,阿斯顿·马丁完全可以继续拓宽在亚洲的“势力”,当然,我们指的是举办场地的丰富化,2008年在3个国家之间举办,2009年,最有可能纳入计划的是日本和澳大利亚站,这样“亚洲杯”才更亚洲。

一年的发展对于一项新赛事而言太短暂了,即便这项赛事出身豪门。刚刚结束的这个赛季,阿斯顿·马丁让广大车迷知道了它的存在,不过车迷们对该赛事的印象并不深刻,也并不熟悉。但这很正常,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回生,二回熟。我们需要进一步让观众们了解到N24的震撼力,也需要更多地通过车手的个性与魅力去从精神层面上拉近赛事与观众间的距离。这样稳步走下去,阿斯顿·马丁亚洲杯就能真正深入亚洲,更多车手愿意参与其中、更多车迷愿意关注它,阿斯顿·马丁品牌的亚洲宣传策略也能充分地从中获益。

猜你喜欢
赛手阿斯顿车迷
小赛手 大比拼
阿斯顿·马丁DBX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车迷说
车迷说
车迷说
车迷说
对全国职工职业钳工大赛的几点思考
阿斯顿·马丁Vulcan
阿斯顿·马丁DB9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