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开始不断地下降。三四年前动辄万元左右的笔记本电脑现在的平均售价已经到了六七千元。
然而,轻薄笔记本电脑的价格虽然也在同步下降,但始终比普通笔记本电脑要高出许多。
同样的硬件架构,同样的性能,为何改变区区几毫米的厚度和几百克的重量,就能让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高出近一半?
事实上,笔记本电脑与桌面PC同样,是由类似的配件所组成的。将众多的配件组合到目前的体积中,这本身就是一大挑战。再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何将众多的配件合理地安置在更狭小的空间内,同时解决散热的问题,是笔记本电脑轻薄化的最大障碍。
千层饼一样的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看似简单,但一旦看过拆解后的笔记本电脑,你就会发现,笔记本电脑其实和一台台式PC一样,同样由硬盘、内存、主板等部件组成。
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与普通液晶显示器一样,由上盖、液晶模组(同样由背光和液晶面板组成,不过两者的结合较普通显示器紧密得多)、边框组成;而主体部分,笔记本电脑自上而下有腕托、键盘、保护主板和隔绝辐射的钢架、主板、散热器、硬盘、内存,以及下盖等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叠在一起,就像厚厚的千层饼一样。
既然有这么多层结构组成,要让笔记本电脑更薄的难度可想而知。对开发轻薄笔记本电脑的工程师来说,首先就要解决好这些部件的排布,同时还要考虑到部件之间的连接和合理位置。尤其是硬盘、内存等需要扩展的部件,其位置受到很多限制。
非标准带来的高成本
为何低价格的上网本会大行其道,并且引起众多厂商的追捧?标准化的部件是其成功的因素之一。在标准化的情况下,品牌商要做的仅仅是将批量采购来的部件按照成熟的方案进行组装,由此节省下了大量设计和测试费用。而轻薄笔记本电脑则不是如此。
首先,轻薄笔记本电脑的部件排布就是经过重新设计的。在此基础上,厂商需要重新设计主板,而不能采用通用的成熟方案。每一款经典的轻薄笔记本电脑的主板设计都不相同。主板的设计和走线的成本很高,还要经过反复测试,这使得设计轻薄笔记本电脑成了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另外,为了尽量降低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厂商还必须重新设计模具。一些成熟的、系列化的笔记本电脑,每款新品的模具都是在旧有基础上完成的,只需要部分改模就可以了。但是,轻薄化笔记本电脑的设计更为复杂,每款产品都需要重新设计结构,其模具也无法从旧有模具上改进,而需要重新设计,这也增加了轻薄笔记本电脑的成本。
主板和模具的设计,根据难度的不同,成本也不同。但一般都在百万元以上这个量级。同时,在测试过程中初始设计还可能需要修改,因此一款轻薄笔记本电脑的开发周期也较普通产品更长,由此投入的隐性成本也是高昂的。
除了主板和模具之外,轻薄笔记本电脑的其他配件也往往需要重新设计。例如,在索尼的X505中,为了将厚度降到最低,虽然本有一款无线网卡产品可满足所要求的规格,索尼还是毅然针对X505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换用了新的天线以使它更加轻薄。
狭小空间的散热难题
轻薄笔记本电脑设计人员面临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狭小空间内将CPU等部件的热量快速排出。
实际上,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处理器本身的抗热能力已经超过了普通处理器。在桌面PC中,处理器的热量在70度左右就已经很高了,而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可以在90度的高温下工作。
另一方面,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发热量也远远小于桌面PC的处理器。桌面PC的处理器的TDP一般在65W,一些高性能处理器的TDP超过100W,但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TDP都在25W以下。
但是,即使如此,笔记本电脑过热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某些高性能笔记本电脑中,为了解决发热问题,集成的风扇数量让人咋舌。
既然普通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都很难解决,轻薄化的笔记本电脑设计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高成本的轻薄配件
非标准化的主板和模具开发固然是轻薄笔记本电脑需要面临的问题,即使是一些非常标准化的轻薄配件,其成本也会高出许多。
为了让笔记本电脑更轻薄,1.8英寸的硬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遗憾的是,同样容量的1.8英寸硬盘价格是2.5英寸产品的2倍以上。为了几十克重量的节省就带来了几百元的硬成本增加。
另外,笔记本电脑也会应用到Micro-Dimm的内存。这种内存较标准笔记本内存更小,也能给设计人员带来更大的空间,但由于用量很小,其价格也比普通的笔记本内存高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