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梅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环渤海地区经济也未能幸免。由于环渤海区域开放程度相对不够高,产业链相对不健全,缺乏大规模的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因此与有完整产业集群、丰富物流联系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弱势。也因此从经济基本面上看,环渤海地区所受危机的影响不大,在国家刺激经济恢复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得会更活跃些。虽然从2008年全国各省市生产总值来看,环渤海整体经济增速稍有放缓,但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言,环渤海区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显隐性。
赛迪顾问调查显示,环渤海地区依然受投资者青睐。关于2009年企业有投资意向的地区,选择东部地区的企业经营者占83.6%,其中选择长三角地区的占34.8.%,选择珠三角地区的占13.9%,选择京津—环渤海地区的占26.6%,选择其他东部地区的占8.3%。长三角、京津-环渤海继续成为受资金青睐的地区,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迹象也比较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也给了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环渤海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升级的好机会。事实上,在当前形势下,环渤海地区各省市已纷纷出台应对措施。北京市在2009年、2010年两年内将投资1200亿~1500亿元,主要侧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并期望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天津市出台四项举措拉动内需,力争全年投资净增达到1000亿元,分别用于保障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关系民生的项目建设,同时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银企联系,搭建融资平台。
“不靠老外靠老农”,山东省在扩大农村消费方面可谓“浓墨重彩”。在未来出口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山东省把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着力点放在了启动投资和拉动内需上。河北省则提出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拉动社会投资、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居民收入四大举措,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辽宁省选择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2008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51.6亿元,同比增长37.2%,并将这个增长速度保持到了年底。
而在财政收入方面,环渤海区域各省市也实现了稳步增长。2008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连续14年保持在20%以上;天津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75.5亿元,比2007年增长23.7%;山东省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辽宁省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56.1亿元,较上年增长25.2% ,财政收入增幅在全国东部沿海省份位居前列;河北省完成财政收入1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9%。
但是,目前环渤海地区的产业仍具有重化工化、耗水、开发区面积大和生态退化等特点。这就迫切需要靠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利用技术治理及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相对于发达的第二产业来说,环渤海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个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改变环渤海区域第三产业落后现状刻不容缓。只有从根本上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改善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才能使该地区第三产业发挥出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