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炜
冯远征一次次把观众的视线引向那些人们遮掩、回避、视若无睹,却深刺在许多家庭脏腑内的问题
冯远征长得颇有些“特点”,一眼就可以从人群中认出来。瘦,高,窄条脸,脸上的线条透出几分阴郁;一双细长、善良的眼睛像会说话,一瞪起来却大得惊人,疯狂、凶险、恐惧,令人“瘆得慌”。
他自称年轻时有一种“郁郁寡欢”的气质。1984年,导演张暖忻挑中他在《青春祭》中担任男主角,就是被他那种“郁郁”的神情打动了。在影片中冯远征饰演北京知青任佳,下放云南西双版纳,在傣寨里赶牛车。他和邻寨的知青李纯(李凤绪饰演)互生情愫,时时憧憬着回城和她开始新的人生。李纯却被充满着原始之美的傣家生活气息感染,对回城并不那么热心。任佳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总不能死在这儿!”反讽的是,他被一次泥石流吞没,将青春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出身军人家庭、排行老四的青年冯远征也深切感受到命运的戏弄。当时他混迹于京城各个演艺场所,专职跑龙套已久,演技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又有主演《青春祭》的经历,只因为“外形比较吃亏”,这条路总走不顺。考北京电影学院尽管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三,文化课也过了关,却因为形象问题被退档案。“我跟家人说了,我拼到30岁。到30岁这条路还走不通,我就彻底死心了。”庆幸的是,考上人艺学员班时22岁,少奋斗了8年。
北京人艺冯远征这代的其他演员,像濮存昕、徐帆、陈小艺,同时都是影视界的长青树。赵本山的老搭档宋丹丹是人艺的“团带班”出来的,近几年《家有儿女》让她着实又火了一把。冯远征说,对他而言,话剧和电视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可能会潜心做艺术,研究表演的机会是放在了舞台上。而我积累了很多东西,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是通过电视传播。”
从1985年考上人艺学员班,冯远征已经在那儿呆了23个年头。85届学员班是人艺最后一届独立办班。1987年,人艺和中戏办了首届联合学员班,徐帆、何冰、胡军、陈小艺和江珊就是这个班出来的。第二届学员班直到2004年才办,所以现在人艺叫得出名来的演员,除了老一辈艺术家,就是冯远征他们这一拨。
“我们刚进剧院的时候,人艺的老艺术家就说,人艺脱节了,没希望了。因为那时候中年演员里没有能撑得住的台柱子。但是到我们起来的时候,我们把《茶馆》接过来了,把人艺的风格、传统的东西接过来了。现在演员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人艺有问题,是整个中国的表演教育体系有问题。表演系所有老师都不会演戏,只用理论去教学生,怎么能教出会演戏的学生呢?还有一个,教演戏首先要教做人。现在很多人一进学校只想着成为赵薇、成为章子怡。恰恰没有意识到,赵薇和章子怡付出了很多。”
戏剧要求的是“戏比天大”,冯远征的话更朴实——“你必须是一个自律、有良心的演员。”相比那个年代,如今演艺圈的诱惑实在太多。话剧和电视剧的平衡取舍,或许已经不是一个表演形式的取舍问题,而是精确的成本收益计算。北京人艺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剧院的一个年轻演员,在快开演时打电话给院里,“今天过不去了,你找个人替我吧。”
提起这事,冯远征现在还很气愤。“人艺我们这一代演员、何冰这一代演员往上,从来没人说我今天不高兴了,不想演了。你敢说你在外面演电视剧,不回来演话剧了?你是人艺的人,就应该给人艺演戏,还要征求意见,那人艺成什么了?所以我当时站在后台就骂大街了。这就是传统没有了,年轻演员已经不把人艺当自己家了。北京人艺再这样下去,我们也就真的没有必要再呆下去了。”
成也安嘉和,败也安嘉和
提起冯远征,很多人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变态”医生安嘉和。
安嘉和医术精湛,在社会上颇有声望,在家里却时常对妻子梅湘南(梅婷饰演)拳脚相加,他偷听她打电话,跟踪她,软禁她,前一分钟还跪在她面前泣不成声好言相求,后一分钟就爬起来挥舞拳头。其中有一幕安嘉和突然把梅湘南推到地上,用脚狠踩她的脸,据说拍这一段的时候现场剧组人员都掩住脸,不忍心看。
冯远征把这种精神上的躁郁狂、施虐狂表演得出神入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当时着实火了一把,被称为中国第一部cult电视剧。而冯远征则成了“变态”的代名词,一些导演专找他出演“问题男人”,冯远征也一次次把观众的视线引向那些人们遮掩、回避、视若无睹,却深刺在许多家庭脏腑内的问题。
其实,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热播以前,冯远征就已经是北京人艺的台柱子了,不仅出演过多部话剧,电影中也表现不俗,何建军的《邮差》、娄烨的《紫蝴蝶》都找了他。
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始终只在圈内叫好。与他合作过的演员像梅婷、王学兵,说起来是晚辈,却早已为观众所熟知。如今冯远征这个名字渐渐响亮了。得意之余,他也有些无奈:因为人们提起他还是把他和安嘉和联系在一起。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剧本送到过几个男演员手里,被好几个理想人选拒绝了,他们认为接这种片子会“自毁形象”。冯远征看了本子却激动不已,“剧本拿出来时我就心跳,我说太好了。我觉得中国还没有这样的电视剧。看完剧本我的脑子里就出现很多画面,我开始想象这个人物。见张建栋的第一面,我就跟他说安嘉和不是坏人。他接触前面几个男演员的时候,他们说这坏人我没法儿演。我跟他们不一样。一开始没想到它能火成那样,能影响那么多人。我就觉得这是个好片子,然后我就铆足了劲儿去演。拍到一半时,我神叨叨地找到制片人,跟他说,你呀,赶紧去找妇联,让妇联宣传,这片子肯定火。”
令剧组意外的是,这一年11月21日被国家定为“反家庭暴力日”,此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正在全国热播。电视剧和“反家庭暴力日”互相宣传,制造了一个社会热点。
一时间,很多人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是家庭暴力,突然意识到了原来自己正在承受家庭暴力或是实施家庭暴力。演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后,冯远征和梁丹妮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妇联聘为“保护儿童,制止暴力”的形象大使。不过成功地扮演一个凶残的施暴者是要付出代价的。很多人都认为安嘉和这个人太“瘆得慌”,后来再看冯远征的片子,不管他演什么都“瘆得慌”。
“变态你一人,幸福千万家”
《女人心事》、《爱了散了》、《错爱》、《死去活来》,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风暴过去后,冯远征又出现在一系列家庭伦理剧中。这些家庭多半是“问题家庭”,要么是无性婚姻,要么是第三者插足。最近上映的电影《非诚勿扰》中,他又“先走了一步”,出演一个同性恋者。
为什么总演“问题男人”呢?冯远征说,“其实只不过这几个戏刚好赶一块儿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写一个女人跟这个跟那个搞外遇,观众一定不能接受,那就只有男演员来承担了。没办法,那就承担呗,谁叫你是干这个工作的。”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让许多人知道了什么是家庭暴力,《爱了散了》让许多人知道了什么是ED(Erectile dysfunction,性功能障碍)和无性婚姻。这些问题、这个人群久已有之,只是之前没被广泛关注,没有人去正视。冯远征查过资料,仅重庆一个城市就有30万男性患ED。他给记者计算:这其中如果有10万人结婚,就有10万个无性婚姻家庭。北京有100万ED患者,如果其中三分之一的人结婚,就有三四十万无性家庭。
惊人的数字,让冯远征体会到责任。“我接这个戏的时候,可能比演安嘉和时更成熟了一些。我知道拍这样的戏是有责任感的。我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个戏。并不是说要了解无性婚姻者的私生活,而是说,如果你看了这个戏,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你需要去爱护他、关心他,不能冷嘲热讽。比如,冯远征有ED了,人们的反应是,‘噢,感冒了。用这样的心态看待这群人,他们的心态可能就平和一些。”
在生活中,冯远征温柔和善,与同为演员的妻子梁丹妮相敬如宾。他身上还保留着一丝孩子式的天真的小习惯,比如,接电话时听到对方说起好玩的事儿,会跟卡通片里的人物一样嘿嘿嘿嘿地傻笑起来,声音听起来有点“嗲”。他有一些特殊癖好:编筐、刷油漆、擦皮鞋……像个手艺人。问他为什么爱擦皮鞋,他能聊出一大堆擦皮鞋的门道。
对于媒体戏称其为“问题男人专业户”,冯远征一笑了之。他给记者讲了个故事,“特别有意思。有一人给我发短信说,‘看了《爱了散了》,你又演了一变态男人。变态你一人,幸福千万家。看完我笑了,想了想,我回复说,‘对!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