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敏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基层组织的能动作用。去年我们扬中市部署开展了以“班子增活力、集体增资产、群众增收入”为主要内容的“三增”主题活动,对促进强农兴农、推进富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班子增活力,强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导核心
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在“三增”主题活动中,我们把“班子增活力”放在首要位置,针对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的学历不高、思路不宽等问题,从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人手,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村干部队伍。
一是选拔凭实力。精心“内选”——从“发展能力强、政治素质强”的优秀人才、包括民营企业家和农民经纪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切实把这支队伍选优配强。全面推广了“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选任方式,扩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权、选择权,逐步建立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农村基层干部选用新机制,努力把“双强”型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大力“外派”——先后选派150余名优秀青年干部到农村挂职担任创业指导员,引进、培养和使用了“大学生村官”25名,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活力。择优“发展”——加强从驻村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员、各类致富能手以及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并将其中的优秀分子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动态管理、实践锻炼等形式,不断为农村干部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二是培训强能力。坚持把提高发展能力和致富本领作为农村干部培训的首要目标和长期任务,重点强化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农业科技知识,以及领导艺术、社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一期农村党组织书记“双强”培训班,各镇(区)每年至少举办2期各类培训班。同时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网等资源,加强村干部的创业技能培训。去年以来,组织了各村支书赴井冈山、昆山等地区参观学习。并赴苏州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还注重培养和增强村干部组织群众、沟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尤其是征地拆迁中的矛盾纠纷。解决项目建设中“供地难、交地难、分配难”的问题。
三是实绩显活力。在村干部中开展了比带头创业实绩、比带民共富实绩、比带村发展实绩的“三比”活动,鼓励村干部充分发挥帮带、示范和服务作用,在农村形成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良好氛围。将“三增”主题活动中发展村级经济、促进致富脱贫的指标要求列入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年初目标承诺、年中检查初评、年末述职评议”的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实绩考核,确保了发展富民的压力层层传递,真正把农民致富落到实处。
集体增资产,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三增”主题活动中,我们将“集体增资产”作为“三增”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以新政策、新思路实现村集体资产的新增长。
1、拓展村级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根据区位特点和规划要求,把集体收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土地、房屋等经营性资产。使租金收入成为村集体收入的主渠道。积极开发现代高效农业。鼓励符合农业规划的村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特点,积极参与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开发,投资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贸易,大力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业产业。鼓励标准化厂房建设。在镇级工业集中区内设立富民工业园,专门用于村集体建设标准化厂房。标准化厂房建设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带来了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三集中”规划的不断完善、加快实施等综合效应。目前全市已有1/3的村制定了标准化厂房建设方案,在农村基层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发展热潮。
2、完善村级发展经济激励政策。市里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村级经济、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的若干意见》,从资金、用地、规费等方面明确了鼓励村级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构建村级经济与集体收入同步增长的良性机制,充分调动村级组织服务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目前各镇(区)均建立了村级发展经济奖励专项基金,新坝镇建立了4个“百万基金”,即100万新农村建设奖励基金、100万村级集体建设增收项目补助基金、100万集体经济招商引资奖励基金、100万基层组织建设专项基金,切实把村级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了实处。
3、因地制宜开展“村企联建”。“村企联建”是扬中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推出的创新举措。根据不同村的实际,按照就地、就近和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原则,每村分别落实1家规模骨干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对挂钩,帮助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村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发展各类社会事业。“村企联建”活动开展以来,企业帮助各行政村兴办工农业项目100多个,年新增销售2亿余元,盘活闲置资产2000万元,年新增厂房设备租金300万元。
群众增收入,坚定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追求
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扬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始终保持着12%左右的增幅,2006年实现了全面小康,但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增收致富仍是强农兴农的“主旋律”。
建立“双联四送”机制,让农民在帮扶中脱贫。在全市建立“部门联村、支部联户,送文明、送科技、送服务、送温暖”的“双联四送”扶贫帮困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结对帮带,狠抓责任落实,提高帮扶效果。每家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均帮扶联系2户以上的贫困家庭,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确保其脱贫致富;其他小型企业党组织、党员业主或致富能手也根据实际需要。优先为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对没有劳动力的特困家庭,采取干部、党员能人“一对一”挂钩联系的办法,通过出资、出力等形式,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状况。“双联四送”帮困机制建立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共走访慰问弱势群体3050余次,落实帮扶资金580多万元。
消除“零就业家庭”,让农民在就业中增收。在农村党组织中全面推广建立农民家庭致富档案。组织农村党员干部深入了解掌握农民家庭基本情况和致富愿望。对有就业需求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其参加市、镇相关部门开展的各类就业培训,帮助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都有适合的工作岗位,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村级保洁队、联防队用工优先满足零就业家庭需求。
推动全民创业,让农民在发展中致富。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三产服务业。增加“三农”有效信贷投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强化对农民创业、农村发展的融资服务。发挥农民创业担保基金作用,为更多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并在场所、信息等方面给予必要帮助,去年共举办创业培训13期,培训325人次,其中97人实现成功创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先后创办各类农村党员干部致富示范基地135个,建立党群共富联合体800多个,消化吸收农村劳动力3000余名。
责任编辑:杭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