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报道:近日,“2008年度优秀童书排行榜TOP10”结果发布,《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小房子》等10部童书榜上有名。但包括华裔作家在内,都没能够为华语儿童文学争点光,奉献出一本为中国孩子所喜欢的童书,这的确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这份榜单是国外媒体主导评选、投票者的范围扩大到更多国家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书是国外孩子的阅读喜好,无法说明国内儿童文学的创作水准”当作一个完美的借口,而这次国内读者齐刷刷将票投给了引进的儿童读物,让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国内童书作家和粉饰儿童创作繁荣的出版单位顿时颜面无存。有位儿童图书阅读推广人的话很是一针见血,“整个社会都对儿童读物不太重视”。
所以,如果说谁应该对无一作品入选“优秀童书TOP10”感到汗颜的话,不仅是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不仅是我们的出版界,不仅是我们的家长,社会上每一个与孩子有关联的人都应该感到汗颜。
山寨文化不是垃圾桶
据《光明日报》发表孙维国的文章说:“山寨文化”的草根性、大众性、民间性、娱乐性、自发性、参与性,使其一诞生便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山寨文化”是个好现象,群众基础厚,市场前景广,但需要精心呵护,才可茁壮成长,需要道德自律,才能良性健康发展,更需要相关制度跟进约束、规范,才会长久繁荣。绝不能任容低俗、丑恶泛滥,让“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
老百姓生活需要文化阳光雨露的照耀、滋润,但永远需要的是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山寨文化”不是垃圾桶。如果你爱它,请自觉文明“山寨”、健康“山寨”。
媒体炒作“硕士卖肉”是在“玩弄时艰”
本已经不景气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更加地萧条。最近一则新闻吸引了诸多眼球:广州一家猪肉连锁店年薪8万聘15名“猪肉荣”,竟引来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的1500多名应届硕士研究生前往竞聘。周东飞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发表文章说:高薪招聘硕士卖猪肉更像是个哗众取宠的营销噱头,制造的是违逆社会常态的反讽标本。所谓“硕士卖肉”本是一桩炒作案,研究生趋之若鹜只因8万元高薪诱惑,绝非就业艰难的走投无路。媒体硬要将一出闹剧作为经济不振、工作难找的例证,实在是在玩弄时艰。玩弄时艰的后果,是往民众本已恐惧的伤口上撒盐,而恐慌的放大和扩散,必然带来消费的进一步萎缩,整个经济将为这种心理的挑逗付出沉重代价。
“中间书”:出版业未来“突围”的希望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近日,出版界的精英们云集深圳,恳谈的话题包括“曾经的辉煌”,也不只是“现在的困惑”,更是“未来的突围”。如何“突围”?热切讨论中,独立书评人止庵提出一個独到观点:如果把读书群体和书分为三类,不读书和爱读书、高端书和畅销书都不需要引导,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中间书”。“中间书”的好处,大约有三:给人知识和智慧,让人在消遣中有所得,此其一;通俗易懂,不太动脑子,读来轻松,此其二;其三,语言文字活泼、生动,甚至幽默,给人享受和愉悦。
应当承认,我们出版界在研究“中间群体”和“中间书”上所下功夫不够。其中的潜力远未开发出来。也惟其如此,“中间书”值得出版业悉心研究,“中间书”是中国出版业未来“突围”的希望所在。
保健图书——
越外行,越火暴
平实地讲健康,默默无闻;耸人听闻的另类健康观点,常常彩声阵阵。“我们要包装我们的专家,把他们整体推出去,我们要发出主流的声音。”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秘书长赵仲龙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候谈到:“目前,保健类图书的销售量扶摇直上,说明老百姓对健康知识有需求,商人们自然要迎合大众的阅读愿望,但是,保健类图书出版领域其实是鱼龙混杂,如果不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保健书就可能反而伤害老百姓的健康。
科技的发展需要公众的理解和参与,科技也日益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公众对科学越来越关心,但对科学的态度不再是学知识,而是休闲。保健类图书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就造成保健类图书市场诸侯争霸的局面。但是大浪淘沙,我相信最后留下的一定是在科学性和普及性等方面都比较完善的作品。”
出书不是烧钱的游戏
据《文汇读书周报》发表读者耿宝文的文章说:某杂志社举行征文比赛,承蒙抬爱,笔者的一篇拙作荣幸获奖。在参加颁奖会时,除了杂志社颁发的获奖证书和数百元的购书券外,笔者居然还意外收到了十多位文友馈赠的书,设计一个比一个精美,装帧一个比一个漂亮。但回来一一展读后,不觉大跌眼镜。“真材实料”者寥寥无几,多数填充的是文字垃圾,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点都不为过,读来叫人啼笑皆非。
出书不是烧钱的游戏,出书不是沽名钓誉的路径选择。如果你有出书的欲望,不妨先扪心自问一下,它到底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有益的东西,能给公众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千万别跟风,以免书出来了沦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