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格在生命力的涌动中升华

2009-02-19 10:04徐顺湘费敏伟
江苏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江阴市人格校本

徐顺湘 费敏伟

“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原江阴市西郊实验小学),曾经为全省推进素质教育提供过示范,作出过贡献。这所学校的常规管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道德教育的经验,在全省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成为全省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这些,我们至今都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这是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对学校的一番评价。近年来,学校继往开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从优化师资队伍和加强教育管理人手,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起步,开展人格养成教育实验,经历试点、延伸和拓展,直至立项为江苏省“九五”、“十五”、“十一五”科研课题,把人格养成由德育涵盖到各育,从课内伸展到课外,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扎根开花,促进了校风校貌和师生精神境界的全面提高。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无锡市课改示范点学校、无锡市“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等荣誉。

一、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提升品位

学校积极开展“小学生人格基础养成教育”研究。针对小学生可塑性强、接受快、人格矫正难度小的特点,以班集体建设为载体,从创造性教学活动、创造性活动、生活方式指导、民间文化教育四个层面,积极探索小学生人格基础养成的途径、规律和特点,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2002年,学校成功开发了“小学生生活指导”课程,学校编著的《小学生生活指导》系列教材包含:学习指导、心理指导、交往指导、自立指导。学校还开发了“民间文化教育”校本课程。民间文化教育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追求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健全人格、养成文明的习惯和行为。学校让师生共同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实施过程,让他们去经历大量的探究和实践活动,使校本课程开发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师生同新课程共同成长,让新课程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和教研的结合,通过制度化的教科研活动使教师得到发展。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研究一个名家。研究一种课型,研究一个课题,逐渐形成教学个性。目前,学校江阴市级以上教学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人数占全市总数的1/10多。近年来,在江阴市级以上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有156人次获奖,其中获一等奖51人次,有540余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正式出版专著5本。

二、在人格养成的化育中不断发展

健全的人格。唯有在校园环境的熏陶下,在儿童自身生命活力的涌动中,才能得到最佳的升华。学校采用多种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手段,用心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让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茁壮成长。

让健康的情感在温馨的氛围中激发。校园内景点如棋、绿茵如毯,名人名言处处闪现,礼仪长廊、科技长廊成为校园的亮丽风景。展现出环境育人的魅力。教室里、走廊中到处张贴着孩子们的作品。橱窗里,小摄影师的瞬间定格,真实地反映出孩子们爱祖国、爱生活、爱自然的情操……

让纯真的爱心在涌动的热流中升华。童心最真,学校教师不仅注重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孩子,又通过“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来培养孩子“爱”的人格。利用红领巾广播、春晖电视台和《春晖季刊》开设的“知心姐姐信箱”,回答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家庭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的人格基础在爱心的流淌中逐步养成。

让健全的人格在多彩的活动中培育。人格的形成来自于多元角色的体验。多元的合力能促进人格的不断完善和定型。学校从少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金话筒擂台赛、征文竞赛、摄影书画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关爱、学会一种本领、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增长一种知识、经受一次挫折、提升一点素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十一五”期间,学校又把人格基础养成教育推进到研究创造性人格养成机制的新高度,从而更具鲜明的时代性和挑战性。让师生的人格在生命力的涌动中升华将成为学校永远的追求。

猜你喜欢
江阴市人格校本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The Big Fire一场大火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我的新年愿望
春节里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