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力
当前,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全球各国的救市,我们看到各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波接一波的降息和注资办法来应对。对此,我以为,目前已经发生和正在发展的各国竞争性降息,对制止和遏制危机发展所起的作用是负面的,竞争性降息除了能够调节、稳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比价外,对从根本上解决危机问题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甚至是在促进全球经济危机的深化和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各主要国家竞相释放流动性救市的政策,其核心错误不是把扩张的流动性用于救助社会就业机会,不是注入实体经济,而是用于弥补金融机构亏损和让金融家们兑现出局,从而深化了金融体系信用风险和摧毁了社会对银行的信心,全球金融体正全面走向组织坏死,已经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尽管大家现在指责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0年美国科技泡沫破灭后推行的货币救市政策,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目前大家一边在批判他,一边在奉行格林斯潘主义。按照目前的各国救市方略,一个几倍于危机前全球货币流动规模的新世界货币额已经诞生。相对于停滞的和衰退的世界商品和人类劳务供给,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只能用更多数量的货币购买现在同样单位的商品和劳务,到那时很可能出现贫困的百万富翁现象。
令人欣喜的是,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及其团队2008年12月6日推出了新的经济复苏计划,该计划不知是否是受到中国4万亿元救市经验的启发,而一改前一段向危机机构注资的方式。新的经济复苏计划包括:政府节能、启动50多年来国内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展开史上最大规模学校硬件升级活动、改进医疗设施状况和普及宽带网等五大内容。如果真这样,救市方略可能才真正走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换句话说,在可用的增加流动性来缓解危机这一招的边际效用近乎为零的情况下,目前拯救危机的唯一出路,在于坚决果断地将新增的流动性,全部集中使用于救助实体经济和完善社会生存保障机制。
对中国而言,拯救经济,避免危机深化的重点,除了已经提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以外,同样重要的问题是应严密防范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组织效率下降。当前,应及时出台相关措施刺激社会贷款需求,而与之相联系的是社会投资的有效性或者是投资效益,从就业、可支配收入提高预期、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安全和保障度提高这些基础层面着手,提高国民对本国经济体的信心,从而达到维护金融体系中的储蓄鼓励和扩张贷款意愿,以维护金融组织运转的有效,这是救市的根本。
为此,在将泡沫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必须尽快出台政策,刺激房地产交易和楼价稳定,刺激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陆续开展和扩大国际资源市场的收购和控制,实现一些低端必需品产业向发达国家和其周边市场转移,并寻求美国、欧洲出口基地的替代地区和市场,打出去和拉进来同时进行。
要在人民币升值与出口制约之间寻求平衡点,我认为人民币贬值和出口补贴对促进出口的刺激作用,将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甚至根本就没有刺激作用,就像全球降息不但不能扩张流动性,反而会加速制造流动性陷阱而使金融机构和组织全面坏死是一样。
总结上述观点:一是要尽可能维护金融组织运转的有效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共抗危机;二是已经存在和正在增加的相对于危机前几倍的流动性,一旦在经济回稳时,很可能如洪水猛兽,造成的对全球资产价格的冲击。对此,我们必须具有前瞻性,未雨绸缪,有所准备。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