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波
根据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保证行政效力,政府出台政策应体现公平原则,合理兼顾各方需求。商业银行为国家金融体系的主干力量,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当中,都应该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但为使商业银行在当前形势下发挥更大作用,我个人建议今后政府在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刺激经济应避免出现“投资竞争”的问题。中央政府近期宣布了总额为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政策,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对策,迄今制定的投资计划累计高达30万亿元,其规模甚至高于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这巨大的投资计划中,能够保障资金来源的只占一成到三成,其余不得不依赖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民间投资,地方政府很多计划既没有资金保障又脱离实际,从长期看可能会产生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问题,甚至会成为新的滋生腐败的温床。这样的项目对银行资产安全也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在扩大内需中政府应有相关制度安排确保防浪费、防腐败和防污染。
要像用兵一样用好中国自己的钱。国家手里的巨额外汇目前已部分贬值,拉动内需的巨额资金也等待投资。用钱如用兵,对于天文数字的国民财富的支配需要战略思考。如毛泽东所说:抓住战略的枢纽部署战役。这个原理适用于所有领域。巨额投资和外汇应首先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自古不足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事关中国现代化全局和长远的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什么?一是资源,一是高技术。外汇应该用于在全球范围内控制资源;二是改善国民的福利保障,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过于依靠国外市场,靠出口的推动。中国产品既然可以为“外国人民”服务,为什么不能为13亿中国人服务呢?所以内需必须被拉动。中国人并不是绝对没有钱,只是因为我国没有完善的福利保障、教育、医疗和住房消费奇高,使中国人不敢花钱。使用外汇的一部分,用于全面社保的建立,显然是从源头上拉动内需的战略之举。
深入挖掘资本市场在扩张内需中的潜力。资本市场在扩张内需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股市的财富效应可以激发投资者消费,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样,一个运行稳健的资本市场对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自2007年牛市以来,股指至今下跌70%左右,对此政府是否应该“救市”?我国股市绝大部分的股份归国家或国有企业所有,“救市”最大的受益者仍将是国家。因此,从国家大利益考虑,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救市”的强有力措施,如推出针对“大小非”解禁的平准基金等,以尽快扭转股市低迷局面,恢复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应对方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首先是实施积极的银行发展战略。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我个人认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两大历史使命,一要积极贯彻落实扩张内需政策以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要继续推进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转型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更好承担上述两大历史使命,商业银行应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化压力为动力,在“危”中求“机”,在“稳”中求“进”,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有效防控各类风险,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银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进一步说,一是在信贷投向方面,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经济适用房以及日常消费品等行业的发展。二是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要积极扶持遇到暂时困难但未来发展仍看好的企业,三是要多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合理的资本需求,以解决关系民生的就业问题。
其次要多渠道充实银行资本。一是在争取政策支持方面,要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推动监管部门尽快在我国推出混合一级资本和非累计优先股,以增加商业银行补充核心资本的渠道;二是在资本的有序开发方面,要确定合理的资本补充渠道和融资次序,既要通过提高自身盈利能力靠积累来补充资本,也要通过发行股权资本、债务类工具、混合型权益等各种外源资本工具来补充资本;三是在资本的合理配置方面,要加快建立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资本规划程序,大力推进经济资本理念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最后要强化风险管理以稳定信贷资产质量。在经济下行阶段,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往往面临很大的压力。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企业的偿债能力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如外向型较强行业和中小企业违约风险在显著上升,特别是房地产行业高位回落使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剧。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适当增提拔备,以稳定银行业整体信贷质量,确保我国银行业稳健运行。
(作者系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