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电教事业发展实践

2009-02-18 09:11管恩京郑海峰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2期
关键词:电教高校发展

管恩京 郑海峰

【摘要】高校电教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乱”:职能乱、名称乱、机构设置乱、人员乱。山东理工大学在回顾近十年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依靠”的改革思路,同时阐述了在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电教;高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9) 02—0137—03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等成为主要电教媒体为标志,高校电教事业的发展就进入动荡的年代。总结近十年来高校电教事业发展特点,可以用一个“乱”字代表:职能乱、名称乱、机构设置乱、人员乱。

由新媒体、新技术、新的教育技术理念催生的动荡过程,同时也掀起了高校电教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浪潮。在这个浪潮中,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且改革得好,事业就能发展壮大;没有改革或改革得不好,事业就会没落,没落的结果有两个,或者被学校取消,或者被其它部门吞并。山东理工大学同样在改革的浪潮中沉浮不定、历经考验,作为高校电教事业的一个个案或者是缩影,见证这段发展的历史。

一 回顾历史,总结近十年电教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同诸多高校一样,山东理工大学电教事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电视、录音、幻灯片等是其主要电教媒体。1998年,以学校建设16套多媒体教室为标志,电教事业的改革开始。以下为我校电教事业的组织机构、名称、职能等的发展史。

由此表可以看出高校电教事业近十年的发展比较混乱。首先,职能乱。电教职能涉及到教学、教辅、电视广播、新闻宣传、会议报告,甚至还涉及到电话机等设备维修。其次,名称乱。负责电教事业的部门近几年衍生了很多名称,除了保留电教中心名称的,还有现代教育技术部、教育技术中心、CAI中心、电教室、多媒体中心、现代教育中心等名称。再者,机构设置乱。电教部门除了独立建制外,还有挂靠或者隶属其它处室的,如教务处、现教部、实验设备处、宣传部、后勤处等,甚至还有挂靠或者隶属教学单位的,如物理学院、传播学院、基础教学部等。最后,人员乱。由于没有进入学校的主流地位,电教部门往往成为行政裁员、人才家属的“收容所”,人员多而复杂,整体学历不高,专业基础杂。

二 坚持创新,开拓电教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无数改革实践证明,创新是工作、事业的灵魂;同样只有坚持创新,高校电教事业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1]。2001年至2006年,这5年是我校电教事业发展的低谷,随着2006年教育技术中心的更名及改制成功,电教事业才有了起色。近两年来,教育技术中心积极开展教育技术研究,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教学工作,坚持创新,打开了电教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发展的思路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依靠”。

1 一个中心: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教学工作是一所高校的核心任务;一个部门离核心任务越近,工作性质就越重要,对事业发展就越有利。山东理工大学电教人几经努力,到2006年末,终于把与教学无关或者关系很小的职能剥离出去,如把电视新闻业务交给宣传部,把学术报告厅和会议音响交给后勤处,把电话机维修交给设备处等,同时更名为教育技术中心,副处级建制,挂靠教务处,人、财、物保持相对独立,业务上接受教务处指导。如表1所示,目前教育技术中心的主要业务职能,如改革多媒体教学,使其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加大网络学堂与网络教学资源投入,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等,都是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开展工作,通过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 两条主线: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发展

无论传统电教还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信息化建设很容易“瘸腿”走路,不是偏硬就是偏软,当然“重硬轻软”的现象更多一些。近几年,我们持续加强多媒体硬件建设,每年更新和增加一定的多媒体和网络设备,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创造有利的环境。同时,加大软件建设力度,如立足多媒体教学平台,建成了教学质量远程监控系统;立足数字化教学,建成了网络学堂和教学资源库,推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拓宽学生与教师交流的途径;立足优质教学资源,建成精品课程管理系统,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等。

3 三个平台:搭建多媒体教学综合服务平台、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与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1)搭建多媒体教学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教学手段改革。

山东理工大学从1998年就开始了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截至目前,我校共有多媒体教室217个,其中,公共教学楼已全部建成多媒体教室。我校教师对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非常高,全校95%以上的老师使用过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室使用率达到了85%以上。2007年,我校又在传统、单机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建成了网络化中央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多媒体设施远程管理与控制,而且具备课程直播、精品课程录播、微格教学以及教学质量远程监控等功能。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在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资源制作、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搭建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信息化、学习信息化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03年,我们成功搭建了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发布教学大纲、教师信息、课程通知;可以共享教学讲义与个人教学资源以及布置作业、进行网上测验等。同样,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教师提供的教学信息,参与网上作业、测验以及问卷调查等活动。并且,师生可以在平台上开展讨论、在线辅导与答疑等交流。目前,平台上共注册教师用户2100余人,学生用户3万余人,本学期共202门课程在平台上开课。实践证明,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对辅助课堂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逐步形成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相辅相成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3)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网络教学平台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资源的汲取和共享才是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所在。要发挥网络教育辅助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就必须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支持。2005年,成功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主要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服务。

① 精品课程管理: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举措,制定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方案[2]。目前,三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共享与日常管理都由该平台提供技术服务与网络共享服务。

② 网络课程建设:自2004年开始,累计投入40万元,采取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加快丰富网络课程库。截至目前,共引进包括麻省理工学院OPW开放课程在内的各种网络课程2097门;同时以教学研究立项的形式,自主开发与制作网络课程300门。

③ 数字化教学素材建设:同样,通过购买、搜集和自主制作等形式,不断丰富数字化教学素材库。目前,资源库内共收集和整理视频素材321条,音频素材1182条,图形图像13418幅,动画1014条,文本1255条。

④ 优秀教学软件建设:自2006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优秀教学软件评比。一大批应用于教学,且由老师自制的优秀课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课程网站等脱颖而出,不但丰富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内容,同时提高了教师之间信息、技术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 四个依靠:依靠制度、项目、绩效、市场四个方面,加强人才与队伍建设

(1)靠制度管理人:随着职能的变化、事业的推进,近两年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多媒体教学运行与管理、电教从业技能、仪器设备维修、教学研究、科研奖励等方面的管理文件,依靠制度监督人、管理人与约束人。同时,构建两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倡导一线职工独立协调与处理问题,鼓励一线职工创新性开展工作。

(2)靠项目提高人:争取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利用项目调动大家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的积极性,营造学术研究氛围,挖掘教师潜力,努力向学习型、研究型团队目标发展;同时,利用项目出成果,改善电教人员评职称难、发论文难、课题经费少等方面的缺陷。2007、2008两年内,中心共获得了1项校级重点教学研究立项,4项校级一般教学研究立项,5项校级一般试验教学研究立项,共获得经费2.6万元;2007年,我们还参与了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承担的国家“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立项。目前,由项目催生的成果逐渐呈现,如依托《多媒体与课堂适应性研究》项目撰写的论文已经在核心期刊发表。目前,一个爱学习、爱思考、人人想做事、人人有事做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3)靠绩效鼓励人:规范奖励、分配制度,形成工作激励机制,调动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对于中心获取的一些经费、补助,采取绩效分配原则。在保证中心团结和谐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性质、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实现多劳多得,保证让老师付出了就有回报,以此鼓励那些承担了繁重任务的老师、想做事的老师和做成了事的老师,如设置了论文奖励补助、设备维修补助、值班负责人补助等绩效计算名目。这些奖励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了老师参与管理、发挥技术特长、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4) 靠市场发展人:中心要有长效发展的机制,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市场接轨。一个部门要发展得很好,首先要有人,要有懂技术的人;要懂技术,必须通过做项目、干工程、搞维修等活动得到培养和锻炼;要取得这些项目、工程,就要开展对内对外服务。其次要有钱。没有钱,就留不住人,也无法鼓励人,无法调动人的积极性。如何赚到钱?还是要通过做项目、干工程、搞维修,因此还是要开展对内对外服务。目前,我们积极拓宽校外渠道,特别是加强了与当地学校的联系,牵头成立了“鲁中地区教育技术协会”,利用协会带动学校之间项目的合作。同时,针对本校业务,采取与校外公司“半合作”的形式,把原本由校外公司完成的部分工程和维修项目交给中心来负责,一方面能为学校节省资金,另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再者培养了技术人才,利于中心事业的长期发展。

三 存在问题与不足

总结两年来我校电教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水平人才缺乏,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与电教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随着高校对“进人”条件逐渐严格,使原本高水平人才非常缺乏的电教部门更难要来高学历、高水平的新人。同时,电教事业沉浮不定,更导致原来队伍中部分年轻教师、有技术特长的老师等流失,因此,高水平人才数量不足、队伍结构有待改善与人才质量亟待提高是影响目前高校电教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

(2)教育技术培训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目前存在学校重视不够、经费投入少、缺乏有效组织、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差别大、缺乏高水平培训教师等问题。

(3)推动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过程中,再好的“路、车、货”如果不能用起来,都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搭建了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等原因,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足,平台整体上的应用还非常不够。

(4)市场化接轨需进一步深入,政策需明确,制度需要充实和细化。搭上市场这艘船,是高校电教事业改革的重大尝试,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需要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离设想的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山东理工大学. 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报告[Z].淄博,2005

[2] 山东理工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校长报告[Z].淄博,2007

猜你喜欢
电教高校发展
路在脚下 梦向远方
区域发展篇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电教工作者要有“五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