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纪实

2009-02-16 08:26
党史博览 2009年2期
关键词: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自治区

李 喆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继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之后的第四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是宁夏回汉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结出的丰硕成果。

历史上的宁夏省

宁夏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灵武水洞沟遗址的发现,说明远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宁夏北部就有了人类的活动。秦统一后,宁夏分属北地郡和九原郡。唐朝时属关内道管辖。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大夏国,历史上称为“西夏”。元朝时在此设西夏中兴路行省,后改中兴路为宁夏府路,始有“宁夏”之称。明朝设立宁夏府,后改为宁夏卫,属陕西布政使司管辖。清朝设立宁夏府。民国初年改为朔方道,后称宁夏道,隶属甘肃省。1928年11月成立宁夏省,大部分时期处于马福祥、马鸿逵等回族军阀的统治之下。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甘肃、宁夏进军前夕,中共西北局指示,由中共三边地委负责接管宁夏旧政权。1949年9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十九兵团向宁夏进军。9月18日,经中共西北局提议,中共中央批准,正式成立中共宁夏省委,任命十九兵团副政治委员潘自力为中共宁夏省委书记。9月23日,宁夏解放。9月26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银川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为主任。10月7日,由中共三边地委和中共宁夏工委组成的中共宁夏省委机关进驻银川并开始工作。12月23日,宁夏省人民政府成立,潘自力为省政府主席。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成立,宁夏省人民政府直接受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

宁夏省成立后,辖银川、吴忠(原为镇,后改为市)2个市,平罗、惠农、陶乐、磴口、贺兰、永宁、宁朔、金积、灵武、中卫、中宁、盐池、同心13个县,阿拉善、额济纳2个蒙古旗,共17个市、县、旗。

1950年7月10日至27日,中共宁夏省第一次代表会议在银川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中共宁夏省委第一届委员会,选举潘自力为中共宁夏省委书记。1950年9月23日,宁夏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银川召开。会议选举潘自力为省政府主席。

中共宁夏省委、宁夏省政府建立后,中心工作是建立和巩固地方政权,着手健全党的组织,剿匪、肃特、镇反,安定社会秩序,同时发动群众准备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51年10月,潘自力调离宁夏,省委书记职务由朱敏接替。中央任命刑肇棠为宁夏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3年4月,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中共宁夏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根据本省回族和蒙古族人口的分布情况,决定划金积、灵武、同心三县和吴忠市成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后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划阿拉善旗和磴口县成立蒙古自治区,并先后分别成立两个自治区的筹备机构。1954年4月下旬,河东回族自治区和蒙古自治区成立。同时建立中共河东回族自治区工委,中共蒙古自治区工委。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决定中规定:“宁夏省建制撤销,与甘肃省合并为甘肃省。”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决定和西北行政委员会的指示,中共宁夏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立即开始关于撤销省的建制和成立银川专区的准备工作。

1954年7月,中共宁夏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银川召开。大会着重传达学习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宁夏省建制的决定。大会决定,组成省级直属机关代表团、银川专区代表团、河东回族自治区代表团、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前往兰州,出席中共甘肃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4年7月,宁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由于宁夏省建制即将撤销,会议决定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即作为出席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954年9月1日,中共宁夏省委撤销。9月2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宁夏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撤销宁夏省建制,甘肃、宁夏两省正式合并为新的甘肃省。原宁夏省所辖区划分属银川专区、河东回族自治区、蒙古自治区(1955年11月改为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旗(由甘肃省酒泉地区代管)。

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酝酿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各回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也得到了相应保障。在1953年的全国人口普查中,回族有350多万人,在当时已识别的少数民族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壮族和维吾尔族。当时,全国已建立了临夏、吴忠、固原、昌吉4个回族自治州、10个回族自治县和130多个自治乡(镇)。在各级回族自治地方范围内,回族人口有130多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作为一个人口数量较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少数民族,却没有省一级的地方自治政权,这与其在全国少数民族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回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共中央也意识到,“如果不成立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自治地方,是不能同回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相适应的”。在周恩来的具体部署下,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展开调研。1954年10月,国家民委党组向中央提交了《关于拟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建立回族自治区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合并甘肃省的河东回族自治地方、西海固回族自治地方并划入原宁夏省的汉族地区,建立一个相当于省级的回族自治地方。”报告还指出:“建立这样一个回族自治地方,对于充分发挥回族人民的政治积极性,加强回汉民族间的团结及回族内部的团结,发展回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都是有好处的。同时,在国际上特别是对于中东、近东的伊斯兰国家也必然产生良好的政治影响。”中央原则上同意了这一报告。1956年2月,陈毅约李维汉、习仲勋、马明方、汪锋等商谈成立回族自治区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建立回族自治区是回族干部和人民的迫切要求,对加强民族团结和发挥回族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都有重大意义。会后,陈毅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成立自治区的各种条件大体上已经具备;把自治区建立起来,对更进一步开展工作也较有利。”2月底,中央郑重倡议在甘肃省东北部回族人口较为集中,且又有固原和吴忠两个连接的回族自治州的地区建立省级回族自治区。

倡议发出后,从1956年5月开始,甘肃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邀请1700多名回汉各族各界人士举行多次座谈会,绝大多数与会者拥护中央的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士进行协商讨论。全国政协副主席黄炎培说:“成立回族自治区,可以把回汉民族这几年已有的感情巩固起来。现在大家对方案没有异议,我个人认为可以早点建立起来。”全国政协还成立了建立回族自治区问题小组,进行认真研究。

1957年5月2日至3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与省政协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拥护中央关于设立省级回族自治区的倡议。在自治区区划方案上,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以甘肃省所属原宁夏省地域(蒙古族地区除外)为基础,再划入邻近的地区,即包括银川专区9市县、吴忠回族自治州5市县、固原回族自治州3个县和平凉专区的泾源回族自治县、隆德县共19市县。第二个方案:在第一个方案的基础上,把平凉专区各市县和天水专区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都划入。经反复协商讨论,一致认为第一个方案是易行的。

第一,这个方案尊重当地回族聚居的特点。甘肃回族虽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但在东北部的银川、吴忠、固原等地的回族人口比较集中。这里有两个回族自治州和一个回族自治县,居住在这里的回族人口占甘肃回族总人口的近一半。因此,选择这个地区建立回族自治区最为适宜。

第二,这个方案的区划范围比较现实。起初曾考虑将回族自治区的区划划大一些。平凉专区所属的泾源回族自治县与自治区毗连,应当划入自治区;隆德县虽然回族人口不多,但为了照顾自治区幅员完整,不致使泾源回族自治县成为一块突出地带,也有利于自治区管理领导,故将隆德县也划入。但如将整个平凉专区都划入,就会使自治区回族人口所占比例太小;若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划入,会使甘肃西部和陇东地区完全隔开,给甘肃省的管理和领导带来诸多不便。

第三,这个方案符合该地区今后的发展需要。这一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和经济联系,发展前景看好。在农业上,该地区北部是银川平原,黄河水资源丰富,可发展灌溉农业;中部及南部地区有广阔的牧场和大片可垦荒地,发展农牧业的潜力很大。在工业上,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可发展具有区域和全国意义的能源、化工工业;在交通运输方面,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包兰铁路已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

第一个方案作为甘肃省委的建议,在联席会议上讨论通过,并将这个方案上报国务院和全国政协审议。

1957年5月27日至31日,全国政协常委会就建立回族自治区的问题连续召开了3次扩大会议,周恩来参加了5月27日的第一次讨论并讲了话。会议对在甘肃省东北部建立回族自治区及其区划方案表示赞同。

6月7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五十一次会议上,国家民委副主任汪锋作了《关于建立回族自治区的报告》,对自治区区划方案及甘肃省讨论协商的情况作了详细说明,并将回族自治区的名称问题提交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7月4日,周恩来在提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议案》中明确提出:“全国回族人口有350多万,是我国人口比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中分布在甘肃境内的有110多万。解放以后,虽然已经成立了4个回族自治州和10个回族自治县,但是不成立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自治地方,是不能同回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相适应的。”7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民委主任乌兰夫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报告》,对回族自治区区划方案再次作了说明,指出这两个自治区的建立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贯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坚决性和一贯性。7月15日,会议批准周恩来提出的议案,决定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同时确定了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包括银川专区、吴忠回族自治州、固原回族自治州和平凉专区的隆德县、泾源回族自治县,共辖2市17县,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197万,其中回族人口为63万,占总人口的32.15%。

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筹备工作

1957年11月初,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共宁夏工委),任命刘格平、甘春雷等11人为工委委员。中共宁夏工委成立后,立即同甘肃省委研究了宁夏的情况,交接了工作。1958年3月,中共宁夏工委由北京迁到银川市办公。4月,中央任命汪锋为中共宁夏工委第一书记,李景林、刘格平、甘春雷、马玉槐为书记处书记。中共宁夏工委的成立,为自治区的筹备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起到了领导核心的作用。

1958年6月3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筹备委员会),任命刘格平为筹备委员会主任,马玉槐、吴生秀为副主任。6月16日至19日,筹备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刘格平致开幕词,指出:“筹委会的工作重点,除了要积极进行自治区正式成立的准备工作外,应该集中全力搞好以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各项建设事业。”会议决定筹备委员会下设办公厅、民政处、公安处、监察处、经济计划委员会、财政处、粮食处、商业处、工业交通处、邮电管理局、农业处、文教处、卫生处、人事处、宗教事务处、参事室等工作机构。筹备委员会成立后,随即担负起自治区的行政领导责任,全力进行筹建工作。

中共宁夏工委和筹备委员会在这一期间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尽快建立自治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进行干部的调配、培养、选拔等方面的工作。根据宁夏的行政区划、人口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务院决定按丙等省的编制配备人员,机构尽量精简。在中央的关怀和兄弟省、市、自治区的大力支援下,先后从外地调入宁夏的各级各类干部共6557名,占自治区干部总数的31.6%,其中党团员占55%,回族干部占13%,各级领导骨干占10.4%,技术干部占23.6%。这批干部中的大部分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绝大部分都分配到自治区区级党政机关和新建扩建的厂矿及水电系统。1958年撤销银川专区和吴忠回族自治州建制后,共调整出2322名干部,其中大部分调配到自治区区级党政机关和工业系统,另有一部分分配到市、县。另外,还从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中选拔新干部1676名,充实到各基层单位。其间共调整、选拔干部1万多名,基本上保证了建立自治区党政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干部需要。

二、向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申报了宁夏1958年的建设项目和财政预算,争取国家的大力扶持。1958年国家财政补助超过1.05亿元,较1957年的167万元猛增62倍。同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解决宁夏干部、科技人员和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希望动员内地愿意支援宁夏的回族和一部分汉族干部职工迁入宁夏,共同开发建设宁夏。先后有数万名干部职工自愿来到宁夏参加自治区的建设。

三、办理上海、南京等地一批工厂、企业的迁宁事宜,包括煤炭、电力、冶金、机械、轻纺、建材等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宁夏的工业基础。

四、把改变银川市城市建设极端落后面貌作为重要任务,着重抓好基本建设的计划、设计、施工和建材生产,动员干部群众突击新建10万平方米的简易应急住房,以解决生产、办公用房和职工住宅的急需。

自治区的筹建工作自始至终得到党中央的大力扶持和各省市的热情援助。中央决定从1958年起若干年内,从各省、市抽调一批劳动力和各类技术人员来宁夏支援自治区的建设。从1958年初到自治区成立,从全国各地调到宁夏参加生产建设的各族干部、职工就达7万人。从北京、南京来的500多名中学毕业生到银川市后,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培训,就被分配到农村担任小学教师。从甘肃省调来的700多名建筑工人和干部,担负起自治区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重任。在筹建一批煤矿、工厂、大型水利工程时,国家煤炭部派来2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辽宁、甘肃等省派来近千名技术熟练的建筑工人,冶金工业部、轻工业部和包头黑色冶金设计院都派来工作组帮助勘测厂址,进行工厂的设计。除了人才、技术上的援助外,大批厂矿、建设工程所需钢材、水泥、木材和机电设备也源源不断运往宁夏。同时,各省、市、自治区还为宁夏代培了大量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天津、大连等市的100余家企业就为自治区代培了4800多名技术工人。

为支援和发展宁夏的文化艺术事业,在中央有关方面的协调和支持下,中国京剧院四团划拨宁夏,组建宁夏京剧团;上海华艺、光艺、红花越剧团选派部分演职人员组建了宁夏越剧团;在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央歌舞团、空军政治部歌舞团、铁道兵文工团和杂技团、北京军区政治部话剧团、全总文工团和话剧团、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中国杂技团、天津市杂技团等文艺团体的支持下,分别组建了宁夏歌舞团、宁夏话剧团、银川市杂技团,使宁夏的文化事业初具规模。这些文艺团体在很短的时间里,为自治区回汉各族人民编排了一批精彩节目,为自治区的成立和各项建设事业锦上添花。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

1958年10月12日至13日,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110名委员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人士、起义人士、工人、农民、工商业、文艺、科技、教育、医药卫生、宗教和各少数民族等各族各界。会议选举李景林为自治区政协主席,马思义、袁金璋、李冲和、何义江、洪清国为政协副主席。这次会议的召开,宣告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宁夏的巩固和发展。

10月16日至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召开。出席预备会议的正式代表158人。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地阅读和讨论了筹备委员会工作报告(草案)、自治区195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5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自治区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预计完成情况和1959年计划初步安排意见的报告(草案)及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并初步酝酿了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候选人名单;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候选人名单和自治区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候选人名单。

10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银川市隆重开幕。应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08人,其中回族89名,占代表总数的42.79%。这次会议的任务是:选举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正式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有关工作报告;制定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派出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为团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扶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杨静仁等为团员的代表团专程前来祝贺。

10月25日,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由35名委员组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刘格平(回族)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马玉槐(回族)、吴生秀、王金璋、王志强(回族)、马腾霭(回族)、郝玉山、黄执中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韩幽桐(女,回族)当选为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选出刘格平、李景林、马玉槐、马腾霭、雷启霖等5人为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宣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0月26日,《人民日报》和《宁夏日报》分别发表了题为《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和《欢呼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社论,热烈庆祝宁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0月27日,中共宁夏工委第一书记汪锋向大会作了题为《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旗帜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的讲话。

10月30日,大会通过了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致敬电和致福建前线将士慰问电。

林伯渠在宁夏逗留期间,写下了《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诗篇,诗曰:“中华遍布各民族,于今团结史无先。划区自治兴宁夏,开府建基始银川。”

猜你喜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自治区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无线电监测值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11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获批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