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斌
“风高月暗云水黄,淮阴夜夜朝山阳。山阳晓雾如细雨,炯炯初日寒无光。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宋代·苏轼《十月十六日记所见》)
这是一首描述初冬坏天气的诗。其中“有风北来寒欲僵”可以看作是形容寒潮的。短短7个字,说到了寒潮的3个基本性质,那就是寒潮是一股冷空气,寒潮是从北方来的,寒潮来时有大风。
现在我们来把寒潮的这3个基本性质说一说。
寒潮是一股冷空气
寒潮是一股冷空气,这股冷空气是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形成的。这里是世界的寒极,冬季空气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很少,地面温度又非常低,从而进一步使当地的空气更加干冷。因此这里成了北半球冷空气的源地。
大气科学中有一个名词叫气团。气团是性质均一的一团空气。这团空气范围可达几千千米,与我们手里抓的一小团空气不可同日而语。所谓性质均一,并不是指其物理性质完全一样,而是指在大范围内温度、湿度和气压变化不大。比如说,在几百千米范围内的温度差别不过_两度。气团因其源地不同被分成若干类,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是极地大陆气团,一种是热带海洋气团。极地大陆气团低温干燥,属冷气团;热带海洋气团高温湿润,属暖气团。形成于西伯利亚的气团就是一种极地大陆气团。
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有可能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的标准是什么
因为大气科学中的寒潮是有标准的,不能一听冷空气要来就说是寒潮。按规定,24小时内某地降温10℃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叫寒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强冷空气南下,造成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的,也称为寒潮。
若达不到上述标准,则根据降温程度分别称为强冷空气活动或冷空气活动。
寒潮来自北方
影响我国的寒潮是从哪来的?
广播电视中经常说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来的,也就是从北方来的。这样说不够准确。
影响我国的寒潮有几个常走的路径。分别为:
西路:冷空气在北纬50。以南基本上自西向东进入新疆。
西北路:冷空气自新地岛以西洋面经白海、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新疆。
北路:冷空气自新地岛以东洋面经太梅尔半岛、西伯利亚中部、蒙古进入我国。
东路:冷空气经鄂霍次克海及西伯利亚向西南方向插下,经我国东北后南下。
冷空气进入我国后,一般以河套地区为界,又可分为西路、中东路、东路3条路径。
寒潮来时有大风
极地大陆气团低温干燥,属冷气团;热带海洋气团高温湿润,属暖气团。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就形成锋面。冷气团推着暖气团前进的叫冷锋;暖气团推着冷气团前进的叫暖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停滞在一个地方的叫静止锋。
从西伯利亚来的冷气团推着前面的暖气团前进时,形成的冷锋特别强,常称其为寒潮冷锋。由于冷暖气团内部气压分布比较均匀,等压线稀疏,而在两个气团之间的过渡带即冷锋的两侧,气压差别很大,等压线密集。这种大的气压差会引起强烈的大风。所以,当冷锋向一地逼近时,狂风大作,紧接着冷气团呼啸而至,气温陡降,冷气团势力强烈时有如风卷残云般南下,被称为冷空气爆发。因为此时冷空气好似潮水般涌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寒潮。
一般情况下,形成寒潮的冷气团水平范围可达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但其厚度一般只有二三千米。冷气团移动的速度为每小时几十千米。
我们听天气预报时,常会听预报员说,新的冷空气即将来到,要发生大风降温。可以说,这时大风和降温是一对孪生兄弟。
大风是一种气象灾害。8级(19米/秒)以上的风被称为大风。1703年,英国和法国发生过一次强风暴。那次风暴除了摧毁许多房屋以外,还把25万棵大树连根拔起。
寒潮大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威胁也很大,如1969年4月21日~4月25日那次的寒潮,强风袭击渤海、黄海以及河北、山东、河南等省,陆地风力7~8级,海上风力8~10级。此时正值天文大潮,寒潮爆发时渤海湾、莱洲湾出现了几十年来罕见的风暴潮。在山东半岛沿岸一带,海水上涨了3米以上,冲毁海堤50多千米,海水倒灌30~40千米。
寒潮带来的强烈降温会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北京11月以后的寒潮常常影响小麦的苗情,造成来年减产。
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也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有时还会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
寒潮还能产生霜冻。霜冻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寒潮强时有大雪
寒潮到来时,冷空气推着前面的暖空气走,并且从下面将暖空气抬起,使冷锋后面的暖湿空气上升。暖湿空气抬升后发生凝结成云致雨,当云中温度很低时便形成雪。所以,有的寒潮到来时,会大雪纷飞。像2008年12月初影响我国的寒潮天气就造成了山东半岛东部的烟台、威海出现大到暴雪。
一旦雪下得过大,就会酿成雪灾。雪灾对牧区危害最为严重。发生暴风雪时,出牧在外的人和牲畜睁不开眼,辨不清方向。牲畜因受惊吓收拢不住,被迫随风奔跑,以至常常摔伤、冻伤、冻死。大风还常把高处和迎风坡的雪吹到低处和背风处,造成很深的积雪,雪深可达数丈。雪灾会堵塞道路,阻断交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难。如果雪灾与沙尘暴同时发生,损失就会更大。
2000年入冬后,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多次连续降雪,使19个旗(县、市)发生了严重雪灾,受灾牧场近2000万公顷,受灾牲畜1619万多头,其中1.6万头死亡。受灾最重的是锡林郭勒盟。
其实,那个冬天的降雪量并不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但因2000年夏天,该盟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已造成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大量减产,紧接着,雪灾和沙尘暴又不期而至,当地受到干旱、雪灾、沙尘暴三者夹攻,损失极为严重。
我国不同地区的寒潮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
寒潮是一把双刃剑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这看来已是板上钉钉的了。不过,你可知道,寒潮对地球也有有益的影响。
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上形成了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物种的
繁茂。
寒潮还是风调雨顺的保障。我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为枯水期;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这可以缓解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会像棉被一样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寒潮带来的低温也是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所以,民间常说“寒冬不寒,来年不丰”。
研究表明,被人们口诛笔伐的全球增暖和寒潮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因为全球增暖主要发生在冬季,这意味着冬季寒潮的数量会因全球增暖有所减少,并且强度可能相应减弱。
换句话说,寒潮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寒潮多了或者强了,有可能发生冻害;寒潮少了或者弱了,全球增暖,害虫撒欢。
所以说,理想的冬天应当是寒潮不多不少、不强不弱的、中庸的冬天。(文章代码:0210)
责任编辑赵菲
相关链接
寒潮预警
寒潮警报是气象台发布的未来某些地区将遭受强烈冷空气侵袭的警告性天气预报,警报内容包括冷空气源地和前锋位置,预计影响的时间、范围以及大风、降温等情况。
寒潮警报有相应的标准。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寒潮警报分为两个等级,即寒潮橙色警报和寒潮红色警报。根据寒潮强度,如果达到一般的寒潮标准,就发布橙色警报;如果降温的幅度更大,或者是影响更强一些,比如说有大范围的强降雪,有道路结冰,或伴有风暴潮,就发布寒潮红色警报。
地方气象部门的寒潮预警信号有4种,分别是: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寒潮黄色预警信号、寒潮橙色预警信号、寒潮红色预警信号。
寒潮蓝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气温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寒潮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为: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气温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寒潮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气温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寒潮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气温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