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转危为机的关键

2009-02-13 05:32罗志荣
企业文明 2009年1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机遇机会

罗志荣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全世界扩展蔓延,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变的趋势可能正在或者已经形成,全球经济衰退看来是难以避免了。

曾几何时,我们曾经十分乐观地认为,由于人民币尚未实现可自由兑换,在次贷危机与中国经济之间有一道坚固的防火墙,因而,中国可以在这场金融灾难中独善其身、幸免于难。

现在看,这种认识过于简单片面、盲目乐观了,以致在总体上发生了类似集体智障的偏差。其典型表现是,2008年上半年我们还在全力以赴抓“两防”即防通胀防过热,下半年我们就不得不全力以赴保增长防通缩了。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随机应变、以变应变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形势发展远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要严峻得多、复杂得多、困难得多。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显得有些估计不足、准备不足,应对措施显得仓促而急迫 ,让人感到不太踏实。

当然,在危机面前盲目悲观也是要不得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危与机是相伴而生 、相反相成的,危中有机,机中有危,危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机会转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只有满足转化的条件,才能实现转危为安、转危为机;如能满足转化的条件,就可能将百年一遇的危机转化为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李商隐有诗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要想从这次危机中寻找机会、抓住机会进而创造机会,实现时来运转 ,就得静下心来全面深入地分析我国经济以及我国企业所处的国际与国内条件、内部与外部条件、主观与客观条件和有利与不利条件,并从中找出化解危机可凭借的条件、可利用的条件、可转化的条件、可创造的条件,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方能踏平坎坷成大道,迎来严冬后的春天、风暴后的日出。不然,就更会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险上加险。

那么,危中寻机、转危为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直面危机真相 坚定必胜信念

这是战胜危机、转危为机的首要条件。

所谓直面危机真相有两层含义,一是危的真相,二是机的真相。

危的真相又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欧洲经济、非洲经济、亚洲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危害性到底有多大,影响有多深,范围有多广,持续时间可能有多长?既然号称百年一遇,恐怕一时半会儿就不会结束。对此,必须有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既要有对当前危机所处阶段性及演变趋势的分析判断,又要使这种分析判断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和系统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尤其是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危害以及这种危害的产业影响、行业影响、地域影响、阶层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应当说,危机本身是一件坏事,不是一件好事,不能为了提振信心,就把坏事本身也直接说成是好事,甚至说成是难得的好事。更不能简单地把这场席卷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说成只是美国的危、发达国家的危,而是新兴国家的机、中国的机。有人说,只要应对得当,化解这场危机不过是“小菜一碟”,这就未免过于“轻敌”甚至于轻率了。这不是什么危机论的辩证法,而是危机论的唯心论。城门失火尚且殃及池鱼,更何况今天处在全球化、一体化时代。无视危机危害的残酷现实,不敢或者不愿直面事实的真相,这有违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不能识别危中之机、抓住危中之机,甚至可能会坠入机会陷阱之中如荷兰银行2007年出售时240亿欧元3家争抢,结果3家瓜分了这一百年老店,不到一年后的今天,3家“抄底”者同时陷入困境,银行又被放回市场上,80亿欧元也无人问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抄底富通银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238亿元人民币买入,迄今余下不到1/10。

从微观上分析危的真相,就是要弄清这次危机对我们国家已经造成的真实危害,对我们的企业所在行业造成的真实危害,对我们企业产品的上下游供求链企业造成的真实危害,以及这种危害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程度。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掌握详尽实证材料基础上,对危机造成的影响作出合乎实际的实证性评估。这方面的任何弄虚作假,过或不及,都会使我们在危机中可能因信息失真、信息不完整而决策失误、应对失当、处置失措。比尔·盖茨认为,衡量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伟大程度,要看坏消息向上传递的速度。对这次危机危害真相的掌握也是如此。一个时期以来,在有些地方或企业,为了鼓舞人们的信心,只报喜不报忧,只讲有利条件不讲不利条件,只讲成绩不讲困难,只讲机会不讲危险,认为一旦报忧、讲困难、讲不利条件、讲危险的一面,就是长“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就是“添乱”,就没有弘扬主旋律,等等。这种思想方法是非常有害的。吉姆·柯林斯教授在《从优秀到卓越》的研究表明,能从优秀向卓越跨越的公司,是那些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的公司。这类公司认为,要敢于面对事实,无论它有多残酷,只要诚实而勤奋,努力弄清所面临的真实情况,那样的话,正确的决策就会不言自明。如果不首先面对事实,永远不可能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决策。

机的真相也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分析。宏观层次上的机是这次金融风暴在给我们国家带来严峻考验、挑战的同时造成的相对有利条件。如,可能增加我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国际大宗资源产品价格下跌在缓解了我国通胀压力的同时,也暂时缓解了我国发展所需的资源约束条件;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改革和创新的镜鉴意义和作用;以强大外力逼迫我国发展模式从出口导向向内需支撑转型以及相应经济结构调整;等等。微观层次上的机主要是指这次金融危机在对我国企业造成出口受阻、破产倒闭、需求下降、价格下跌、员工失业、经营困难、信心受挫等重大冲击的同时所带来的相对有利条件,如,可以使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下降;为有实力有准备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并购提供有利条件;降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部分敌意和阻力;为企业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较为充裕的供给;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等等。

危机的真相还可从政策层面和市场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我们的企业要全面深入分析扩大内需政策所造成的市场机会,以及这种机会与本行业尤其是本企业的关联性,力求让本企业能充分分享扩大内需的政策性机会;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还必须全面深入分析因这次金融危机可能引发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等的大调整、大变革,以及在这种大调整、大变革中因除旧布新、推陈出新而必然出现的技术新趋势、产业新趋势、市场新趋势和发展新趋势,从而使自己的企业能及早抢占新的制高点。政策性机会与市场趋势性机会二者不尽相同,相对而言,市场新趋势机会的识别、选择、抓抢对前瞻性、洞察力、领导力的要求更高。如果政策性机会与市场趋势性机会不相一致,那么,在抓住政策性机会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与市场趋势性机会的衔接。

总之,金融危机的危是具体的危,机也是具体的机,必胜的信念、信心是以对危与机的具体分析和辩证把握为充分根据并坚定不移的。没有这种审时度势周密分析和精确把握,坚定信心就会流于空洞口号而显得沧白无力,使人们的信心更受打击。

抓住关键机会 促进科学发展

按照唯物辩证法,危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转机。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可能也是如此。据有关专家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的冲击之所以超出预期,是由于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出现了某种吻合或共振、中国经济发展的拐点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拐点碰了头所致。这种不期而遇的共振或碰头,造成的风险和损害会比预期更加严峻和复杂,但由此带来的机会也可能会比想象的要大。

应当说,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困难之所以超出预期,既有对这场特大危机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准备不足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经济模式、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原因,后者甚至是更主要的原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试想,如果我们较早实现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导向型的转变 、对外依存度没有目前这样大,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较早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如果我们经济结构失衡和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的情况能早一些得到改善,如果我们在民生工程方面欠账没有那么大,那么,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尤其是对沿海省市经济的冲击就肯定会小许多,我们在处理危机过程中肯定会有利、有力、主动得多。虽然这些“如果”没有实际发生,但是这种假设却可以引导和帮助我们识别、选择、抓住真正重大的机会。

毋庸讳言,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总体上的黄金期已经过去,或者说已经走到了尽头,其在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外需与内需结构严重失衡的巨大隐忧;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虽然快速做大了GDP总量,但质量和效益却十分低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可以说粗放型增长方式也已经难以为继;虽然号称“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但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端产品和关键重大设备却非常有限,常常不得不受制于人,市场换不来核心的技术;虽然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民生问题依然突出,公共服务产品还很短缺;等等。这种状况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条件下尚能在惯性作用下勉强维持,当世界经济陷入困境时,这种发展惯性力就会突然中断,造成经济急转直下、快速下滑。这就是为什么看起来好好的中国经济,上半年还在一再运用从紧货币政策加码降温,下半年一下子就风云突变,不得不全力以赴保增长的原因,这是为什么金融风暴的策源地美国才得了感冒,中国经济的摆子打得却比美国还厉害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中央提出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的原因。

在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金融海啸 以别样方式既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又是一场严酷空前的特大检验或特殊的见面礼,不受欢迎但却别无选择。迎战金融风暴的关键是设法使危机的破坏性具有建设意义,将危机化为转机,坚决痛别旧的发展观及其发展模式,建立科学发展观及其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社会而言,抓住可持续发展机会才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和关键之道,离开可持续发展,其他机会无论多好,最多也只是局部的机会、暂时的机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会。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也好,各省市公布的数十万亿投资也好,只有真正抓住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这个根本转机,才能做到费省效宏,才不会变成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所担心的那样,为了单纯保增长而病急乱投医,投了不该投的资、花了不该花的钱,救急不成反而埋下更大的祸根。为此,各级政府坚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三问方针很有必要,使每一元钱都花得其所。只有我们在金融危机的倒逼下能加快主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以世界级的大眼光、大思维、大智慧和大魄力,快速走上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才可以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子孙而自信并自豪地向世界说,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企业,真正抓住了这场百年一遇危机送给我们的特殊礼物百年一遇的历史机遇!

祸兮福所伏。果能如此,我们就能以金融危机之一不幸,换取科学发展之万幸,以三两年之危,换取未来中国30年乃至更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之关键转机。

捕捉危中之机 奋起自救自强

危机当前,唯奋起自救者可以图存。上帝说,自救者生。面对日益扩展加深的金融危机冲击波,我们每个企业都应自我追问:我的企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吗?谁能解救,解救之路在哪里?具体到每一个企业,你的危险具体在哪里、你的机会具体又在哪里?你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你的不利条件又有哪些?综合企业全部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你的企业出现最坏的可能是什么、几率有多大,如果出现如何应对、怎样才能避免?最好的可能又是什么、几率有多大、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促使其实现?没有现成答案。只有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审时度势、辨危识机、动态把握,做到知彼知己、知根知底、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方有可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努力捕捉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机遇

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将使基建行业、建材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公共服务业、节能降耗环保行业、高新技术行业、新能源产业、新农村建设等等许多行业,蕴含着广阔的前景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如中国建材集团面对国家大规模的投资,紧紧抓住三大发展机遇:一是抓住结构调整的机遇。中国建材集团作为行业排头兵,一方面要勇挑重担,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质保量做好国家重点项目的建材产品供应;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引导行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实现良性健康的运行。这次国家投资措施明确提出对高耗能和供大于求的行业要进行结构调整,要“上大压小”。这次国家拉动经济投资的4万亿元以及各地启动的投资项目,这些工程都需要大量高质量水泥,市场自然调节将迫使那些落后生产力退出市场,中国建材集团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抓住联合重组的机遇,在集中度相对较低的建材行业,中国建材集团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大举推进行业联合重组,积极开展区域市场协同,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三是抓住管理整合的机遇,中国建材集团管理层认为当前正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大管理整合的好时机。

努力捕捉“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机遇

一方面,金融危机对包括资本、人力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洗牌,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这对高端人才十分稀缺的中国企业吸引各类国际高端管理人才、科技人才、金融人才提供了大好机会。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已经并正在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企业资产大幅贬值,股票价格大幅下降,公司市值严重缩水,财富大量蒸发,金融机构破产,这将逐渐为中国企业提供“走出去”兼并收购的机遇。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要特别注意那些来自行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先企业和资源富集型企业的并购重组或参股机会。如中海油服最近即以25亿美元成功收购挪威海上油田服务公司AWO,中钢集团以13亿美元将澳大利亚Midwest矿业公司98.52%的股权纳入囊中。中海油集团董事长傅成玉认为油价下跌对能源公司收购海外主流资产来说是一个好时机,中海油已经作好“春耕”准备。

努力捕捉战略并购重组带来的机遇

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经济也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出口萎缩,需求不振,股市暴跌,房市低迷,企业倒闭,职工失业,等等。一轮跨地区、跨行业的优胜劣汰的大调整、大洗牌、大分化在所难免。当此之时,不但企业并购重组成本已经大幅度降低,而且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曾经为并购重组设置的地方保护、部门保护、行业保护障碍也会大大减轻,甚至可能会主动降低门坎、欢迎优胜企业入主或入驻。同时,银行为并购提供信贷支持的政策闸门已经开启。这就为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创造了良好机会和条件。

努力捕捉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带来的机遇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对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冲击较大,对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内部结构不合理的企业冲击较大。因此,及早调整并优化结构,主动进行技术、产品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就成为企业化危为机的重要机会与条件。如,中国华电集团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完善电、煤、路、港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开发水电、风电、核电及其他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电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着力建设大容量、高效能火电项目,实现燃煤机组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以应对挑战。

再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着力优化结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全面创新上下功夫,着力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苦练内功上下功夫等具体措施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做强做大现有主业,坚决退出与主业无关、没有发展前景、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加大并购重组力度,着力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大力发展赢利产品、优势产品;优化企业结构,大力推进专业化重组。优化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核心业务、重点业务的投资力度。近期,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将启动25个重大项目、投资90亿元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步伐,以主动应对金融危机 。

努力捕捉制造成本降低带来的机遇

金融危机使持续多年的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暴跌,国内产品价格也持续走低,在通货膨胀势头得到扭转的同时,通货紧缩的趋势业已形成。在通货膨胀形势下,企业一般走的是高成本高价格策略之路,而在通货紧缩形势下,价格与成本双双降低,原先的策略和机会就可能会失效。然而,不同的价格趋势孕育不同的市场机会。虽然通货膨胀趋势下的发展机会丧失了,但通货紧缩趋势又会为企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即低制造成本机会。尤其是对那些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来说,一元钱可以抵过去几元钱花,低成本为其一展身手创造了难得机会,可以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即使对现金流不太充裕的企业,也要转变思路,捕捉低成本条件下的市场机会,如果思路对头,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化不利为有利,做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努力捕捉战略合作带来的机遇

金融危机在对各行各业造成广泛深刻冲击的同时,也极大地强化了企业之间、企地之间和企业内部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意识,为企业之间、企地之间的战略合作、战略协作以及企业内部战略协同带来了难得机遇。如,鞍钢集团与中国海运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海运与宝钢组建海宝航运公司共拓市场,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创新经营模式 发挥协同效应,以协同战略带动协调发展,与循环经济战略相结合,把协同战略推向深入,促进企业在危机中发展;中国神华集团公司与山西、山东、河北、河南、陕西五省的煤炭工业局、运销协会和运销集团公司一同分析当前形势,研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当前形势的有效措施,增强抗风险能力,等等。

努力捕捉各种自救自强的机遇

我们在讲抓住危中之机的时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遭遇全球金融大危机冲击的短期危险仍然是十分严峻的。如果眼下难关冲不过去,长期战略机遇将毫无意义。因此,要想在经济的“严冬”中斗风雪、战严寒,傲然挺立,“冬练三九”、强身健体十分必要。这方面,广大企业正在积极行动,自救自强。如,新兴铸管集团紧紧围绕“钱袋子”做文章,装好、管好、用好“钱袋子”,紧缩开支,降本增效,并着重在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预算等管理上采取了有力措施。装好“钱袋子”一是建立应收账款和存货居高的问责制,二是对货款回收、存货资金降低等指标与相应的业绩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实行定额考核管理的办法。管好“钱袋子”一是进一步明确投资权限,二是管好抵押担保和贷款。用好“钱袋子”要做到“三度”:一是深度,即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二是宽度,即要看到上下游,要关注国内、国外的发展;三是高度,即要有系统性、全局性,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战略规划。

中冶科工集团公司提出了当前企业需要特别注意抓好三个问题:第一,经营上一定要注意现金流,这时候现金为王,而不是利润;第二,在投资活动上一定要坚持低成本,现在即使抄底也要按成本去算;第三个是管理,资源有限,欲望无限,抓管理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把资源合理配置好,把欲望变成科学发展的动力。

医药集团强调在2009年的经营中特别关注三个关键风险点:一是战略风险。各企业要加强战略管理,随着金融风险的演变,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二是应收账款风险。要建立经济运行预警机制,加大应收账款催缴力度,严防呆坏账的发生;三是现金流风险。要加强财务管理,开源节流,降低成本,降低费用,保持合理现金流量,防止资金链断裂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中核集团公司研究制定六项对策应对金融危机:一是要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挖掘潜力,提高整体应对能力。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的安全。二是强化风险防范与管控。 要密切注意研究和防范各种潜在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危机,把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摆在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三是重点确保主业发展。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加快核电新项目开工,启动一批核燃料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推进科研基础设施能力建设项目。四是抓住机遇,为生产建设做好储备。关注天然铀、原材料等产品的价格变动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五是加强协作,促进共同发展。六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稳定。

努力捕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机遇

按照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世界金融制度或金融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改革世界金融制度、金融体制和金融秩序;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之所以急转直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下滑和普遍的产能过剩的危机,表明我国现存体制中改革尚未攻克的坚处和险处,即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与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或环节,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力。在这种情势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合并保护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等,必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在改革30年中快速成长起来的社会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广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制度空间与市场机会,一如30年前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与企业所提供的制度空间与市场机会一样。如,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不能完全光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防止通缩能起点作用,但是实体经济一定要靠体制政策”。具体操作而言,首先,应当取消临时价格干预政策,加快价格改革;其次,政府应该减支、减税,继续行政垄断部门的市场化改革,降低基础服务成本,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再者,清理近年所有加到产业、企业和实业的行政、法律管制措施,包括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投资、安全、环保、劳动等等,认真评估、区分轻重、分批调整;此外,改革土地制度,启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以“城乡建设”为龙头,带动内需增长。可以预期,一旦攻克改革坚险,打破制度、体制和机制束缚的瓶颈,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等各种要素的活力必将更加充分和持久的迸发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诸多机遇的分析,是整体的、方向性的,要将机遇变成现实,是一个艰苦努力的过程。捕捉机遇不仅靠运气,更要有准备的头脑和一定条件与实力。准备愈充分,捕捉机遇的能力就愈强,化危为机并乘机而起的把握就愈大。捕捉机遇因企而异,贵在审时度势、识危辨机。无论顺势而为还是反周期而行,无论是收缩瘦身还是乘机扩张,也无论是断臂求生还是舍车保帅,贵在从企业自己的实际出发,量全力而行、尽全力而为。

[责任编辑 任 真]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机遇机会
RCEP与房地产机遇
给进步一个机会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