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内敛的东方诗意唯美

2009-02-12 08:47刘永琪刘成新
电影文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镜头影像

刘永琪 刘成新

[摘要]《青木瓜之味》展现了一个富有东方传统审美意蕴的悠远宁静的梦幻田园,流露着东方式的内敛和悠长,以其唯美的画面、舒缓的节奏、浓郁的东方色彩、敦厚的哲学文化背景谱写出一曲带有神秘东方意蕴的诗篇。这郃影片先后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摄像奖”、恺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199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等,奠定了陈英雄在国际影坛的显赫地位,成为民族电影的典范。

[关键词]东方诗意意蕴;影像,镜头;哲学文化背景

“中午的阳光下,青翠的树叶在等待雨季,长鸣的知了在欢唱和谐,跳动的青蛙在品味从容,辛勤的蚂蚁在承受磨难,木瓜的汁液在浓郁流淌,一切的影像都弥漫氤氲着一股久违的东方女性的婉约气息,”这是DVD上对《青木瓜之味》的剧情介绍,未曾看到影片,一股清新的自然味道已扑面而来,影片中树叶的翠绿、木瓜籽的晶莹剔透、浓郁流淌的木瓜汁液,青蛙、知了等不时地进入镜头,使观众渐渐远离尘世的纷杂,走入诗情画意中。舒缓的节奏、唯美的画面、女主人公的隐忍、世间的温情,一切的影像都弥漫着一股东方的诗意意蕴和文化气息,陈英雄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和对乡土文化的真切感怀赋予这部电影浓郁的东方色彩,编织了一个唯美的东方童话。

一、陈英雄从影之路

《青木瓜之味》是陈英雄在法国拍摄完成的,整个拍摄过程都在摄影棚内进行的,是陈虚构的记忆中的越南,展现了一个富有东方传统审美意蕴的悠远宁静的梦幻田园,流露着东方式的内敛和悠长,这部影片先后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摄像奖”、恺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199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等。《青木瓜之味》、《三轮车夫》(1995)、《夏天的滋味》(2000)被影迷称为“陈英雄三部曲”,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浓郁内敛的东方美学情调,奠定了他在国际影坛的显赫地位。陈英雄曾在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学院接受全面的电影艺术教育,他的专业是摄影技术。法国的布莱松、德国的茂瑙以及日本的沟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都对他的电影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西方的艺术和东方的人文共融在陈英雄的电影风格中。从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那里,陈英雄继承了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诗意,不同于好莱坞电影紧张的节奏、宏大的题材和伟大的情怀以及巨大的冲突和戏剧性的情节。陈英雄的电影节奏舒缓,没有大起大落的跳跃,如同散文式的平淡而有韵味,在平淡中层示诗意和柔美。陈英雄的强烈的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带有主观色彩的非戏剧化电影叙事结构,二是重视视觉造型的冲击与表现力,三是注重营造电影氛围,四是人性的凸显。用陈英雄的话来说就是真正理想的、完美的电影是一部经由影像的结构化过程产生意义与感动的电影,也就是说这样的电影使得观众是因电影语言而非故事内容受到感动。

二、平和沉静的东方诗意电影风格

从《青木瓜之味》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津安二郎的影子,没有趺宕起伏的矛盾冲突,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虽平淡无奇,却耐人寻味,像小溪缓缓从心底流淌,清新、内敛、平和、宁静,具有散文式的平淡和跳跃。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已全然忽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完全融入到流淌着的诗意中。中国式简朴的庭院,摇曳的木窗,窗外郁郁葱葱的芭蕉叶,东方田野气息的蚂蚁青蛙,油爆的炒菜锅,温情绽放的木棉花,湿润的亚热带植物,晶莹剔透的瓜果,青郁的园圃,透过树缝洒漏而下的阳光,青山、碧水、浮萍,画面始终流露一份静雅富有东方意蕴略带神奇的东方文化的气息。梅虽然是家中地位低微的女佣,可脸上始终洋溢着自足的、毫无做作的微笑,在她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怨愤、妒忌与烦恼,梅作为一个处惊不变、尘纤不染的东方女子,坦然与命定的环境和平相处,周身闪耀着柔和与宁静。

陈英雄在影片中恰到好处的运用重复,隐喻、象征等文学修辞手法,使得电影显现出具有东方意蕴的独特的诗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人们的无意识领域。进而引导人的行为。语言的重复以及经过重复的语言所产生的诗意是陈英雄影片中常用的方法。这里所说的语言既指声音也指画面。而“隐喻”原本是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方法,通常是指借用表示某物的词或词组来指代他物,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隐喻无疑使文学作品指事深刻。而隐喻蒙太奇就是“把两种意象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了,意象本身便是一种解释,它直接作为某种概念或含义的具体‘体现物出现”。《青木瓜之味》中,当梅用手指去碰抚晶莹剔透的瓜籽之后,镜头迅速转向了梅那张稚气未脱的脸。在这里,木瓜就是对女性的、梅的蒙太奇隐喻:质朴的外表、纯洁的内心、孕育着新生命,所以不难理解影片整体诗意就是对东方传统女性的赞美。整部《青木瓜之味》充溢着东方式的温雅、恬静和清丽,隐喻着东方文化中人与自然完美协调的理念。

显然,这与好莱坞商业电影中的制作模式大相径庭。好莱坞通过类型电影制造的白日梦,使广大观众的集体无意识得到宣泄,使观众的欲望在电影制造的虚幻梦境中得到宽慰与安抚。在情节设计上,好莱坞惯用戏剧冲突来制造悬念,摄像机的快速移动,镜头的快节奏切换,加剧了矛盾冲突,使观众的情感随剧中人物的变化而变化,摄像机、剧中人物和观众的视线达到完全重合,观众深陷在被精心编织的“白日梦”中而不能自拔。而在《青木瓜之味》中,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制作模式被消解,英雄式的神话荡然无存,并非用情节取胜,取而代之的是婉约、平和、宁静的细细喃语,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境遇,追求自然朴实的生活氛围,体现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风格。

整部影片是以梅的成长和梅的爱情为线索,但是在叙述时却淡化了外在的矛盾冲突,只是截取生活的片断,以人物性格的内在张力为依托。影片节奏舒缓,长镜头缓缓地移动,具有东方气息的画面呈现出动人的诗情,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得益彰。影片构造的世界不是真正的越南,在常人眼里,当时的越南是一个贫穷、愚昧、脏乱的地方,而《青木瓜之味》却把西方人带入了一个浪漫、诗意的幻想世界。影片抛弃了好莱坞电影中性、暴力、精神颓废这些消极因素,以纯净的诗意唯美,引发了西方人对神秘东方的向往,契合了东西方人的审美心理。

三、内敛敦厚的哲学文化背景

东方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比较重视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离对立,反映在对文化的表现手段——电影上,西方电影侧重于对自然的复制,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以真为美;而东方电影侧重客观对主体思绪的触发与灵动,热衷于抒情表意,西方电影倾向于写实、再现,重视其认知功能,电影为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而注重心灵的含蓄表达一直是东方艺术的特质,东方电影倾向于写意、表现,视电影为个人品格、情操、志向之外化,文以载道,重视电影的润化功能。

《青木瓜之味》也是一部充满哲学色彩的东方诗意电影,情调含蓄,余味蕴藉。《青木瓜之味》隐秀灵透,像

一片飘摇不定的雪花,轻柔地碰撞观众的眼帘,虽缺乏西方式的激情外泄,但更符合东方哲学的意味;清雅柔洁,居尘出尘。陈英雄借着对青木瓜细腻精致地描绘,向我们隐喻出梅清纯美丽的外表和温雅朴拙的内心世界,梅怀着仿佛是命运注定的恩赐的心情和生活与岁月交换着不为人知的心事,深深的埋藏在可以装得下天地的平淡的心中,体现了东方“知足者长乐、能忍者心安”的道家的超然与无为,但家庭生活的反复同时又体现了一抹“人世”色彩。

陈英雄将摄影机变成了折射心灵的一面镜子,作为一个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汇者的冷静、执性与优雅,他将细节构成电影的镜像所指,在繁复细琐的生活历程中折射出东方悟道与人生哲学的深意与恬淡,一切在不知不觉中推进心路延续,也建构着和谐人生。一切自有“缘”注定,梅没有因为出身的卑贱而放弃生活的理想与追求,尘世的残酷、无奈与嘈杂并没有浸染她那像青木瓜之籽一样清洁纯净的心田,她毫无怨言的生活着、为主人忙碌着,同时又品尝着生活与人性的恬淡,影片末尾摄影机上摇由梅的漂亮脸部幻化为一尊佛陀,暗示着心灵的宁静与无争昭示幸福与完满,这既展现了真心付出的回报,也展示了神赐力量的“大爱”与“无声”。这样独具东方特色的存在就是一种和谐和永恒的象征,无论岁月更替、年轮迭复,

在陈英雄的影像世界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亮丽、诱人,人与自然已水乳交融,融为一体。娇嫩的青菜和藤蔓、品红的旗袍、娇艳欲滴的口红、淡黄色的小草莓,还有那晶莹剔透的乳白色木瓜汁液,于是世间的万物在他的镜头下变得鲜活起来,从来不知司空见惯的青菜竟是那样令人垂涎欲滴,青菜放到锅里时那哧哧的响声竟是如此悦耳,青翠欲滴的青木瓜摘下后,那乳白的汁液一滴、一滴地滴到叶子上,慢慢汇聚,缓缓落入绿叶的怀,观众追随着梅那清澈明亮的双眸静静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妙。观众的心灵渐渐远离纷杂的尘世,走入一个平和寂静的世外桃源,从10岁的梅在一个黄昏迟疑地走进一家深宅大院开始,时间和空间仿佛凝滞,我们看到黎明的阳光从树隙和花丛中无拘无束地倾泻下来,青蛙和知了和声对唱,小梅在一抹阳光里摘下青翠欲滴的青木瓜,然后,看乳白色的汁液慢慢凝集,缓缓滴落,落进绿叶的怀。剖开后的青木瓜,是满满一瓢珍珠样品莹剔透的种子,圆润玲珑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光辉,小梅纯真的眼睛因而光彩四溢。这时的镜头,长久地追随着梅的视线。树下辛勤工作的金色蚂蚁,荷叶上蹲着唱歌的青蛙,一院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这些活生生的自然之物在陈英雄的镜头里却有了一种东方式的内敛悠长平和宁静的气息。梅端着碗看蚂蚁吃力地搬运着食物,脸上露出欣然的微笑;她把蛐蛐放在精心编织的笼子里,不时地过来玩耍一回;她把青木瓜打开,用手抚摸着那珍珠般的瓜籽,脸上露出惊奇的目光;最经典的是她的掬水洗脸,这一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在陈英雄的镜头下,竟变得清新如歌,诗意盎然。梅赤着脚,面带从容平和的笑容,游走在葱绿的庭院中,忙里偷闲不忘与身边的小伙伴打声招呼。酷热难耐的知了不时向她倾诉心中的苦闷,俏皮可爱的青蛙不时从池塘中跳出向她展示它的妩媚,还有那不耐寂寞的蛐蛐偶尔向她撒撒娇,梅穿梭在静谧的庭院中,与周围的一切已浑然融为一体,谱写出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乐章,折射出东方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东方式的含蓄婉约平和静谧的诗意肆意流淌,沁人心脾。随着镜头缓缓地移动,无名的感动和细细的惊喜从头到尾包裹着你,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细细体味,没有一颗感恩和细腻的心,陈英雄不会呈现给观众如此唯美纯净的视觉盛宴,当然,深层上对陈英雄产生影响的是东方哲学理念中所唱响的“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弥久不衰的主旋律。

另外,陈英雄13、14岁时便到法国学习,曾一度研修哲学,所以影片中也不乏存在主义的精神暗流——对人的生存本性的暗示。“存在主义”大师、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致力于对“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作为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逻辑起点的“此在”是指具体的个人,是一种“在世的此在”,即在现世之中既与器物打交道,又与人打交道,是被具体器物和日常生活纠缠与他人和他物的“共在”。他“此在”在其本真意义上,是能够彻悟人的“在世”的存在状态,对“沉沦”的世界产生“畏”。面对着虚无的生存时空,孤独烦闷,漂泊无依,时常陷入烦恼、痛苦、畏惧之中,正是因为畏,“此在”才可以反观这个非本真的世界,才反思自己何以如是“存在”及“烦在”的意义,从而渴望返璞归真的存在。反观人世的生存意义及价值,勇敢承担起自由和责任,立足于自身在世,过本真的生活。基于存在主义理论。影片中的梅无疑是忧郁的,她周围的许许多多人无疑也是忧郁的,如忠和他的父亲母亲(即孙少爷和孙少奶奶),忠年迈的姥姥,甚至是他那两个年幼无知的弟弟,还有艺术家浩仁少爷。但梅和她的白马王子却有选择自己快乐的自由,就像海德格尔和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认为的那样,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如萨特说:“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据此而言,只要人存在,就能通过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而连接到光明和快乐,所以,由于梅忧郁,所以梅存在,由于梅存在,所以梅快乐。

四、启发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电影也逐渐被卷入了全球化的漩涡,也就是电影正在世界化,同时电影又正在民族化。电影从西方开始。向世界传播,来自于西方国家力量和“现代化文化的强势背景,以及其对国际电影文化消费市场的多年培育,再加上它利用自己的优势对于电影人才、资金、技术的广泛吸纳和融合,使得西方电影成为当前世界电影的领头羊,东方的许多电影人則试图在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有限空间中通过电影文化的选择来寻找本土电影的生存道路。或者,通过国际化策略扩展电影的生存空间,或者通过本土的产业化运作,制作消费娱乐电影。或者,通过对本土文化和民族生存现实的关照来提供一种本土人文关怀,突出好莱坞重围,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民族的视野。电影《青木瓜之味》的巨大成功,除了西方的电影艺术手段得以运用之外,最主要的是平和,沉静、和谐、富有东方意蕴的诗意、内敛、婉约等东方民族性格在电影中得以体现。

猜你喜欢
镜头影像
三维场景浏览中建筑造型的特点及镜头运用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立体视频资源存储入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