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玲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是有明确任务指向的教学,是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的教学。
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应该是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阅读,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并且能够获得阅读效果的有效反馈。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其次要帮助学生设置明确的阅读目标,最后是给予学生阅读结果的有效反馈。
一、激发阅读动机
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阅读状态,是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第一步。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认定学生对材料的兴趣程度,当我们发现学生的兴趣程度很低时,必须要考虑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的创造性方法。理想地说,我们要开发刺激学生渴望获得新信息的教学计划。
(一)激发学生的内部阅读动机
学习的内部动机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它较为持久,且使学习者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学习的外部动机则是由外界的诱因所决定的,它往往较为短暂,被这种学习动机所推动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同外部动机相比较,内部动机在教育教学的功能上更具激励的有效性和稳定的可持续性。所以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机,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提高学生对掌握知识的信心,就能够促进有效阅读。班杜拉也说:“只有在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才能够产生对活动的内在动机”。
1引发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初始动机激发。初始动机激发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学习新材料,要尽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向学生介绍一些新奇、不常见或令之困惑的事情。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自然也就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引导学生阅读《窦娥冤》时,有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生活中,有人被冤枉了,他会说:“我比窦娥还冤”,那么窦娥是谁,她究竟有多冤呢?为什么人们要跟她比较?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激起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
2善于发现引导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比如曹植的《白马篇》虽然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忠勇双全的边塞游侠儿形象,但其语言比较难懂,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热情不高。但是十六七岁的热血少年对于军营对于侠义精神还是很有兴趣的,于是在教授时,有教师布置了这样的引导阅读的作业:边关危急,国家有难,需要热血儿郎加入军队,假如你有报国之志,健康之躯,效力之才,请写一份入伍申请书,可以参考曹植的《白马篇》。结果写好入伍申请书的兴趣就转移到阅读诗歌中了,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积极对话。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适当降低阅读的难度,可以让学生获得较强的阅读自我效能感,因而增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积极性。鲁迅先生的《药》主题深刻,背景隐晦,情节有跳跃性,学生自己读懂文本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有教师将基本情节要点设置成表格,帮助学生理解,结果学生阅读的自我效能感得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华小栓的病历
姓名年龄职业症状诊断结果
处方开药者(医生)治疗结果原因分析
罪犯夏瑜的档案
姓名年龄职业
犯罪过程
审案机关审案经过罪名判决结果
在教授鲁迅先生的《祝福》时,由于文本较长,文章内容距离学生的年代也比较远,许多学生存在对文本的畏惧心理,为此,有教师将文章的内容要点设计成判断题的形式,将文本化整为零,增加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很好的引导学生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
(二)激励学生阅读的外部动机
2002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选择学习是因为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的中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30.9%,也就是说只有30.9%的学生学习是出于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的内部动机,另外近70%的学生学习是出于表扬、升学、就业等外部动机。
尽管目前教育学家越来越强调重视内部动机,认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感兴趣,而不是被外来的激励所左右。但是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包括
阅读本身是枯燥的,学生很难永远保持足够的热情,所以外
部的激励还是很有必要的。
1给与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要善于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比如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情境从满足归属的需要,爱的需要等方面入手,创设了形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优势,在合作学习中,在许多情况下,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比完成某一任务而得到的鼓励更为重要。小组成员所提供的意义(如尊重、喜欢、责备和拒绝)可能会补充和取代那些由任务所产生的意义。可以利用合作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愉悦感,促使学生完成与文本的积极对话。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现代诗歌时,教师让学生分组选择其中的一首诗歌进行朗诵,因为是小组朗诵,学生格外感兴趣,自我效能感比较强,大大提高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2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使在幼儿时期,人们就已经具有希望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取同伴尊敬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表扬,取得社会承认的愿望和需要日趋强烈,这种需要转化为威信性动机和竞争心理,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根据四川重庆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和教师都认为高中生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应是“求知进取”,实际上该因素的动力作用却不是首位的,而直接关系到高中生个人利益和情感的“追求优越”成了高中生最有力的学习动机。
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被尊重的需要,设置挑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比如引导学生阅读《守财奴》,先让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特别爱钱的人会有怎样匪夷所思的表现,全班交流,然后让学生去阅读文本比较自己与巴尔扎克的高下。这样既可激发生生之间的内在竞争,又可激起学生与作家的竞争,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较好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积极对话。
3不断给予学生新的体验。喜新厌旧似乎是人们的天性,而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更是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所以引导学生语文积极对话,还应该不断给学生注入新的体验。比如文言文的阅读训练:让所有学生在阅读后将自己做的选择题的答案写到黑板上并标注上自己的学号。结果与让学生做完后说自己的答案相比,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更为积极和认真,做对后获得的成就感更强。
二、明确阅读目标
学生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学习。有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还通过对学生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集中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
生的学习成绩。国内的某些研究也表明:学习者对应掌握的部分引起注意的程度要高。这就是说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非常重要。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在传统教学开始之前向学生陈述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在非传统教学开始之前陈述明确的教学目标,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
(一)阅读中的先行组织者吲
明确的学习目标设置使学生更容易学习,其特征之一是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教师以简洁的方式向学生描述教师希望涉及的大量而重要的知识内容的标签或术语。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对支离破碎的信息进行分类,并在特定的分类标签下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任务简单化。以上面所提到的引导学生阅读《守财奴》为例,教师给与学生的阅读目标标签就是:爱钱、刻画(如何写出)。
(二)阅读目标的设置要适合学生的特征
1必须按照对学生能力的理解来考虑目标设置的难度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需要让阅读目标适宜于学生的兴趣。教师的任务之一是认定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程度,发现他们的兴趣程度较低时,要考虑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的创造性方法。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学生阅读作这样的引导:自读课文后表演下列情节中的一个:(1)别里科夫看报;(2)别里科夫上课;(3)别里科夫和华连卡散步(可选择一位同学合作);(4)别里科夫见到校长。
让学生带着具体明确恰当的目标与文本对话,而不是将阅读文本布置成笼统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利于教师进行反馈和评价,而及时地反馈和评价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有效反馈阅读结果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中提到“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即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
1即时的反馈
即时的反馈,让学生保持着对文本的最多记忆,会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有效。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后或者当堂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和矫正。
2全面的反馈
如果只是对几个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反馈或评价,就不能对其他学生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属于自己的反馈。如果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的阅读结果给与反馈,就应该想到替代这种反馈的反馈,比如利用小组反馈:小组成员彼此反馈评价。研究表明这样的效果也是比较有效的,胜过教师单独给与学生的反馈效果。
3调动学生对反馈的积极性
比如文言文的阅读训练:让所有学生在阅读后将自己做的选择题的答案写到黑板上并标注上自己的学号,然后在黑板上给予每个学生反馈评价,结果与让学生写到纸条上教师给与反馈,或者与当堂即时公布答案相比,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的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都更高。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倡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教育学生注重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创设学生与文本积极对话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使学生的个性阅读得以产生或发挥,这样才能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将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