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马冬梅 刘小鹏 贲学芳
产后抑郁症的分析与防治
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马冬梅 刘小鹏 贲学芳
目的 通过对产后抑郁症的分析与防治方法、必要性的介绍,加强人们对该种疾病的认识。方法 用精炼的语言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症状以及防治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结果 提高了人们对产后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进一步的认识。结论 对产后抑郁症定性认识的提高,可使人们充分重视这种目前已经较为普遍的心理疾病,为预防与护理该病提供了理论指导。
产后抑郁症;围产期;心理保健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发病率5%~25%,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对于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一次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抚育婴儿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巨大改变[1]。一旦无法适应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婚姻、家庭、社会。
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易哭泣、焦虑不安、思维迟缓、缺乏信心、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性欲减退、头昏、头痛、胃部不适等生物性症状。
2.1 生理因素 女性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巨大变化,妊娠期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HPL)、雌激素(E)、孕激素(P)显著提高。皮质内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催乳素的高分泌状态、情绪及调节系统(如多巴胺)使内分泌处于不平衡状态。另外产后产妇的健康状况对产生抑郁情绪也有较大的影响。
2.2 心理因素 生产过程无论是自然生产还是剖腹产,长时间的剧烈疼痛、对术后情况的不确定、孩子是否健康等等,都将带给产妇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恐惧。随着孩子的降生,产妇又将面对新的多重社会角色的承担 (母亲、妻子、家庭主妇)及社会面的扩大。另外,缺乏家庭关爱、生活环境的改变、夫妻关系不融洽、经济负担加重、家庭成员的生育观等因素也会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
2.3 性格及认知方式 产妇的个性特征为神经质、敏感、偏执、内向、社会能力不良、成熟度不足者多易患产后抑郁症。
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由于睡眠障碍、厌食等原因无法及时调理产后虚弱的身体,不但严重影响产后身体的恢复,而且身体的疲劳和营养的缺乏也直接影响了母乳的分泌。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且产后抑郁的母亲,不能很好地承担起一个做母亲的功能和责任,她们说话少,也较少地观察和爱抚自己的孩子,对婴幼儿表现出较多的无反应、反应迟钝或消极情绪。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及早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从而对婴幼儿情绪、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2]。再有,产妇不良的情绪表现也常常会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和睦。
4.1 加强围产期的心理保健 督促孕妇在定期做好健康体检的同时介绍围产期保健知识,让孕妇及时了解有关妊娠、分娩及育儿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对孕产期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孕妇的丈夫和亲人进行有关知识的宣教,使他们对产后抑郁症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不但在生活上给予孕妇较多的关心和帮助,更多的是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注,为孕妇创造良好的社会及家庭环境,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4.2 加强产后身心护理 ①注意保证产妇休息,由于产后身体虚弱,日夜照看孩子,更需要充足的休息,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产妇提供休息的时间和空间,除了要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如果家中其他成员能够暂时照顾孩子的话,短时间的离开孩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一下心情,将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产生积极的作用。②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她们初为人母的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不但吸取了育儿经验,还可以有效地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产妇积极参与到照顾孩子的各项事务中,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从而帮助产妇树立照顾宝宝的信心,顺利进行角色转换。③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产妇处于一个温暖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要善于倾听产妇的倾诉,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尤其是丈夫,应该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妻子,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妻子料理家务或照顾婴儿。并且应尽量避免提及一些敏感话题如:经济问题、孩子性别问题、日后个人发展问题等。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产妇的一些不良心态,消除心里的烦闷。让产妇觉得自己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占有同样的地位。尽量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
如果产后抑郁的状况严重,已经不能通过一般的心理疏导及防护方法解决的,应及时给予专业的治疗。需要配合药物者,应停母乳喂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的生活压力骤升,在许多生理疾病趋于年轻化的同时,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一般人对生理疾病较重视,而对心理疾病则较疏忽,因此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虽然非常多,但仍未引起广泛的注意。加之国内心理学的发展还很局限,使得关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无法在民众中普及,也就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婴儿、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充分重视和大力提倡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孕产期的心理调节干预可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减少其对母婴及家庭的影响。
[1]苏健.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82.
[2]李荣萍,王亚娜.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79-1681.
2009-02-05)
1005-619X(2009)10-09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