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作者(期数·页码)
专 稿
中国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基本策略陆磊 王颖(1.3)
信贷市场中的企业声誉与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9)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吴晓灵(2.3)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山东省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超超(2.7)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宋文瑄(2.10)
城乡统筹建设中金融发展的三个视角
刘锡良 齐稚平(3.3)
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析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3.7)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金融新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走向巴曙松(4.3)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08)摘要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4.7)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选择张涛(5.3)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外汇管理政策盲点问题研究
李亚新(5.7)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金融支持:几个案例比较
黄向庆(7.3)
当前山东省外汇指定银行贸易融资状况分析及对策选择
赵晓红(7.7)
Shibor基准地位确立及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影响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8.3)
吸取全球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曾康霖 许国新(9.3)
大国模型下的货币政策博弈焦瑾璞庞莉洋(10.3)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征信业的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2.3)
理论研究
香港金管局集团式监管的框架及启示
孙天琦宋芝仙杨岚(1.13)
基于交换费机制的多方博弈下的银行卡定价模型
严晓珺(1.18)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路径的动态规划模型分析
刘东勋崔宁(1.21)
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可持续性与变革路径研究
陈晞(2.14)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评析尹继志(2.17)
产业投资基金概念之匡正杨席(2.21)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成果综述江秀辉李伟(2.25)
金融体系效率的涵义、影响因素与提高途径沈军(3.11)
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何方——论蒙代尔的理想蓝图和现实障碍覃川桃朱元倩(3.15)
转轨经济、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储蓄行为演变
黄宇尹卫和张薇薇(3.21)
外汇期权定价:VG模型与Bs模型谁更适用黄丁伟(3.24)
金融发展与二元结构转型——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分析
吴鸣鸣 刘澄王军(4.12)
金融危机传导过程与机制研究:一个美国样本
陈华赵俊燕(4.16)
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实证研究徐勇(4.20)
微型金融机构(MFIs)发展的文献综述熊芳(4.25)
中国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982-2007
杨小玲(5.12)
我国货币流动性失衡状况测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刘洁琼刘传哲秦洋(5.17)
金融监管体系演进与发展趋势问题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视角赵会军张鹏(5.22)
基于随机波动率假设的权证定价理论评述楼耀尧(5.26)
基于金融自由化的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研究
沈悦闵亮徐有俊(6.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FDI与中国经济增长——兼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适用性王凯庞震(6.7)
国内外黄金价格的波动性与互动关系研究
温博慧罗正清(6.11)
金融信用发展演变研究王楚明(6.16)
国外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模式述评及启示
肖本华(7.10)
金融创新风险的分类及其形成屈波(7.14)
信用衍生产品与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董爱国(7.18)
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法律规制谢春凌(7.23)
制度质量与资本账户开放: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
熊芳(8.8)
基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对次贷危机的宏微观透视
汪来喜(8.13)
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及影响研究综述陈建青俞颖(8.17)
基于会计信息的KMV模型实证研究
顾乾屏王涛唐宁刘明(8.22)
民间金融监管:风险、收益与可行性——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张德强(9.8)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有预测能力吗
陈鹏徐炜(9.12)
合作制金融组织公司治理研究述评张斌(9.17)
中国经济中的非正式信贷市场:制度分析金俐(10.8)
利益相关者社会观与商业银行价值提升探讨
于晓黎纪建悦(10.12)
金字塔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行为研究述评郑静(10.15)
利率角度来看我国国债发行的挤出效应
雷曜张翔(11.3)
外资银行渗透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阶段与演化理论的实证研究周慧君顾金宏(11.8)
基于结构模型的信用风险研究综述
周子元邓雁(11.13)
外资游动与我国货币流动性动态关系研究
李成武白雪梅(12.7)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视角
沈娟何泽荣(12.11)
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综述张道奎黄 招郭 燕(12.16)
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实证检验楚尔鸣 喻多娇(3.26)
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化的诱因:政府行为王爽(3.31)
中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再考察殷波(3.35)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肖新成(6.53)
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短期调控效应的实证分析
陈姝(6.57)
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动态关联性——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孙力军张云李珍珍(9.41)
当前物价形势判断及货币政策建议陈好孟 徐旭先(9.46)
基于托宾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研究
贺建清胡林龙(9.50)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理论发展与实践演进
严宝玉梁珊珊(10.50)
区域差异呼唤差别化金融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锦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10.55)
银行卡对我国中央银行铸币税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赵平(11.17)
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下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常嵘(11.21)
宏观经济
金融市场、FDI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江 春龚立彩(1.27)
山东省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对策研究吴晓娟(1.31)
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雪莹齐立波(2.29)
国际资本大规模撤离新兴市场的深层剖析王勇(2.33)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吴明理(7.35)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涉外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山东为例
刘连营邓卫(7.39)
宏观经济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徐亚平(8.37)
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1985-2008
尹伟华张焕明(8.42)
案例研究
政策变动与制度策应:支付清算“开窗”现象剖析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清算中心课题组(1.34)
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合理边界:济宁个案李庶泳(1.38)
对近期县域银行信贷谨慎行为的实证分析:乳山个案
徐东风(1.4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路径:齐河个案
中国人民银行齐河县支行课题组(3.41)
奶产业特性、超市场契约与农业保险:泰安案例
刘延军(3.45)
绿色配额初始分配与定价:模式设计及应用
郭琪王兆旭(4.28)
信贷断点与政府守夜:陵县企业还贷周转金案例
刘吉运曹黔然(4.33)
不良贷款清收中的剩余索取权激励:胡集案例
郑现中(4.37)
特定金融服务中的合作博弈:某公交公司零币票款处置案例孙国强李树岭(5.31)
政府担保与多边信贷契约:寿光“银政企”融资模式剖析
李学春于贻胜王志福(5.34)
央行票据再考察:债务置换工具视角
李相栋杜亚斌(5.38)
银行内部信用资源的整合与再发掘:济宁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案例岳隆杰(6.40)
信贷联结出口信用保险:博泵融资案例
刘洁张池云(6.44)
威海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偶发还是必然
曲吉光邵明志陈明仿(6.49)
民营企业境外上市中的羊群效应:临沂案例祖洪涛(7.27)
钢结构资产的抵押潜能:枣庄案例陈宜民(7.31)
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陵县案例
马俊昀(8.26)
守信行为与声誉机制:以泰山钢材市场信用共同体为例
石建民(8.30)
美联储支付系统定价体制对人民银行的启示
刘文珂郑雪(8.33)
农村金融创新的基本依据:新野案例娄永跃(9.20)
大银行、小企业与网络联保吕士伟(9.24)
民办小额信贷组织的运作与启示——基于山西临县扶贫基金会的案例分析武宏波(9.28)
中小企业融资合作联盟的系统协调性:烟台案例
宫志诚(9.32)
当前县域信用担保的主流模式:基于青州市三种信用担保的比较赵卫东李英海张国胜(9.37)
农村非标准化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诸城金融服务站
刘福毅刘倩陈关庆(10.34)
“积成电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案例剖析
田兆武王冠(10.38)
大学生村官帮扶工程:临沂案例许波翁洪服(10.42)
金岭矿业重组华光陶瓷案例分析刘博(10.46)
从淄博报价系统兴衰看场外资本市场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11.25)
贷款保证担保有效性问题研究高旺东贺创业(11.30)
商业化担保的经营困境及扭曲突围:威海案例
姜明杰(11.36)
济宁市股权质押贷款案例分析
罗亮森 王玉湖 刘海东(11.41)
“俱乐部”机制下的淄博集中代收付中心
韩媛媛管国建赵其伟(12.32)
有机农业与金融供给协调机制:肥城案例张海清(12.37)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私人市场与企业化拓展
关志勇(12.41)
法人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以淄博某农信社为例宋继水(12.46)
金融观察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及防范路径研究张立先(1.44)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许巧玲(1.48)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山东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张志元牟卫康(2.36)
中小银行金融监管浅析张波(2.40)
正本、强身、开源根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李云山(2.43)
青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的SWOT分析
曹艳华(2.46)
山东省重点联系企业支付工具使用情况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3.48)
原则导向与市场纪律——我国实施有效银行监管的思考
贾守乔(3.52)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探析
秦晓伟(3.55)
人民币跨境流通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马荣华(3.59)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4.41)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及监管模式选择廖强(4.45)
商业银行视频监控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荆永良张华耿群(4.48)
不动产证券化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研究
邱立成李文华黄朝昌黄楠(5.42)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
陈晞虞红霞(5.45)
金融犯罪立法问题论析——以《刑法修正案》为研究视角
赵运锋(5.48)
企业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性研究
赵宇翔(5.53)
金融危机背景下消费信贷发展状况及应对措施:以山东为例王朝弟(6.20)
宏观经济运行走势与宏观政策调整建议葛兆强(6.23)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保护主义:现实与挑战伍戈(6.27)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分析
余旭(6.30)
全球化视野下金融集团监管的合作与协调
刘兴华胡芳(7.42)
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金融的价值分析及发展对策
潘永明阎飞飞(7.46)
试论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路径
郑永兵(7.50)
德隆事件及金融监管格局的再思考
安启雷谢伟武安江(8.47)
反洗钱风险监管理论及应用研究葛志强(8.50)
我国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探析曹黔然(8.54)
金融危机背景下外汇储备合理利用问题的探讨
张彬(8.58)
银行信贷“逆周期”增长风险探析吴金忠(9.55)
宏观视野看中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以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为例程亚男(9.60)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调结构”的信贷资源配置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9.63)
基于集群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问题研究
陈华汪洋(10.20)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卢家昌顾金宏(10.25)
山东省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实证分析耿颢(10.30)
中国大陆与香港货币融合的可行性分析何钦梅(11.45)
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面临的新挑战及策略选择毕德富刘连营(11.50)
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研究
祁东(11.53)
对征信业实施约束管理的几点思考张军(11.56)
银行政策传导视角下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
王朝弟(12.21)
当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及其优化路径
赵燕(12.25)
人民币汇率变动若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杨晓龙时光(12.29)
专题研讨
加强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刘克俭(9.67)
加强人民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沈明(9.69)
构建单位整体内部会计控制储稀梁(9.71)
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的人员管理李永清(9.72)
人民银行国库会计内控手段亟需改进张勇(9.73)
事后监督与人民银行内部控制门宁(9.74)
全面改善农村支付环境:金融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欧阳卫民(10.58)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设目标与实现路径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0.62)
对我国农村支付环境的透视周宗安孔祥瑞(10.66)
农业银行在农村支付体系的目标市场与策略
赵壮志(10.70)
银行经营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熊延忠孙涛(1.51)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的探讨
曲绍强解丽娟(1.55)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选择研究
张红军郑忠良(2.50)
个人金融产品差异化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梁宇(2.53)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量化体系研究李传乐(3.62)
房价波动中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罗莉(3.67)
商业银行新增信贷的统计与时间序列模型研究
张程张棋顾乾屏冯铁(4.50)
经济资本管理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桑少敏(4.5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
闫天兵沈丽(4.57)
对商业银行客户意见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思考
靳晓海任洁李玲(5.56)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基于经济实体理论的视角
闫琨(5.59)
跨区域发展战略对商业银行市场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孙启伟刘天威(6.61)
经济下行期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特点、问题及建议
张龙清孟倩潘江姗(6.65)
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
张连丰金晶(6.68)
中国银行业注资辨析邓鑫(7.53)
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路径与经营模式研究
杨卫东(7.58)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问题初探
侍苏盼(11.59)
国内银行操作风险大案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张吉光(11.62)
中国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
张若望陈柳钦(12.50)
我国商业银行进军保险业:动机与策略费伦苏(12.54)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杜平(12.57)
证券保险
涨跌幅限制:是否稳定了股票市场?——基于GARCH事件模型的实证检验盛军锋李善民邓勇(1.60)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的福利分析蔡超(1.64)
我国企业债券品种创新研究解学成周敏(1.67)
加强高危行业雇主责任保险风险管控的思考
潘红霞(1.71)
基于copula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的研究
尹向飞陈柳钦(2.56)
基于CSAD的期货市场羊群效应实证分析——以CZCE棉花期货为例邵永同高旺盛(2.60)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市场发展及其影响
吴先智(2.63)
保险业完善风险管理、提高偿付能力的演进研究
孙浩马宁(2.67)
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实证研究赵蕊(3.70)
创业板市场更需构建好退市制度肖雄伟(3.74)
小额保险业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发展张宗军(3.77)
对国外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甄红线(4.61)
我国铝期货与现货价格均衡关系实证研究
郑涛朱东华(4.65)
经典CAPM模型为何不适用我国李传恺(4.68)
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价探讨与应用
张博张列(5.62)
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牛市期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杨春雷(5.65)
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模式的设计及其运作
张琴陈柳钦(5.69)
上海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研究
闫涛孙涛(6.71)
A股税收客户群效应及除息日税负效应实证研究
张维胡杰(6.74)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保险业安全方洁(6.7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积极资产组合管理能力研究
李学峰郭羽谢铭(7.62)
新股发行、价格确定与信息效率文玉春(7.68)
中国A股量价之间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陈磊李心丹(7.74)
评新《保险法》新增不可抗辩条款的修法价值与建议
贺克玲(7.77)
基于沪铜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与效率比较的实证分析
陈青夏佑涛(8.62)
基于国际视角的股票市场价格行为比较研究
胡艺钦黄华继(8.65)
上市公司公告时间的选择对公告信息含量的影响——基于2001-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公告的事件研究
李翔(10.73)
股指期货的市场稳定作用及其现实意义蔡向辉(10.78)
IPO重启与货币市场波动的关联性研究张春晓(11.66)
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障体系选择——区域性强制巨灾保险张淑玲雷越邹晓雯刘金清钟诚(11.69)
基于业绩不可持续的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行为分析
王石林生(12.62)
DCE与CBOT大豆定价关系实证研究
徐建王英(12.65)
农村金融
功能视角下我国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建构研究
顾海峰蔡四平(1.74)
微型金融的历史与发展综述赵冬青王康康(1.77)
金融支持“准现代农业”的策略研究张智河(1.80)
新管理体制下基层政府干预农信社的博弈分析
魏金明陈敏(2.71)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及优化路径
张春超王长德魏殿峰(2.75)
农业保险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黄亚林(2.78)
日照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研究:基于Yaron业绩评估框架陈刚潘耀华申作亮(4.70)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乏力的原因探析及对策建议
孔仪方(4.73)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及其控制对策——基于与城市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陈登程刘艳华(4.76)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
丁宁(5.74)
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与实证——以中部某省750家农户调查为例蒋难(5.78)
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课题组(6.34)
信用联盟与抵押创新:破解特色农渔业经济融资难的路径选择张胜林姜春(6.37)
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改革的现实审视与政策建议谌争勇(8.69)
启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路黄磊(8.73)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经济学研究胡方勇(9.75)
农村担保物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张善杰(9.80)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路径研究张乐柱任成龙(11.73)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霍成义张立光(11.78)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非正式制度分析白积洋(12.69)
基于“三农”视角的农村信贷配给分析与对策选择
陈卫东(12.76)
评论集萃
进口信用证开出后风险管理探析朱德忠潘江玲(1.83)
对建立县域反洗钱联动机制的探讨郝立君(1.84)
构建国库现金管理体制的思考朱光丽(1.85)
我国离岸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冰(1.86)
改善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现状的对策
李博王鹏翮侯丽娜(1.87)
农村金融供求存在五大结构性矛盾蔡培英 胡卫国(1.88)
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路径探析周建村(2.8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浅探郭德焐(2.83)
县域林权质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牟宗杰张华(2.84)
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因素分析及其建议王志华(2.85)
基层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闫善学孙丰山(2.86)
推进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思考刘淑君(2.87)
对完善当前钞票处理体制的几点认识李树岭(3.81)
改进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体系的思考刘维云(3.82)
基于投资者与管理者视角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构建
姜明(3.83)
提高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质量的思考张众(2.84)
EVA价值管理体系及其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
谢树江(3.86)
推广我国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的探讨王磊(3.87)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损益的影响分析单春艳(4.79)
加快推进山东银行业竞争力建设的几点思考赵 峰(4.80)
银行支付服务收费法规制度建设探析孙 丹(4.81)
信贷资金被挪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张连丰(4.83)
基于新资本协议的贷款定价体系建设初探
陆爱民宋保华(4.84)
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孙冰心(4.85)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保障措施比较
秦华杰徐爱田(4.87)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几点思考许学军(5.81)
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的建议仇瑾(5.82)
浅谈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张文丽(5.84)
建立农村银保互动机制的思考苏东崛孙征(5.85)
特殊“内部集资”现象值得关注葛大江(5.86)
农村小额信贷的问题分析与前景展望刘安琪(5.87)
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绩效审计目标及主要指标初探
佟焱龚李林(6.82)
民间资本流入房地产行业的效应分析秦绪红(6.84)
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宫志诚(6.85)
国际收支的中观监测指标体系探析居立(6.86)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于凤琴(6.87)
一部关于中国股市个体投资者行为研究的力作——评《中国股市个体投资者行为实证研究》王敏(7.81)
金融统计系统与征信系统信贷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
李克峰(7.82)
内部审计参与基层央行风险管理探讨刘慧敏(7.83)
推进我国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的思考
朱锋朱晟宇(7.84)
山东保险市场发展探析刘金清(7.86)
借鉴日本期货操作经验提高我国期货市场应对危机能力
吴若愚(7.87)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李玉祥(8.76)
基层央行金融风险监测机制设计及操作流程
于秀兰(8.77)
基层央行人民币管理模式选择张岿然(8.79)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立法缺陷及完善建议
王鲁宁贾爱华(8.81)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吴勇(8.82)
建立反洗钱与反腐败协作机制的探讨李岩柏(8.83)
论网上银行格式合同中客户权益的保护邹强(8.84)
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研讨会综述
山东省金融学会秘书处(8.86)
对构建基层人民银行组织心理契约的探讨龙江(9.83)
对国库集中收付审计的思考徐玉梅(9.84)
金融危机影响下金融生态脆弱性表征与对策
杨德阔刘双喜葛新(9.86)
浅析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内部审计职能缺失问题
宋杰(9.87)
银行卡风险不容忽视高兆新(10.82)
城市商业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郭涛(10.83)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丁兆庆(10.85)
强化存货内部控制的两点思考王戌青(10.86)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策略选择赵静芳(10.87)
重塑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格局的思考步国强(11.83)
中外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宇文晶(11.84)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制探析
孙友光魏毓勇王军波(11.85)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品贴息贷款的运作机制
张晋平(11.86)
县域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基本策略
黄兴林(11.88)
加强和改进基层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建议刘忠民(12.80)
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作模式探析郑华石志红(12.81)
商业银行服务民生领域的策略分析冯金磊林华(12.83)
事后监督视角下的国库业务风险状况及防范对策
侯金凤(12.84)
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思考资彬(12.86)
管窥C2C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以淘宝网为例
郑彦(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