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课后反思

2009-02-07 08:43汪智星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呼声友人和平

汪智星

有专家说:“一个人平平常常地走在路上,就是散文;走着走着,摔了一跤,就是小说;用手指对着他的屁股用力一弹,把他从地球弹到月球上去了,就成了诗歌。”可见,诗歌创作,注定需要创作者极强的想象力。

然而,孩子却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曾有人专门做过相关实验:实验者来到一年级教室里,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转身问:“这是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一个圆圈”“一轮月亮”“一个鸡蛋” ……当他来到五年级教室,同样画了个圈,问:“这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更是让实验者欣喜万分:“肚子饿时,它是一碗清凉的水”“二狼神与孙悟空大战时,它是太上老君砸向悟空的金刚圈”……实验证明,由于儿童的思维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想象力比成年人表现更为丰富。

日前,笔者执教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即将结课时,我出示了“战争是______,______。”引导大家想象练写。之后我又出示“和平是______,______。”引导大家想象练写。从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看,我惊叹于他们超凡的想象力。课上,面对孩子呈现在眼前的句句诗一般的言语,我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一边称赞他们是小诗人,一边把他们写出的一句句“宝贝”打在屏幕上,加以调整和修改便成了如下一首诗。

战争·和平

——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有感

战争是无情的子弹,

让无数幸福的家庭远离了欢笑;

战争是滴血的刺刀,

时刻挟持着人们的生命;

战争是冷酷的魔鬼,

吞噬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战争是阴森的地狱,

令无数人失去宝贵的生命;

战争是张牙舞爪的怪兽,

多少亲人因它分散,多少家庭因它流离;

战争是死亡之神的化身,

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和平是欢乐的天堂,

她让世界充满欢笑与鲜花;

和平是灿烂的阳光,

散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和平是“沙沙”春雨,

滋润大地上的每一个生命;

和平是柔柔微风,

吹开孩子鲜花般的笑靥;

和平是新生的婴儿,

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和平是娇嫩的花朵,

需要大家共同捍卫,

它才会永驻人间。

读着读着,我似乎听到了一位位小诗人、一位位渴望和平的未来小主人从心灵深处发出的“要和平,不要战争”的铿锵呐喊。

“孩子天生多诗人”,并非一概而论“孩子天生是诗人”。我始终认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循循善诱。不久前与朋友聊天,友人的一番话引起了我思考。友人说:“如果你想当官,就得天天、夜夜、时时想着。总有一天,官就来了。”友人的忠言与我无碍,因为我是一位挚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但友人的话却让我想到育人的事业。一位教师,如果时时、天天心中想着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写话、练笔或写诗留出一片天地,难道还怕学生在这块天地间绽放不出诗的花朵吗?可是,我们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依然一味地分析、肢解课文,狰狞地把“白天鹅”活活给宰杀。试问:上《长征》一诗,你尝试过,让学生想象练写“长征是______,长征是______。”这样的话吗?教《桂林山水》一文,你尝试过,让学生把课文浓缩为一首诗或绘成一幅画,并加上个性鲜明的题目吗?

不言而喻,学生只有在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引导下,在课堂上为学生腾出时间与空间,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尽显“身手”。记住“用手指对着他的屁股用力一弹,把他从地球弹到月球上去了,就是诗歌。”让我们携手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绘就孩子们广阔的诗意天空。

猜你喜欢
呼声友人和平
丁耀亢“敷衍”挚友
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长隆国际马戏
火烧衣裳
失眠
博弈·和平
送别
期盼和平
不堪一击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