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勇
当今社会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改革信息技术学科的固有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实施任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营造创新的环境
学习是有目的的活动。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同时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采用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因为任何教育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自身努力而实现。正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预言:“未来学校与其说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倒不如说是学生自学的理想去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提倡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鼓励争论、探索,鼓励自求自得,在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实施开放型教学模式,变“带着书本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方法走向书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型课堂”为“符合学生合理需要和培养型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教师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各解决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近地展开相关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完成任务及教学过程的主体。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知识与技能,积累经验,并从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舞台和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如在网页制作中,如何获取素材?如何安排网页内容?如何下载图片与插入图片?……在任务驱动下不断呈现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操作技巧,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断完善,学生具有更多的探索、研究、创新的机会,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挖掘与钻研,力争精业求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设置开放型的教学环境,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开放型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操作技巧,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营造了较优的创新环境,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创新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启发学生探求完成任务的途径和知识结构,以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如讲授在网页中“插入图片”时,给学生提出任务,在网页制作时要求学生根据网页的内容配置一幅生动活泼、与内容相协调的图片,将新知识以任务形式给学生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则自然会跃跃欲试,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那些新的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必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其中隐含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插入图片,使学生在轻松、自然地进入教学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种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感”,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并结合生活体验和感性材料,促进其创造性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如行云流水般地打开,疑问就在强烈的“冲动感”中迎刃而解,创新实践的欲望也随之而来。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出其他许多新的求知需求,学生的创新的实践精神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如在网页制作中,学生能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设计制作丰富多彩、颇具个性、创意各异的网页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
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欲望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得:“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遵循学生兴趣的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与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极富时代性与前卫感的新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科。学习过程是学生满足好奇心理的过程,是学生由好奇心理向求知欲望转变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发展的一个过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学生对本学科的仰望心理特征及新兴学科的好奇心理、生性好动及喜欢动手实践操作的特点,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更新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与信心,使之自觉地探索学习新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最适宜的方式方法。如讲授“插入图片”一节,先让学生进行图片欣赏,让优美的图片陶醉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寻找自己喜爱的图片、合适的图片插入制作的网页中,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产生了探求“插入图片”一法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出发点是兴趣,没有兴趣也就扼杀了创新。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育的每联合会阶段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实践也证明,在教育教学中,如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其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自强不息地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加强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现有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模式,适时、适度地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内在魅力,调动学生潜在的创新求知欲望。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突破口”。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知比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源泉。”所以,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就必须对学生想象力作出进一步开发。但传统的教育中往往忽视这一点。教师对于学生问题的答案很强调“标准性”、“统一性”、“单一性”,从而无形中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能否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呢?回答是不仅能而且是必须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种持续、连贯的变化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自己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人才。在网页制作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学生想象空间的舞台,把学生创新潜能给予充分的挖掘,并通过其网页作品呈现给全体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又能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进取心理,激发创新的激情,使学生在持续不断的创新激情中,创新的欲望与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