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俊 易金涛
围棋运动被誉为“智力体操”,作为高级的智力与体力竞技,对人的智力开发,意志的完善,身心的健康有大大裨益。陈毅同志曾指出:“棋类活动可以锻炼人的头脑和品德。下棋的人越多,人才就越多”。著名棋手陈祖德也曾深有感触地说:“凡文明发达的国家定会重视脑力和智慧的竞技”。围棋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功能不容置疑。然而,它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的智力游戏,如何将孩子引入围棋的殿堂,并让他们以极大的热情长期保持对围棋的兴趣,是目前全国的围棋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我校在几年的围棋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认为,在低年级围棋教学中,一个富有童心的老师无疑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教师在围棋教学中应该和其他课程一样,也要主动贴近儿童,努力做到“四童”,即:童心、童趣、童话、童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是把教学内容故事化、二是把教学活动游戏化、三是把围棋
规则简单化、四是将围棋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简称“三化一结合”。
一、教学内容故事化
为了吸引孩子们对围棋产生浓厚兴趣,我们运用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形式来阐述围棋内容及规则,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快乐地学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适合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再造性的特点。再造想象是在别人的语言描述或图形示意等外界事物的引导下,结合过去的知识经验,对旧表象加工改造而进行的想象。由于儿童头脑中所储存的表象相当贫乏,因此儿童时期是以再造想象为主,它是儿童学习生活所必需的。童话故事描述生动,绘声绘色,人物多是象征性的,行为动作非常鲜明,情节极度夸张,这一切都深深吸引孩子,孩子的思维和想象都跟着故事内容转。因此,围棋教学可抓住这些特点,把深奥抽象的围棋知识通过夸张的情节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比如,在介绍围棋起源的时候,我们以“尧造围棋,教子丹朱”为依据,编了这样一则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国家有个国王叫尧,尧有个儿子叫丹朱。丹朱小时候非常调皮,天天和小朋友打打闹闹,不是弄伤了自己的小手,就是毁坏了别人家的东西,惹的大家都不敢和他玩。有一次,小丹朱在和小朋友玩打仗游戏的时候,老国王问丹朱:“你往东边派出2名士兵,往西边派出3名士兵,一共派出多少士兵?小丹朱想了半天,吞吞吐吐的说:大概是4个吧。”孩子们听到这里禁不住哈哈大笑,就会不由自主地说:“小丹朱真笨!”这时,讲课的老师不失时机的说:“有什么办法能让小丹朱变得聪明起来呢?”孩子们马上就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在肯定孩子们的做法后,接下来讲“老国王想啊,想啊……咦!老国王想出了一个很好玩、很有趣的小游戏教会了小丹朱,小丹朱呢,也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并且通过这个游戏,小丹朱变得非常聪明了。后来,小丹朱成了一名百战百胜的大将军。”听到这里,孩子们会立刻打听小丹朱玩的是什么游戏?这么神奇!老师这时才不慌不忙的告诉学生,小丹朱玩的游戏叫——围棋!通过这种方式,激起孩子们对围棋学习的渴望,为以后的围棋教学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幼儿的游戏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孩子有强烈的表演欲,他们好奇、好玩、好胜。如果整堂课都是由老师在讲、在表演,时间长了,再生动的课孩子也会觉得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讲得辛苦,孩子们听得更辛苦。而围棋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一种模拟战争的游戏,棋盘是辽阔的土地,黑子与白子是争夺土地的两支军队……每一堂围棋课就是一次游戏活动:教学是在讲述游戏方法,对弈是在进行游戏过程,整个围棋教学的组织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其中。孩子就是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体会围棋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它的魅力。
一开始教学时,我们将黑棋子喻为“黑将军”,白棋子喻为“白将军”,围棋游戏的过程就是“黑将军”与“白将军”打仗的过程。在打仗的过程中,“黑将军”与“白将军”都要通过堵住对方的“小鼻子”(围棋的气)来达到消灭对方的目的。不管对方有多少“黑将军”或“白将军”,只要把对方的所有“小鼻子”全堵住了,就可以完成“提子”任务,就算取得了这局棋的胜利。这样一讲,围棋就变成了非常简单、非常快乐和非常有趣的“堵鼻子”游戏。孩子们立刻对围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这种浓厚的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在教学“向下打”时,老师扮演“黑将军”, 孩子们是“白将军”。“黑将军”背向黑板、面向孩子们站立,让孩子们想:用三个“白将军”来围“黑将军”,怎样围才能把“黑将军”围住?孩子们很直观的得出,从正面和左右两边围堵才能围住。孩子们堵住以后,“黑将军”大叫一声“啊”,然后闭上眼睛、垂下头“死”掉了,孩子们哈哈大笑。在他们看来,是自己开动脑筋战胜了强大的“黑将军”,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进一步增加了学习围棋的兴趣。也直观形象的掌握了向下打的基本方向,而且记忆深刻。教学中我们把征吃比喻成“扭羊头”;把枷吃比喻成“笼子关住小老鼠”;扑吃则是“小猫钓鱼”。又如:认识“虎口”,将题型摆出后,将它比喻为一只大老虎,张着嘴巴,准备吃小羊。都用游戏的形势呈现出来。随着游戏的进行,“双打吃”、“征吃”、“关门吃”等各种行之有效的“秘密武器”逐渐被老师指出来,能够熟练地用好的孩子就能占得先机,这些吃子方法就成了孩子们十分渴望掌握的技艺。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基本掌握围棋的各种吃子技巧,进而更加喜欢上这种游戏。
三、围棋规则简单化
这里所说的简单化,并不是更改规则,而是让孩子们记住最简单的规则。众所周知,围棋的规则多达30多条,而且围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术和术语名称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枯燥、单调的。教学之初,如果单纯地、抽象地给孩子们讲解这些,一是很难让学生理解、接受,再则很容易让孩子厌倦,产生畏难情绪,知难而退,望而却步,听不懂,坐不住,就没有兴趣,学围棋就会半途而废。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初下棋时,一开始只要求他们记住两条规则:一、“鼻子”全被堵光的棋子要拿掉;二、谁占得地多谁就赢。孩子们记住了规则,很快就“噼噼啪啪”对战起来。当然,这样乱吃一气,偶尔也会遇到只用两个规则不能解决的场面,比如打劫以及终局等问题。遇到了这些问题时,我们也只是当场说一下。这样,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能很快上手,很快“上瘾”。同时,对于孩子们来说,十九路的棋盘也显得太大了,下一盘棋要一个小时左右,往往下不完,“分不出胜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教低年级孩子下棋的时候都是从九路盘开始的,下九路盘多则15分钟、少则5分钟就可以了。孩子们很快就分出胜负,在不断的经历输赢中,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保持。在孩子们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教学中再慢慢渗透更多的棋理、规则,就显得非常自然、水到渠成了。
四、将围棋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
围棋是一项高雅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下围棋讲究从大处着眼,从全局出发,忌拘泥于局部而因小失大。要注重棋的厚与薄、宽与窄、藏与露、强与弱和攻与防的关系。既要敢打敢拼,又要攻防适度;既要大气磅礴,又要精细入微。行棋争正面,处处争先,丝毫不容懈怠,积微利而成优势,戒贪心,踏实简明成胜势。劣势之时放“胜负手”,已不可为时仍要困兽犹斗。拼搏进取中,蕴含全局观念、辩证观念、效率观念、适度观点和竞争意识;在顽强的拼搏中,又能运用兵法三十六计的战略战术。
围棋饱含着竞争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下围棋要懂礼貌,讲礼节,棋风要正,所谓“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就是这个意思。胜不骄,败不馁,以不争而争。下棋往往不断地给人轻敌致败、自满致败、马虎致败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教训和痛楚,培养人积极进取又谦虚谨慎的美德和儒雅的风度,这就是围棋修身养性的作用吧。古今棋人棋事,多少掌故、轶事,多少棋坛争霸的英雄传奇,可丰富知识宝库,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如中日围棋擂台赛,曾燃烧起多少人的爱国激情,曾使多少人感到为国争光的光荣。真正是寓教于乐。围棋的精神、品格对于棋手来说尤为重要,下棋的人首先要讲究弈德,在棋艺进步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品格与修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本着教棋育人的方针,既着眼于棋艺,又着眼于意志、礼仪等因素。在提高棋艺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孩子的精神品位,锻炼良好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围棋是一种公平竞争的智力游戏,凡是不公平的因素,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摒弃的。在围棋活动中,我们注意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运用“真聪明”、“你真棒”等加以表扬;对答错问题的孩子首先鼓励,然后对他们说“还不是最好的”、“还有更好的下法”;对注意力不够集中和持久性不够的孩子则鼓励他们坚持下完一盘棋,同时也给予鼓励。有的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赢了就又笑又跳,输了又哭又闹,甚至把棋子扔在地上,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都及时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慰和帮助,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棋品。棋品亦人品,良好心理素质和品质的培养,就是力图使孩子们能自知、自信、自控、自律、自强,情绪稳定,承受力强,意志坚定等。而下围棋对这几方面的培养有其独到之处,让孩子们在不断接受棋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有莫大的好处。
李玉俊简介
李玉俊 ,男,1962年11月出生,湖北省随州市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1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湖北省宜城市环翠小学、宜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支部书记、校长。
主要业绩: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多年,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廉洁奉公,率先垂范。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受领导及广大师生的好评。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注重调研,撰写了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上发表。主持襄樊市《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课题获襄樊市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级课题《少儿围棋入门与快速提高》取得优异成绩。
获得襄樊市第一批“学科带头人”称号,襄樊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